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岁月 译林杂谈

分類: 图书,文学,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陈忠诚 著
出 版 社: 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2-1字数: 189000版次: 1页数: 259印刷时间: 2008/02/01开本: 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3680496包装: 平装作者简介
陈忠诚,号中绳(1922-),前上海圣约翰大学经济系肄业,东吴大学中国比较法学士、法学硕士,原华东政法学院经济法系教授,上海第四律师事务所律师。大学本科毕业前曾兼任美国独资企业德士古石油公司中国公司法律部翻译:毕业后任该公司法律顾问,并在东吴法学院讲授民法。1951年起,在最高人民法院华东分院从事编纂工作,兼民庭俄语通译、土改人民法庭审判员、华东司法改革办公室干部。华东政法学院成立后,调至该院任教,兼法律学术交流的俄语、英语、日语同声传译。1992年起,任上海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1995年起主要从事写作,亦作专题讲座;兼任《法律英语世界》顾问、上海法制办、汕头市法制办译审顾问及若干律师事务所法律英语顾问,并经常为多种法学学报撰稿。
目录
1.东吴岁月
东吴法学院一九四七级全体毕业同学誌影
东吴法学院与华东政法学院
南东吴,北朝阳
悼念东吴法学院末任院长盛振为先生
师说
我与庞德(Roscoe Pound)
东吴法学院时期的外语学习散记
开除风波
同张中楹老师的课堂辩论
逻辑课上举错[?]了例!
韩学章老师
争取实习的机会
1948年台湾购书纪事
法四上学期的一场微型庭审实习
淮海路上的社会调查
在淮海路盯梢
蔡晋先生与元照英美法词典的情结
2.译林杂谈
关于法学翻译工作的几点意见
把“当事人”说成“客户”意味着什么?
“法权”还是“权利”之争——与《法学》编辑邵爱红对话
流行性英汉、汉英法律译名错误辨正
“industrial property(right)”的翻译词
“body corporate”和“法人”
商榷与认同
几个译名的对比分析
“V—sign”要慎用
译名杂记
市场英语一月谈
汉英词语纵横
国际文化与语言
蛋的故事
美国英语“green card”及其翻译词“绿卡”之释义
可以把“social science(s)”译成“社会科学”吗?
中西男女称谓
汉语外来词随想录
从潜称“University”的“学院”招生广告说起
“barrister(solicitor)”≠“大(小)律师”
“solicitor”和“barrister”的翻译词
……
3.法苑琐议
书摘插图
1.东吴岁月
东吴法学院与华东政法学院
事有凑巧:我是以这样的模式于1952年奉调入华东政法学院的。事逢解放后院系大调整,而法律院系于1952年华东地区诸法律院系(除厦大法律系迟一年外)均合并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原址——沪西梵皇渡路。合并后的新校名即华东政法学院。
当时,我已辞去东吴法学院讲授《民法通则》课的兼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最高人民法院华东分院任编纂之职了。当时,这是很不简单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在东吴1945届学长冯尔泰同志(地下党)多年来的帮助之下我十分想去人民法院工作了。但因有家庭负担,在学生时代就在美商德士古洋行工作,所以生活还比较宽裕。因此,虽早已下决心为人民服务(进人民法院工作),但迟迟未采取行动。因此东吴学长冯尔泰常用这样的话来批评我:“快快为人民服务吧,别再为人民币服务了。”当时,冯还打算动员早我三届的潘汉典和俞伟弈两位东吴学长也参加人民法院的工作。好在抗美援朝已开始,美商企业被我军事管制以至征用,我也可不顾家累,轻装上阵为人民服务了。
我在最高人民法院华东分院所担任的职务主要是编纂,其中很大一部分工作是拟稿答复华东地区下级法院所提出的法律问题——特别是可供参考的苏俄法律。此外,也担任该院民庭开庭时的俄语通译,但这类工作的比重不很大。
不久,华东政法学院宣告成立。华东政法学院开始从最高人民法院开始向华东分院调人了;编纂处长张格和另一位解放前曾任山东行署主任、解放后任上海市政府秘书长、“三反”后被降职为华东分院编纂室研究员的曹漫之,都是被调华东政法学院去当领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