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恶搞文化
分類: 图书,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蓝爱国 著
出 版 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2-1字数: 160000版次: 1页数: 199印刷时间: 2007/12/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342150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恶搞文化所代表的不过只是一种狂欢的仪式,它既可能消失在主流意识形态的打压下,更可能淹没在商业利益的收编中。这一切消解了它原有的颠覆意义,余下的只不过是一种宣泄的仪式,一种虚无的抵抗和一种时尚的商品。
作者简介
蓝爱国。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出版著作《网络文学的民间视野》、《好莱坞主义》、《解构十七年》、《当代文学批评的文化身份》等6部,发表论文数十篇。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与电影文化。
目录
序
绪论
一、大众的乐趣
二、大众的批判
三、大众的无边疆域
第一章网络现象恶搞扫描
一、恶搞简史
二、恶搞进化史
第二章经验世界的消失
一、理性的镜子:意象形态和经验世界
二、恶搞的非经验性特征
第三章无里头叙事
一、后现代的无厘头
二、无厘头的叙事方案
第四章青年背景
一、年轻的网络
二、年轻的恶搞
第五章无冕之地
一、“蛛网”覆盖的传播渠道
二、恶搞传播的基本问题
第六章恶搞地线
一、恶搞底线争鸣
二、幽默的民间本性
第七章个体娱乐时代的新消费
一、自娱自乐:从DIY到PV
二、娱乐如何经济?
第八章以丑为美
一、丑怪的隐匿和张扬
二、恶搞:一个新的美学原则?
第九章恶搞文化
结论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二章经验世界的消失
二、恶搞的非经验性特征
恶搞的非经验性特征就是恶搞自身作为一个完整产品所拥有的自我说明机制,是恶搞摒弃外在经验世界说明和解释自己的功能一效果原理。这样的表述可能比较令人迷惑。其实质性解释在于恶搞的非现实性、非真实性、非逻辑性和非思想性,恶搞之所以被很多人贬低为低俗原因也常常在于这里,因为恶搞的对象只是意象形态体系中的拟像,所以它只要把拟像的逻辑进行下去就可以了,它不需要现实的再度阐述、真实的深度说明,如前所述,恶搞中所包含的拟像动机可以产生激情和晕眩,人们不是从真实的感受出发寻求自身的自由和解放,而是从虚拟出发追求其带来的可能性消费和生活。
具体而言,恶搞的作品包含了或者说来源于如下这样一些构成其有机体的特征、特点:
①技术化。粗通某种计算机技术是恶搞的基本条件。恶搞因此成为技术含量比任何其他艺术品都要多的多的对象之一。恶搞的技术化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恶摘的直接技术化,这主要是指恶搞作品中的超媒体、多媒体特征,它们就是利用现代技术提供的技术优势进行恶搞创作。本雅明曾敏锐地发现达达主义创新中的多媒体、超文本因素,“达达主义企:图借助于绘厕(或借助于文学),去创造今天的观众在电影中所追求的效应”,本雅明由此得出一种结论:“每一种艺术形式的发展史都有一些关键阶段,在这些关键阶段中,艺术形式就追求着那些只有在技术水准发生变化的、即只有在某个新的艺术形式中才会随意产生的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