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的哲学基础-从王弼到慧能的美学考察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美学,
作者: 李昌舒著
出 版 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3-1字数:版次: 1页数: 305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509700716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无”之超越,“心”无自由,“有”之发现,“空”之意味,“性”与“心”。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从玄、禅哲学的角度考察意境哲学基础的美学专著。本书选取王弼、嵇康、阮籍、郭象、僧肇、慧能六位代表人物,分别考察其哲学思想对意境的影响。全书共五章,分别为“无”之超越、“心”之自由、“有”之发现、“空”之意味、“性”与“心”。
本书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虽为学术专著却能言之尚简,由浅入深,使玄而又玄,高深精妙的哲理显易、明白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读后令人收获良多,对中国哲学、美学感兴趣的朋友来说实乃不容错过之佳作。
作者简介
李昌舒,1972年生,安徽肥西人。1995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获博士学位,同年入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2006年留校任教。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哲学及古代美学。在《中国哲学史》、《佛学研究》、《复旦学报》、《浙江学刊》、《江海学刊》等杂志上发表文章十余篇,现正主持一项国家社会科基金青年项目。
目录
序
一当前意境研究的现状
二意境的哲学基础
三玄、禅与意境
四基本内容
五关于本书的写作体例
第一章“无”之超越——论王弼哲学对意境的影响
导言
第一节超越与自然
一以无为本
二崇本举末
三因物自然
四言意之辨
第二节王弼哲学对意境的影响
一“无”与人的觉醒
二“以无为本”、“崇本举末”与意境
三“意在象先”对意境的影响
四“体无”与审美之“体”
第二章“心”之自由——试论嵇康之“心”、阮籍之“神”对意境的影响
导言
第一节嵇康之“心”与阮籍之“神”
一嵇康之“心”
二阮籍之“神”
第二节嵇、阮之自由的思想渊源及其对意境的影响
第三章“有”之发现——论郭象哲学对意境的影响l
导言
第一节自然与自由
一双重否定
二性之必然
三名教即自然
四与时俱化
第二节 郭象哲学对意境的影响
一个体之我的发现与美的觉醒
二隐显矛盾的理论解决对士人审美心理的影响
三物的发现
四“境”的提出
附自然与自由
一魏晋士人的生死观
二《形影神》与陶渊明的自然观
三饮酒与陶渊明的自然观
第四章“空”之意味——论僧肇哲学对意境的影响
导言
第一节即万物之自虚
一物不迁
二不真空
三般若无知
四涅槃无名
五僧肇佛学对于魏晋生死观的影响
第二节僧肇哲学对意境的影响
一动静观对意境的影响
二触事而真对意境的影响
三般若无知对意境的影响
四生死问题的理论解决对于美学的影响
第五章“性”与“心”——论慧能禅学对意境的影响
导言
第一节自然与自由
一自性
二悟
三般若之“空”
四修行论
五心
第二节慧能禅学对意境的影响
一对士人审美心理的影响
二“心”、“境”的突出与意境的形成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无”之超越——论王弼哲学对意境的影响
导言
魏晋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一个动荡时代。政治之黑暗与思想之解放是此阶段的两个突出特征。汤用彤先生对此有一个很精当的概括:
汉末以后,中国政治混乱,国家衰颓,但思想则甚得自由解放。此思想之自由解放本基于人们逃避苦难之要求。故混乱衰颓实与自由解放具因果之关系。黄老在西汉初为君人南面之术,至此转而为个人除罪求福之方。老庄之得势,则是由经世致用至此转为个人之逍遥抱一。又其时佛之渐盛,亦见经世之转为出世。而养生在于养神者见于嵇康之论,则超形质而重精神。神仙导养之法见于葛洪之书,则弃尘世而取内心。汉代之齐家治国,期致太平,而复为魏晋之逍遥游放,期风流得意也。故其时之思想中心不在社会而在个人,不在环境而在内心,不在形质而在精神。于是魏晋人生观之新型,其期望在超世之理想,其向往为精神之境界,其追求者为玄远之绝对,而遗资生之相对。从哲理上说,所在意欲探求玄远之世界,脱离尘世之苦海,探得生存之奥秘。①
思想之解放促成了人的觉醒,人的觉醒又带来文的觉醒。王弼之“无”对于汉末之际的思想解放具有重要影响,在此意义上可以说王弼之“无”对于人和文的觉醒均有重要影响。
文的觉醒包括美的觉醒。②意境属于美学范畴,、没有美的觉醒,当然谈不上意境的出现。在此意义上,考察意境的形成,应与王弼哲学相联系。
①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第196页。另外,对于六朝时社会现实对士人思想的影响,袁济喜先生在《六朝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第一章“人生遭际与审美超越”中有详尽论述。
②本书所说的“文的觉醒”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指文学,也包括艺术。‘审美也是“文”的一部分,因此,“文”的觉醒包括“美”的觉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