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大成(第一部)
分類: 图书,医学,中医学,中医临床,
作者: 曹洪欣 总主编,王致谱 主编
出 版 社: 福建科技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8-1字数: 2242000版次: 1页数: 1388印刷时间: 2007/08/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33529581包装: 精装编辑推荐
《温病大成》为温病学专题文库,融合丛书、类书、全书、书目4种文献的特点,形成系统的带有简要注释的温病学文献集成。全书分6部:通论Ⅰ、通论Ⅱ、通论Ⅲ、专病、温病医案、温病综合研究。 本书为其第一部,具体收录了:《瘟疫辨论》、《伤寒瘟疫条辨》、《瘟疫条辨摘要》、《医略十三篇》、《时疫温病气运征验论》等。
内容简介
《温疫论》是中医温病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是中医学原创思维与原创成果的杰出体现。2卷,明吴有性(字又可)撰于崇祯十五年壬午(1642年)。此书大致为随笔劄录而成,不甚诠次,其原创思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创立“戾气”病因学说。吴氏强调温疫与伤寒完全不同。他明确指出:“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这种异气,吴氏为之命名为“戾气”。戾气侵入人体的途径是自口鼻而入。传播的方式有两种:有天受——通过自然环境而感染,有传染——通过接触患者而感染。此二者只是传播方式的不同,只要感染的是同一种戾气,那么“所感虽殊,其病则一”。戾气具有多样——为病各种、特适——某气专入某脏腑经络专发为某病、偏中——其气各异,所伤不同等特点,同时还具有传染与流行的特点。吴氏认为,“气者,物之变也”,因此,他设想最为理想的治疗是特效治疗,“能知以物制气,一病只有一药之到病已,不烦君臣佐使、品味加减之劳。”在当时的条件下,吴氏也是苦于“此气无象可见,况石声无臭”,“其来无时,其着无方”,“何能得睹得闻?人恶得而知是气?”但他的这种设想是具有超前意识的科学设想。
其二,创立表里九传辨证论治思维模式。这一辨证模式是围绕“驱邪外出”这样一个中心展开的。吴氏认为伤寒中脉络,因表入里。温疫之气从口鼻而入,初起则邪伏膜原,在不表不里之间。创制达原饮以疏利膜原,溃散邪气。邪溃之后,可能出表,越于三经,可汗而已;也可能达里,内传于胃,可下而解。治疗上的特点是“注意逐邪勿拘结粪”、“下不以数计”。温疫后期可能有顺、逆两种情况。顺者,表里气相通,里邪下而去之,表邪或从战汗而解,或从癍出而化。逆者,则应根据邪正虚实的情况酌情论治。吴氏强调治疗中的三大禁忌,与传统热病治疗有较大的不同,即不可妄投破气药、不可妄投补剂、不可妄投寒凉。
本次校点采用双底本,即以康熙三十年辛未(1691年)金陵长庆堂刻本(石楷本,简称“石本”)与康熙三十三年甲戌(1694年)葆真堂本(张以增本,简称“张本”)为底本,另选择康熙间刘敞(方舟)本(简称“刘本”)、补敬堂主人《醒医六书》本(简称“醒本”)、《四库全书》通行本(简称“四库本”)为主校本。
目录
温疫论
瘟疫辨论
瘟疫发源
广瘟疫论
治疫全书
二分析义
伤寒瘟疫条辨
松峰说疫
疫疹一得
辨疫琐言
温证指归
瘟疫条辨摘要
温毒病论
医略十三篇
广温热论
重订广温热论
杂疫证治
疫证治例
温热病类方
时疫温病气运征验论
疫证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