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论集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中国近代哲学/当代哲学,
作者: 吴江 著
出 版 社: 兰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1-1字数: 352000版次: 1页数: 539印刷时间: 2004/01/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311023195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从“文革”后所写的已发表过的作品中选择二十九篇文章编成一个集子,交本社作为“当代学者自选集”中的一种出版。内容包括四部分:(一)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篇(共六篇)。其中关于真理标准讨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定位问题的争论,都是作者作为争论一方亲自参与并如实记载下来的,请读者特别注意,因为这是一个已经被人弄得相当混乱或过于简单的问题。(二)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篇(共七篇)。作者指出,现在人们都在谈理论创新,但是只有重新认识,重新考虑,跳出各种旧框框,走一条自我反思、自我修正、自我发展之路,才谈得上真正的理论创新,否则是不可能的。(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沟通篇(共七篇)。作者认为,现在人人都在谈论的邓小平理论,核心在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正确处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提供一条沟通的渠道。(四)文史篇(共九篇)。作者强调,论从史出,而非史从论出,马克思主义亦然。而今天马克思主义如果想在中国生根,必须从中国的传统史学和传统哲学吸取营养,否则马克思主义将不能实现自身的真正中国化。各篇均附有导言。作者是我国资深马克思主义研究者,选入本论集的作品是作者在“文革”浩劫和苏联倾覆之后的“反思”之作,不少方面表达了作者自己的一些新见解,相信能够引起读者的关注。
作者简介
吴江,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浙江诸暨人,1918年出生,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工作。从上世纪50年代起从事业余研究与写作。著有《工农联盟问题》、《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改造问题》、《历史辩证法论集》、《认识论十讲》、《哲学专题二十讲》、《中国封建意识形态研究》、《民主与政党》(与牛旭光合写)、《十年的路——与胡耀邦相处的日子》、《中国的新路》、《文史杂论》、《社会主义前途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冷石斋随笔》、《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大史学》、《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沟通论》、《冷石斋沉思录》等书。
目录
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篇
导言
真理标准讨论追忆(一)
真理标准讨论追忆(二)——1979年理论工作务虚会
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经济理论的一段拨乱反正史
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目前所处历史阶段的论争
如何防止灾难性历史的重演?
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篇
导言
苏联倾覆和社会主义前途——1992年6月在广州一个学术讨论会上的讲演
苏联社会主义失败的历史教训
马克思主义探源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及其规律的大史学
论历史发展的动力
今天怎样看马克思主义?——与一位香港友人的谈话
异化思想述评
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沟通篇
导言
中国坚持社会主义会对世界资本主义构成威胁吗?
读《一篇迟到的考察纪要》——介绍瑞典的民主社会主义模式
读《旅英十年》——兼评资本主义胚胎中孕育新社会因素的现象
回顾四十年前与南共领导人卡德尔的一场论争——关于世界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问题
民营经济未必不能培育社会主义因素
资本主义对政治民主的五大贡献
文史篇
出版牟言
书摘插图
真理标准讨论追忆(一)
一、问题的提出和教学中的两次讨论
“文革”结束后我被分配到中共中央党校工作。1977年9月中央党校复校开课时,我任哲学教研室主任。党校校长和第一副校长由华国锋和汪东兴两人兼任,但主持全部日常工作者为副校长胡耀邦。课程安排,第一是哲学课程。课程结束时由我作专题报告,时值1977年9月底。这是我第一次登上中央党校讲台。我的报告着重讲两条战线斗争问题,即既反对右,也反对“左”。为什么呢?因为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反右,不准反“左”,说社会主义时期只有右的错误而没有“左”的错误。在相当一部分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头脑中,只有“两条路线斗争”的概念,没有“两条战线斗争”的概念。党的“十一大”仍然如此,把林彪、“四人帮”的路线说成是极右或形“左”实右或假“左”真右。总之,人们不知道“左”为何物,谈“左”成为最大的政治禁忌。我的这个报告是事先经过以胡耀邦为首的校党委(当时还没有校委会)审定的。
我的报告无非是为打破上述的政治禁忌。报告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讲“两条路线”和“两条路线”的关系。说明执行路线的偏差,往往表现为两种倾向,不是右,就是“左”。按照具体情况进行反对这两种倾向的斗争,就是两条战线的斗争。第二部分是批判“四人帮”的实用主义哲学。我把“四人帮”的哲学归之于实用主义。这里,我讲到确定路线方针是非的标准,究竟是实践标准还是权力标准或其他什么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