中国文体的情与体——《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五辑

分類: 图书,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徐中玉,郭豫适 主编
出 版 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字数: 337000版次: 1页数: 392印刷时间: 2008/01/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61756423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文集是2007年在昆明举行的第十五次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术研讨会的成果,内容分为:考订与能论、论诗赋与词、关键词、域外四个部分,对我国古代文论中的较为重要的问题和代表作均做了颇为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目录
◆考订与通论◆
刘勰与刘穆之——从《异苑》两条材料谈刘勰的几个问题
以医喻文刍议
“文学自觉说”商兑
拨开历史的迷雾——吴宓在红学研究上的开创性贡献兼与余英时商榷
古代文论原体验与再体验问题探析
论“狂”作为审美范畴在中国古代文论中的确立与发展
◆论诗赋与词◆
在比较的视域中看先秦诗学的发生——以郭店楚简《性自命出》篇为中心
祭歌与乐教——公元前诗赋文学之批评与“礼”的关系考论
论明初诗学的学古思维
清初词坛的诗词之辨
论《采菽堂古诗选》的诗学批评
洪亮吉《苏门山人诗钞序》及其诗学略论
时代学风及个人才性对乾嘉诗学家持论的影响——以袁枚、翁方纲、赵翼为中心
龚自珍《己亥杂诗》的未知结构及其悲剧意义
吴芳吉儒家诗学之内在精神
◆关键词◆
宗炳“山水以形媚道”诠释——兼论中国山水诗的兴起
《文心雕龙》的“清”义辨析
刘勰论“兴”的双重内涵
名教制度的审美化——郭象玄学的历史任务
从“辍其情”、“性其情”到“任其情”——从魏晋玄学人性论变化看“诗缘情”说的提出
“传奇”是唐以后古代小说与戏曲之通称
孔颖达易学的美学探论——以情、性思想为中心
四大类书与唐代文体学
《东坡易传》与苏轼的诗文创作
◆域外◆
略论河上肇汉诗的情志与风骨
八音节奏与中国五言、七言诗体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简介
书摘插图
刘勰与刘穆之——从《异苑》两条材料谈刘勰的几个问题 汪春泓
关于刘勰的身世以及由身世而引出其立场、学术等诸多问题,“龙学”界前辈如杨明照、王元化、张少康等先生均有专门的论述,他们都关注到刘勰与其宗族先辈刘穆之的关系,足见在研究刘勰时,刘穆之是一重要的参照人物。
近读南朝宋刘敬叔《异苑》,作为小说家言,此书远不及同时代刘义庆《世说新语》出名,故在历代目录学书籍的著录中也是断断续续的,譬如在明人徐兴公《徐氏红雨楼书目》及毛晋《汲古阁书跋》等书中对此书有所记载,而其他一些著名的目录学著作则往往不曾提及。明胡震亨整合传世文献,撰《刘敬叔传》说:“刘敬叔,字敬叔,彭城人。少颖敏,有异才,起家中兵参军司徒掌记。义熙中,刘毅与宋高祖共举义旗,克复京郢,功亚高祖,进封南平郡公。敬叔以公望推借,拜南平国郎中令。既而有诏,拜南平公……及毅诛,高祖受禅,召为征西长史。元嘉三年,人为给事黄门郎,数年,以病免。太始中卒于家。所著有《敬叔》十余卷行世。”刘敬叔参预了刘裕建国的大业,而且一直到宋明帝泰始年间才去世,可谓是晋宋之际政治变迁的见证人。《异苑》对于了解晋宋人物有很高的料价值,刘穆之帮助刘裕建立基业,刘敬叔对此持尊敬的态度,其《异苑》记述了刘穆之数则轶事,其中有两条材料特别值得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