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大清皇陵(彩图典藏版)

分類: 图书,历史,考古 文物,
作者: 宋晓明著
出 版 社: 中国华侨
出版时间: 2008-3-1字数: 250000版次: 1页数: 381印刷时间: 2008/03/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2223585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在历代封建帝王的心目中,陵寝都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为了保护陵寝安全,帝王们生前在自己的陵寝前建围墙,树界桩,开火道,悬禁牌,再加上封建统治者的故弄玄虚,堪舆家们的大肆渲染,更让皇家陵园罩上了神秘的光环和色彩。所以尽管清陵寝已开放多年,但仍然带有浓重的神秘色彩,存在着许多难解之谜。 为了能满足广大历史爱好者对陵寝研究的期望,编者们编写了这部《解密大清皇陵》。本书内容主要以正史观点为依据,同时为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便于理解和消化,还特意在内容中添加了一些野史和传说,使读者在了解陵寝知识的同时,还能体会到文章的趣味性。 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帮助众多历史爱好者更多地了解清代的历史和清代的陵寝知识。
内容简介
看大清皇陵的建制风光,读大清帝陵的神秘辉煌。
每一座陵寝都记载着或辉煌或衰败的历史,每一座陵寝都传承着或动人或神秘的故事。
在那带有浓重神秘色彩的背后,让它带你去探索难解之谜……
目录
前言
一 清朝的第一陵—永陵
永陵的来历
永陵的规划
永陵具备哪些特色
永陵是否有地宫
永陵下马碑
形式独特的正红门
清陵中独有的神功盛德碑亭
永陵“之最”与“惟一”
省牲所与黑牛馆
景祖显祖为何迁出又迁回
肇祖的衣冠墓原来有无坟头
郡王与贝勒为何要葬于永陵
永陵神树传说
乾隆撰写《神树赋》
永陵总管的死因
永陵有哪些陪葬墓
沙俄侵略军在永陵里抢走了什么
现在东京陵还葬有哪些人
二 清朝皇室命名的首座祖陵—福陵
福陵选址
福陵的营建
碑坊式的下马标志
福陵石像生
福陵一百零八蹬
福陵地宫
福陵中所葬人物
带有防御性的福陵
阿巴亥为何生葬
多尔衮生母是否葬于福陵
不知所终的继妃
努尔哈赤的第一位蒙古妻子葬于何处
陪葬福陵的勋臣
福陵的祭祀活动
福陵“八景”指什么
三 满汉合壁的妙作——昭陵
昭陵风水的测定者是谁
皇太极如何选昭陵
昭陵草创于何时
昭陵是如何命名的
昭陵的华表柱与“望君出”、“盼君归”
扑朔迷离的昭陵石像生
昭陵的石柱门与石祭台
昭陵石牌坊是否修整过
阴森恐怖的月牙城
昭陵陵松
昭陵“蛇神庙”是谁修复的
昭陵的神碑幻影
灵芝草与龙袍的传说
昭西陵为何建于风水墙外
昭西陵曲折的建筑史
奇特的昭西陵规制
孝庄为何未葬入昭陵
宸妃之死对皇太极的打击
皇太极众妃子安葬何处
昭陵“十景”
四 清东陵的最早建筑—孝陵
五 创造盛世的皇帝长眠之处—景陵
六 西陵中建筑最早的皇陵—泰陵
七 典型大备、富丽堂皇的帝陵—裕陵
八 中国皇陵的最后绝唱—昌陵
九 规模最小,风格最独特的清陵—慕陵
十 揭开咸丰谜团的皇陵—定陵
十一 清陵中规制最低的陵墓—惠陵
十二 清朝最后一作陵墓—崇陵
书摘插图
永陵的来历
永陵是著名的清初关外三陵之一,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祖陵,是努尔哈赤六世祖猛特穆、曾祖福满、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以及伯父礼敦、叔父塔察篇古等人的陵墓,位居清朝诸陵之首,也可谓清朝第一陵。
早在公元1598年(明万历二十六年),努尔哈赤便开始在赫图阿拉城西北约5公里的桥山山麓择定了濒临苏子河、遥望烟筒山的一片平阳之地,在此处动工为其祖辈修建陵墓。当时,永陵只埋葬了努尔哈赤的曾祖福满的遗体和六世祖猛特穆的衣冠,名字也不叫永陵,而叫兴京陵。以“兴京”二字为陵墓命名,主要是寄托着祈佑满族兴旺强盛的意思。
直到公元1648年(顺治五年),清王室人关,定鼎中原,当时的顺治帝才将猛特穆等4人尊为开创帝业的“肇兴四祖”,正式追谥猛特穆为肇祖原皇帝、福满为兴祖直皇帝、觉昌安为景祖翼皇帝、塔克世为显祖宣皇帝。公元1651年(顺治八年),将桥山封号为启运山;公元1658年(顺治十五年),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和伯父礼敦、叔父塔察篇古等人的遗骨才被从辽阳迁来归葬;公元1659年(顺治十六年),正式将兴京陵更名为“永陵”。
永陵由下马碑、前院、方城、宝城、省牲所、冰窖、果楼等组成,占地约11000平方米。整个建筑群既有满族风格,又明显带有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影响。也因其位于所谓的“龙兴之地”,所以一直深受清王室重视。据史书记载,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等历代皇帝都曾多次东巡前来专行祭谒之仪。为了保护肇祖衣冠所在地的皇权威严,清王室不仅对永陵屡加更修,还一再扩占陵外土地,并在陵园前、后、左、右各建堆房8座,由八旗兵丁常年驻守,实在显赫得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