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转型论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新闻传播 出版 ,
作者: 刘阳 著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3-1字数:版次: 1页数: 292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11271010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媒介转型是伴随藿社会转型而来的全球趋势.作者选取中国第五代、第六代电影导演的商业化转型这一特殊视角加以观照.深入触及当代中国电影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外影视创作现状纵横对比.提出建议与对策。全书层次明晰.逻辑缜密,表述得当.富有文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适读对象新闻传播专业的师生、研究者.媒介管理者,媒介爱好者。
作者简介
刘阳女,浙江浦江人。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博士,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博士后。浙江工业大学新闻系副教授。有丰富的电视台、报社、杂志社等媒体从业经历。主要研究方向:影视传播、传播与文化产业。主持省级课题一项.作为主要成员参
与浙江省重大招标课题一项。已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新闻战
线》、《当代传播》等国内多家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篇。
目录
第一章 引 论
第一节 中国媒介转型的外环境和内环境
一、社会转型的外部环境
二、内部环境
第二节 中国电影的商业化进程
第二章 众声喧哗的时代——转型的时代语境探因
第一节 主流体制系统的动荡与调整
一、电影制片管理革新
二、进口大片的冲击
三、审查制度改革
第二节 市场强势发力
一、新兴媒介的冲击
二、民营影视机构异军突起
第三节 社会文化因素的全面渗透
一、当代电影的多元文化语境
二、大众化转型的社会趋势
第三章 突围与归依——不同的商业意识表述策略
第一节 第五代与第六代的诞生语境
一、开拓创新的第五代
二、独具个性的第六代
第二节 裂变妥协整合
一、第五代的裂变
二、第六代的妥协与整合
第三节 戴着镣铐的舞蹈
一、第五代——精英文化的使者
二、第六代——拒绝交流的个体
三、对第五代、第六代商业化转型的思考
第四节 世俗梦想的乌托邦——兼论冯小刚之贺岁片
一、贺岁片的诞生语境
二、冯氏贺岁片的特质
三、冯氏贺岁片的局限
第四章 审美流变的表征——转型前后审美风格的不同
第一节 表意与叙事的整合
一、从启蒙复兴的艺术风格到个人化、多元化的嬗变
二、凸现感官美学
第二节 反叛与回归
一、新现实主义式电影
二、操作性电影
第五章 守望与救赎——有关转型中电影本文的文化传播策略
第六章 开拓与创新——有关转型中电影的市场化运作策略
结语:百年华诞 世纪之光
附录 主要分析影片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二章 众声喧哗的时代——转型的时代语境探因
法国著名理论家阿尔都塞曾提出“多元决定论”的思想来重新理解因果律,他认为:“多元决定的概念告诉我们必须考虑所有的原因,包括那些看起来极不相关的东西。……所有的决定因素都是必然的,但并不能够解释完整。……历史的解释只有通过具体、复杂的多元决定而获得。”①引用到文化方面,意即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不止一个的多种原因,因此文化现象或历史现象都是一个“多元决定”的现象。从根本上说,第五代和第六代的商业化创作转型作为一种极为复杂的现代文化现象,也受多种因素的“合力”制约。这不仅与当下的政治气候、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也与文化潮流、社会时尚紧密相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