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顿·克拉克的高等教育思想研究(第二辑)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教育,教育理论,
作者: 张丽 著
出 版 社: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字数:版次: 1页数: 342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62237013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伯顿克拉克教授是美国当代著名的高等教育学者,也是一位有较高学术造诣的社会学者。他的主要学术著作在翻译引进我国后,在学术界引起了较广泛的反响。克拉克教授通过组织分析和跨国研究,从内部揭示高等教育的特性及高等院校的运行规律,通过学术分化理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理论、研究生教育理论、创新大学和组织变革理论,以及多学科方法论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更为广泛和深刻地探讨了高等教育制度变革的根源、要素成分及各种条件,研究高等教育现代功能的特性对社会发展具有的重大意义,对丰富高等教育思想宝库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理论价值和意义。作者依循从综合一具体一综合的逻辑思路,构建了有效解读和分析的结构,全书分四编,共九章,对克拉克教授重要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贡献进行了综合系统的介绍和探讨。通过比较研究,作者对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因而本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张丽,1969年生,山东济南市人。1998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获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主要的研究领域为:比较高等教育及西方高等教育思想研究。曾在《比较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教育史研究》等较有影响的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7篇,并有几篇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全文转发。其中,发表于《教育史研究》1997年第3期的论文《读评(学校的变革)》于1998年被收入《中国精神文明建设宝典》,获得“优秀文章著作证书”。
目录
序章
一、文献分析
二、研究对象及研究特征
三、选题的现实意义
四、逻辑线索、创新之处及研究方法
第一编 生平与社会基础
第一章生平与思想基础
第一节生平
一、早期经历
二、上大学
三、从事美国院校的组织分析
四、跨国研究观点的形成
第二节 时代与思想基础
一、国内外相关的学术成果概略
二、历史分期与同时代人的高等教育思想基础
第二章 方法论基础及理论特征
第一节方法论基础
一、现代科学方法论沿革
二、现代哲学方法论沿革
第二节伯顿克拉克的高等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一、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二、社会变革的动力学理论——自我增长机制
三、增长理论与高等教育扩展理论
四、社会分工与分化理论
第三节伯顿克拉克的高等教育思想的大观及理论特征
一、学术成果大观——内容结构综述
二、伯顿克拉克的高等教育思想体系的特征
结语
第二编 结构与功能
第三章系统论
第一节高等教育系统的特性
一、高等教育系统几个关键的分析范畴
二、高等教育系统特性
第二节结构论
一、教育分类思想沿革
二、美国式的高等教育:一个世界性的结构模式
结语
第四章学术论
第一节学术生活——小小世界、不同世界
一、分化的学术系统概论
二、分化的维度
三、分化的过程
四、美国学术专业的特性与困难
第二节学术权力的跨国研究
一、学术权力的概念和模式
二、学术权力一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跨国研究
结语
第三编 实现途径
第五章研究生教育的跨国研究
第一节 科研组织与研究生教育模式的跨国比较
一、西方几国科研组织的比较分析
二、科研管理机制与资助制度的比较分析
……
第六章高等教育与政府的关系
第七章组织传奇与创新的大学
第四编研究与决策
第八章高等教育的多学科方法思想
第九章比较分析与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序 章
一、文献分析
文献分析既是一种基本的研究方法,也是从事思想研究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和工具。鉴于文献分析通常作为思想研究的可靠基础,本书同样把文献分析的方法当做首要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尤其是对伯顿克拉克教授的重要专著和论文的阅读、整理归类、分析及借鉴,构成本书的研究主体和研究重点。
总体而言,本书所收集的资料较为完整和系统,为方便对文献资料的分类分析,及有助于读者了解本书的整个解读过程,笔者将这些资料划分为四类:一是原著资料;二是中美学者关于美国高等教育的研究成果;三是跨学科性质的成果资料,主要涉及科学、哲学和社会学研究方法的资料;四是部分涉及美国社会背景、民族文化与特性的著述。
1.原著资料
笔者通过访学、拜访专家、利用互联网上全文服务的数据库等途径,共收集到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的重要著作12本,期刊文章30多篇。其中的主要著作有《特色学院》(1970),《学术权力——七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1978),《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1983),《高等教育新论——八个学科和比较的观点》(1984),《学术生活——小小世界、不同世界》(1987),《研究生教育的科学研究基础》(1993),《探究的场所——现代大学的科研和研究生教育》(1995),《创办创新的大学——组织变革的途径》(1998)等;期刊文章主要有《高等教育的“缓和剂”功能》(1960),《教育社会学》(1964),《社会趋势与教育组织》(1964),《新型大学》(19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