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新注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军事,中国军事 ,
作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研究部《孙子》注释小组注
出 版 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05-1-1字数:版次: 2页数: 130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10100642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影印《宋本十一家注孙子》为底本进行注释。由与其他版本以及文物出版社1976年版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有重要出入之处,则在有关的注释中加以注明,供读者参考。
本书注释办法:每篇篇题之下,均有简明内容内容提要;根据原文意思分段标点;难懂的字、词、句分别加以注释,并尽可能注明根据;每段均有译文,称为“大意”;每篇之后有“简评”,对各篇内容有重点进进行简要评述。原文一般采用简化汉字,个别容易产生歧义的字,仍保留繁体。 对《孙子兵法》中历来有不同理解的某些重要词句,采取几说并存的办法,但“大意”中则主要根据编者的理解作了语释。 为了有助于读者理解《孙子兵法》的军事理想,在注释中选用了若干有关的中国古代战例。
目录
略谈《孙子》
说明
计篇
作战篇
谋攻篇
开篇
势篇
虚实篇
军争篇
九变篇
行军篇
地形篇
九地篇
火攻篇
用间篇
附录一 孙子传
附录二 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释文
书摘插图
略谈《孙子》
《孙子》又称《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军事名著,产生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社会大变革时期。据史书记载,它是我国古代大军事学家孙武所著。孙武为春秋末期齐国人,其生卒年月不可考,约与孔丘同时期,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他从齐国出奔到南方的吴国,经吴王重臣伍子胥的推荐,吴王阉庐知他善于用兵,便重用为将。他同伍子胥辅助吴王经国治军,对于吴国的崛起,“西破强楚,人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起过重要作用。
《孙子》一书,总结了春秋末期及其以前的战争经验,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阶级两种军事思想的斗争,是新兴地主阶级军事理论的奠基作。它问世后,对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曾产生过重大影响,在哲学史上也占有相当地位。早在战国时期,《孙子》就广为流传。韩非在《五蠹篇》中说:“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战国军事名著《吴子》、《孙膑兵法》、《尉缭子》等就引用并发挥了《孙子》的若干军事思想。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座西汉墓葬中,发现迄今最早的竹简《孙子》等大量兵书残简,说明西汉时《孙子》流传也是很广的。三国著名军事家曹操称赞《孙子》说:“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曹操集孙子序》),并对《孙子》作了注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