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 周恩来、邓颖超夫妇与山东
分類: 图书,传记,中国政治人物,
作者: 山东溟主编
出 版 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2-1字数: 450000版次: 1页数: 610印刷时间: 2008/02/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209043946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汇集了多位老同志的亲身经历,生动反映了周恩来和邓颖超同志对山东的亲切关怀,记载了他们在齐鲁大地的足迹,叙述了他们许多感人的故事,寄托了山东人民的无限怀念和衷心爱戴之情。从这本书中可以领略周恩来和邓颖超同志的伟人风采,可以说是一部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内容简介
全书分“心系人民”、“亲友情深”、“艰苦岁月”、“功高泰山”、“幸福回忆”、“风范长存”六部分,共收录包括谭启龙、苏毅然、穆林等山东原省级领导所写的回忆文章,原籍山东的周总理专机机长、警卫和长期在山东工作的周总理的堂侄以及对中共党史、军史等研究有素的专家、学者撰写的亲情回忆及研究文章等28篇,45万字、 200余幅照片。这是一部全面系统地反映周恩来、邓颖超亲切关怀山东人民及山东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图书,记载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齐鲁大地留下的足迹。
该书结构严谨、体例完备、资料翔实,不少文章、照片和手迹是第一次公开发表,记述了周恩来、邓颖超许多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是一那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作者简介
王东溟,山东省汶上县人,1949年生,1968年参加工作。从军25年中,当过新闻干事、记者、编辑,任过团政治处主任、政委。1992年转业到地方后,曾任省委党史研究室副处长、某正省级领导专职秘书,现任山东省档案局“三名”档案征集编辑办公室主任、研究馆员,兼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区域史研究员、中国军事历史研究会会员。 1972年~1985年,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大众日报》等报刊发表新闻消息、通讯、评论等300余篇。 1984年至今,致力于党史、军史研究,著有《山东人民支援解放战争史》、《台儿庄战役史》、《山东人民支援解放战争》等书,担任《毛泽东与山东》一书的执行主编,编著了《时代精神的见证—山东著名劳模的风采》,参加《中共山东地方史》(上卷)的撰写和《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等史料丛书的编辑工作。 在部队曾荣立三等功两次,获“全军优秀党史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作品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两项,中共党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一项。
目录
序
心系人民
大河的怀念——黄河归故中的周恩来
黄河归故的缘起
为黄河归故指引方向
在周恩来的感召下
他为人民谋利益
谈判桌上的风采
声震花园1:3
刀光剑影下的协议
回归
斗争为和平 调处展雄才
六封信里见真情——周恩来总理处理一封人民来信的前后
第一封信——告状信
第二封信——指示信
第三封信——调查信
第四封信——感谢信
第五封信——报告信
第六封信——介绍信
周恩来总理时刻想着人民
周恩来总理在“文革”中关心山东的经济建设
周恩来与棉区红旗杨柳雪
周恩来察看泺口黄河特大桥
邓颖超泰安行
亲友情深
尊师楷模 高风永存——周恩来、邓颖超与老师高亦吾一家的情缘
周恩来总理在“文革”中对我的保护
周恩来对陈少敏的两次安排
我的七伯周恩来、七妈邓颖超
艰难岁月
郭隆真与周恩来、邓颖超并肩战斗的革命岁月
周恩来与早期中共山东省委书记胡允恭
周恩来派张英去山东锄奸
周恩来和傅斯年的一段交往
功高泰山
泰山保护神——周恩来总理关于保护泰山的几次批示
周恩来、邓颖超的曲阜情结
幸福回忆
周总理对家父时传祥的关怀
周总理、邓大姐对我“小脚社长”的亲切关怀
我为周恩来总理留下的珍贵镜头
周恩来总理与鞍山舰
周总理鼓励我打破世界纪录
周总理心系民族音乐
我到周恩来总理家里做客
风范长存
我为总理安全飞行20年——周恩来总理专机机长的回忆
西花厅里三十年
在周恩来总理身边的几件事
王洪文干扰周总理疾病的治疗
周总理住院期间增加身边工作人员伙食费
中央警卫团的官兵们争先恐后地报名为周总理献血
周总理卧床以后,我们很久没有看到总理了,于是,在做好轮流值班的同时,时刻准备去看总理……
总理的言传身教使我终生受益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心系人民
大河的怀念——黄河归故中的周恩来
黄河归故的缘起
事情还得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开始说起。
七七事变后,平津失守,上海、南京相继陷落。1938年5月徐州会战失利后,日军乘胜沿陇海铁路追击从徐州突围西撤的中国军队。6月6日日军攻陷开封,6月7日到达中牟,郑州形势岌岌可危。而郑州一旦失守,作为国民党当时政治、经济中心的武汉也就危在旦夕了。
面对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军,蒋介石采纳了“以水代兵”的建议,下令在郑州以北花园口掘开黄河大堤,企图利用黄河水阻止日军西进。6月9日,黄河水由花园口冲出,经河南、安徽、江苏夺淮入海。黄河水虽暂缓了日军的西进,但是,从天而降的河水,却给豫皖苏三省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河水夺去了89万余人的生命,使391万人无家可归,84万公顷土地变成泽国,并由此形成了一个为害数年的“黄泛区”。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在与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的同时,积极为发动内战做准备。在这种背景下,黄河归故问题被蒋介石提上了日程。蒋介石这个原本是黄泛区祸患的制造者,却摇身一变,成了黄泛区人民的救星。他打着拯救黄泛区人民的金字招牌,下令堵住花园口黄河决口,让黄河水回归1938年6月以前的故道。而其险
恶用心是达到移水移祸、“以水代兵”的目的。
1946年2月6日,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人们习惯称为“联总”)在上海举行记者招待会,表示将给黄河堵口复堤工程提供经济、技术援助。
2月中旬,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成立,由国民党政府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赵守钰兼任局长,著名水利专家陶述曾任总工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