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研究(精装)

分類: 图书,管理,市场/营销,进出口,
作者: 李艺,汪寿阳著
出 版 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2-1字数: 298000版次: 1页数: 243印刷时间: 2007/12/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030207692包装: 精装内容简介
日趋加快的经济全球化趋势给不少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大宗商品定价权问题就是其中之一。近年来,国际市场商品价格的波动给我国的经济利益造成了巨大的危害,该问题因此成为广受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同时,对该问题的研究也开始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领域。本书从多角度、全方位对大宗商品定价权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以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宗商品定价权实质以及该问题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为起点,从中国国情出发,利用实证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在此基础上,得出了若干重要的基本结论。此外,本书第一次讨论了大宗商品价格监测预警问题及大宗商品定价权的保障体系,并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本书的研究工作在理论和方法上也有不少创新,研究结论可以为相关的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公司企业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本书适于从事宏观经济研究、金融管理和国际贸易研究的专业人员,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和教师参考;也适于从事经济管理的政府部门领导、金融机构领导以及企业中高层经理参考。
目录
总序
前言
总论篇
第1章 定价权问题总论
1.1 定价权问题的提出
1.2 定价权领域的主要问题和表现形式
1.3 定价权问题的含义和范畴
1.4 定价权问题的特征
1.5 定价权问题的研究
案例篇
第2章 大豆高价买单风波:“中国因素”为何成为“中国劣势”
2.1 大豆高价买单风波
2.2 “大豆风波”成因分析
2.3 “大豆风波”的启示
2.4 结论与应对措施建议
第3章 定价权缺失之痛:铁矿石价格高涨的背后
3.1 铁矿石价格谈判回顾
3.2 铁矿石国际市场结构分析
3.3 中国钢铁业议价能力分析
3.4 日本钢铁企业的战略调整
3.5 争取铁矿石定价权的现实选择
第4章 亚洲溢价的透视与破解
4.1 中国石油供需概况
4.2 “亚洲溢价”问题及其影响分析
4.3 主要对策措施分析
第5章 多产不多得:中国稀土的价格困境
5.1 中国稀土资源和出口概况
5.2 稀土价格困境与原因分析
5.3 改变价格困境的对策建议
专题篇
第6章 高铜价时代与中国铜期货市场研究
6.1 高铜价和中国因素
6.2 基金持仓与铜期货价格关系的实证研究
6.3 中国铜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信息溢出效应分析
6.4 中国铜铝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效果分析
第7章 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及功能发挥
7.1 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现状
7.2 中国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实证分析
7.3 中国期货市场投资者行为的非理性特征分析
第8章 定价中心与期货市场的战略选择
8.1 定价中心的理论分析
8.2 建设定价中心的意义
8.3 中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地位分析
8.4 中国期货市场与国际期货市场的比较研究
8.5建设定价中心的政策建议
第9章 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现实思考
9.1 从风险事件看企业风险管理
9.2 企业投机行为的理论解释
9.3 提升企业风险管理能力的思考
战略篇
第10章 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监测预警体系
1O.1 监测预警体系的意义及内容
10.2 预警指标体系和预测方法
第11章 争取定价权的政策建议
11.1 获取和增强国际定价权
11.2 保障定价权的环境建设
11.3 关于定价权的再思考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1章定价权问题总论
1.2定价权领域的主要问题和表现形式
在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贸易定价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作为全球定价中心的国际期货市场的期货合约价格为基准价格来确定国际贸易价格;另一种是由国际市场上的主要供需方进行商业谈判以确定价格。从目前的情况看,在这两种定价机制下,我们同样都面临着定价权问题。
前文提到,对大宗商品定价权问题的关注始于国际贸易中的“高买低卖”现象。具体而言,在进口方面,我国企业过去几年一再出现高价买单行为,甚至演变成“越贵越买”、“越买越贵”的恶性循环。引以为荣的“中国因素”更常常变成中国劣势,令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深陷被动泥潭。2004年的“大豆高价买单风波”、2005年的“铁矿石天价进口事件”等都是很好的例证。在出口方面,作为一些产品的全球市场主要供给方,我国相关产品的出口价格长期在低位徘徊,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受到严峻挑战。以稀土产品为例,2003年我国稀土产品出口量约为1990年的9倍,但平均价格的降幅却达到46%以上,整个行业更因此长年深陷“多产不多得”的怪圈。
以上这两方面的问题是在大宗商品定价权领域中表现得最为突出的问题,其成因比较复杂,涉及经济贸易、金融市场、企业管理等领域,是由内外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与此同时,伴随定价权问题而出现的还有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其中,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和战略定位问题以及中国企业的风险管理问题最为引人注目。这两个问题的提出与大宗商品国际贸易定价机制有关。目前,在国际市场上,几乎所有的大宗商品都已形成一个定价中心,如铜、铝、铅、锡等金属的价格主要在伦敦金属交易所确定,大豆的定价中心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这些定价中心形成的期货价格是国际贸易定价的基准价格,其波动直接影响我国有关商品的进出口价格。因此,国际期货市场风云变幻对我国经济和国内市场的影响非常大,这决定了我国期货市场需要进一步发展以适应新的经济贸易形势。然而,国内期货市场目前在微观结构和功能发挥等方面依然存在很多缺陷,至今还未能在国际定价过程中发挥应有的影响力,政府的调控能力和管理效果以及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也因之受到很大制约。另外,面对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风险,我国企业表现非常被动,由国际期货价格波动而引发的风险事件屡屡发生。固然,这些风险事件与衍生品交易自身所具有的风险密切相关,但与之相比,我国企业自身风险管理能力低下才是真正的根源和更需要关注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