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危机下的教育应对(第二版)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教育,教育理论,
作者: 余子侠 著
出 版 社: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字数:版次: 1页数: 309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62223320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叙述了近代中日两国的教育交往,以及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教育事业对日本侵华行动的积极应对。全书回顾了中日之间的教育交流,总结了在日本对华野心日益膨胀和侵华行动日渐加速的情况下,中华民族教育领域如何作出对日抗争,并在抗战斗争中作出积极的应对,供以展现近代日本如何利用教育展开侵略行动与中华民族如何利用教育展开反侵略斗争。
作者简介
余子侠,男,1953年生,湖北蕲春人。相继获哲学学士、史学硕士及博士学位。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史暨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兼职教授。先后在《历史研究》、《教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及论文集上发表学术论文近70篇,独撰《山乡社会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等学术专著多部,合作主编《中国著名大学校长书系》(1O种)、《日本侵华教育全史》(4卷)等,其中《中国著名大学校长书系》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
目录
第一章 中日教育交流的历史轨迹
一、古代教育交流的历史回眸
二、近代教育交往的历史概观
第二章 甲午战后对日教育的鉴收
一、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
二、新型学校制度的创建
三、新式教育人才的养成
四、新式教育内容的变更
第三章 抗战之前教育领域的排日反日
一、近代中日教育交往的反常因素
二、五四以前对日教育的抵制行为
三、五四至抗战间教育的反日斗争
第四章 战时国民政府教育的应对与发展
一、中华民族教育事业的空前浩劫
二、国民政府抗日教育的政策措施
三、各级教育事业全面应变与发展
四、高等院校移迁发展与抗敌御侮
五、留学教育变异与留学界抗日救国
第五章 革命根据地教育变迁发展与抗敌斗争
一、中国共产党抗日教育方针政策
二、革命根据地战时教育管理制度
三、革命根据地各级各类教育发展
四、革命根据地反奴化教育的斗争
第六章 近代日本侵华殖民奴化教育的历史终结
一、接收敌伪教育的政策与措施
二、接收和甄审工作的全面展开
三、战时留日学生的召归与甄审
书摘插图
第一章 中日教育交流的历史轨迹
历史是一条长河,在源远流长的中日教育发展和交往关系史上,既有阔直流畅的河段,也有曲折洄旋的流程。而这种中日教育关系史上的变易状况,又往往与各个历史时期国际形势的转化变迁和中日两国文化教育的发展变异存在着密切相关的内在联系。一旦中日文化教育的水准位势有所转换,交流形式发生变化,两大民族对这种教育领域内的交换内容和交往途径,必然形成不同于既往的处理态度和行为方式。尤其进入近代社会以后,由于中日之间国际地位的变易,两国的教育交往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向易位的变化。
一 古代教育交流的.历史回眸
一衣带水的邻邦关系,中日两国之间的社会交往和文教交流,其历史甚为悠久。在这两大民族数千年的关系史上,教育交流是其中重要的领域之一。
日本正式立国,除去神话传说时代,据其史书所载,应始于公元前660年左右。其时的“日本”,正如日本的《古语拾遗》开篇所言:“盖闻未有文字。贵贱老少,口口相传。前言往行存而不忘。”即使在这种毫无后世所言的“文化教育”的时代,中华民族的文明也在对其发生着最原初形态的影响。这就是通过最初的“渡来人”将东亚大陆的农业知识技能输入日本的先民社会中,伴随着农业知识技能一一“稻作”技术的输往,中国古代渡海东去的“渡来人”亦将陶器、铁器等制作和使用的技能楔人正向文明社会起步的日本原初文化。于是有如河源滥觞,中日开始了古老的社会和文化交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