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
分類: 图书,经济,各部门经济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增贤,姚佐文 主编
出 版 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1-1字数: 1152000版次: 1页数: 543印刷时间: 2007/11/01开本: 大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1110357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进入新世纪,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的新阶段,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面对新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作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这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根本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必将对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根本要求是用现代物质条件、科学技术、产业体系、经营形式来支撑和引领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不仅顺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而且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既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也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更是根本提升农业市场竞争力,形成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长效机制的过程。对我省来说,发展现代农业更有着特殊的意义,不仅有利于改变农业基础不牢、后劲不足的基本状况,而且有利于改变农民就业门路不多、增收乏力的现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近年来,我省对发展现代农业作出了全面部署,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培育新型农民、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和新突破。但是,现代农业在我省才刚刚起步,发展现代农业任重而道远。这就需要我们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遵循现代农业自身发展规律,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举办此次“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就要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和探索。相信论坛一定会在理论探讨、实践总结、工作研究、措施建议等方面取得实质性成果,探索现代农业发展规律,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促进我省现代农业建设,为根本解决“三农”问题作出应有的贡献。
目录
题词
序言
第一篇种植业科学与技术
大力推进茶叶标准化,提高我国茶叶安全质量
离体条件下梨花柱S-RNase降解花粉管RNA特性研究
安徽省水稻育种现状及展望
竹焦油对主要采后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菜青虫一种致病真菌的生物学及毒力研究
简论粮食安全与植物保护
辣椒疫霉对甲霜灵的抗药性风险及治理对策
导人空心莲子草DNA增强水稻耐旱性研究初报
安徽省稻作技术现状与创新
茶叶中主要多酚类物质和咖啡碱的HPLC测定方法
茶树ATP硫化酶和硒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Cerebrosides from the roots of Serratula chinensis
分子标记辅助水稻抗病虫育种进展
中国野生稻资源的发掘及利用
安徽水稻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一种新的水稻种子碱性脂肪酶活性快速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水稻耐热性研究进展
不同南瓜砧木嫁接对黄瓜果实Vc、可溶性糖和蛋白质的影响
早熟梨品种果实经济性状模糊综合评判
渗透胁迫对黄瓜幼苗膜脂过氧化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不同水稻品种对水稻潜根线虫的抗性比较
阿维菌素和毒死蜱对两种重要储粮害虫的毒力测定
江淮地区晚稻田害虫和天敌群落动态研究
白僵菌与引诱剂结合防治松褐天牛对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安徽省小麦赤霉病的中长期预测和短期预测研究
安徽省姜瘟病病原细菌鉴定及有效药剂筛选
植物炭疽菌分子鉴定和分类的研究进展
我国植保科技面临的新问题与发展对策
松林小蠹寄主选择机制及其调控信息化合物
侵染烟草的马铃薯Y病毒(PVY)HC-PrO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油菜菌核病菌对多菌灵抗性菌系生物学特性、交互抗性、遗传稳定性研究
植物抗病分子机制及抗病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安徽省农田害鼠种群动态的生理机制研究展望
白芍中白芍总甙提取工艺的研究
环草石斛组培快繁初代培养研究
半夏组织细胞培养的研究概况
合肥地区果用桑栽培技术的研究
灰树花的小试发酵工艺
虎杖组培快繁影响因素的研究
特异腐质霉纤维素酶的酶谱分析
植物花粉发育的基因工程研究
甘薯的新用途及在我国发展前景
安徽省发展高能作物甜高梁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种子氮磷钾贮量对玉米乳苗养分分配与利用的影响
多效唑对植物的生理效应及对中草药的影响
安徽省绞股蓝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森林生态网络战略规划研究
影响宣木瓜生育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措施
第二篇养殖业科学与技术
第三篇农业资源与环境
第四篇农业经济与管理
第五篇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