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与文学
分類: 图书,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柏定国著
出 版 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3-1字数: 182000版次: 1页数: 222印刷时间: 2008/03/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342150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网络的互动性,意味着新媒体与上世纪的印刷和电子大众媒介的单向、以一对众多的传播,在方向上有了重大的改变。网络传播既有点对面的传播,又有点对点、面对面、多点对多点的传播,在这个信息平台上,传播者和受众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互为信息传播的主体。因此,传播者和接受者可以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影响,共同分享信息和经验。网络为作者和读者的交流活动提供了快捷、方便的平台。作品的欣赏出现了由被动阅读向交互性沟通转变的趋势,网络打破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界限。本书讨论的是网络传播与文学的关系。
作者简介
柏定国。湖南宁远人,博士,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文化产业品牌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中国文化品牌报告》主编。主要研究方向是文艺学与文化产业。
目录
序 欧阳友权
绪论互联网:人类进程中的一个重大事件
1.网络传播是一个社会性事件
2.网络传播是一个文化性事件
3.网络传播是一个文学性事件
第一章网络行为改变了的文学观念特征
一、网络传播行为
1.作为行为场域的网络空间
2.网络行为及其实质
3.网络行为失范
二、网络文学主体的新变
1.巴赫金的狂欢理论
2.网络文学主体的在线开放与自由
3.网络文学主体的创新性
4.网络文学主体的虚拟化
三、文学观念的追问与新变
1.文学是什么
2.文学主体是谁
3.文学的空间在哪里
第二章 网络形态改变了文学主体的动机
一、网络传播的复合形态
1.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复合
2.多媒体传播:印刷媒体与电子媒体的复合
3.同步形态与异步形态的复合
二、网络传播的动机考察
1.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动机分析
2.网络传播动机分析
3.网络传播受众使用一满足分析
三、文学主体动机的新变
1.“随便而又亲昵的接触”:写作就是一夜情
2.“插科打诨”:我是网民我怕谁
3.“俯就”:你有我有全都有
4.“粗鄙”:笑谑中的加冕和脱冕
第三章网络社区改变了文学关系体系
一、网络社区的虚拟特质
1.虚拟社区的形成与网络匿名性
……
第四章网络文化伦理改变了文学评价机制
结语网络传播推动文学进程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网络行为改变了的文学观念特征
二、网络文学主体的新变
3.网络文学主体的创新性
自我的主体性意识必须在创造中实现,求新求变是网络文学主体的一个突出特征。福柯说“从自我不是给定的这一观点出发,我想只有一种可行的结果,我们必须把自己创造成文学品。”①麦克卢汉曾指出“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往往能够反映出人的理念,而网络也为展现文学主体的创新意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文学创新对文学创造来说,历来都是十分关键的,它是文学能够始终保持生生不息的活力源泉。无论对传统的文学主体还是对网络的文学主体来说,文学创新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只不过在网络上,这种创新具有了更加自由的空间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首先,网络文学主体敢于打破传统的文学惯例。所谓文学惯例,指的是“由各门文学的系统特性和文学鉴赏活动的环境造成的对文学的定位,是人们在使用文学概念时,有意或无意地遵循或建立的某种未经言明而又约定俗成的规范”。②这也是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不同之处。在传统文学中,作家必须遵守一定的语言叙事规范,而在网络文学中,文学主体可以自由的挥洒,甚至用一种嘲弄的姿态来玩弄语言的游戏,不用像传统作家一样受到许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再如网上的生成文学,它能够巧妙地将人工与自然结合了起来,实现随机性和计划性的统一,充分地展示了文学主体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网络文学主体的创新性实际上也是源于网络媒介与其他媒介性质的区别,更得益于人们观念的日益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