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国际环境与中国外交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外交、国际关系 ,
作者: 杨恕,张新平主编
出 版 社: 兰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3-1字数:版次: 1页数: 454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311026264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收入了2004年全国高校国际政治高层论坛的50余篇论文,内容分为:中国的和平崛起;邓小平的外交战略;21世纪中国国际环境;中国对外关系;国际政治学科建设五篇内容。
预定
目录
代序一在2004年“全国高校国际政治高层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
代序二 在2004年“全国高校国际政治高层论坛”闭幕式上的总结发言
前言
第一篇 中国的和平崛起
中国崛起的创新之路
中国国际行为的调整
和平崛起:中国探索新的世界强国模式
关于未来10年中国外交战略定位和外交策略的思考
邓小平国际战略理念与中国和平崛起
对“中国和平崛起”的一个递进性界定
积极参与国际机制 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
邓小平外交思想与中国的和平崛起
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平崛起的地缘经济学思考
全人类共同利益与对外关系的价值定位
第二篇 邓小平的外交战略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科学预见性和实践性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理论贡献和在当代受到的挑战——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50周年
邓小平现代国防思想成因浅析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战略方针的科学内涵与特色践行
关于“时代主题”与“两大课题”的认识
完整准确理解和把握邓小平世界主题论的基本内涵
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思想渊源
和平、发展与历史大时代——试论邓小平时代理论的深远意义
再论“韬光养晦”外交战略——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视角
第三篇21世纪中国国际环境
经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
关于国际石油供求形势与中国石油安全战略的思考
对当前中国国家安全环境的思考与对策
21世纪初期中国的国家安全环境及其对外战略的选择
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与中国的国家安全
关于21世纪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与外交战略的若干思考
国际恐怖主义与中国国家安全问题的思考
传媒与外交——搞好对外传播,为中国外交创造良好舆论环境
日本联合国外交的非理性与中国可采取的外交应对策略
突破死结,摆脱中国和平崛起进程中的外交困境
美国大战略的新构思与中国外部环境的可能变化
21世纪初东北亚地区安全秩序问题研究
俄罗斯政治制度转型的全球化约束与政治传统张力——什么是俄罗斯政治制度重构的主导因素
试析美国在环境外交中倡导合作的实质——以美国对《京都议定书》的态度为例
论世界大国的外交哲学
浅析印度的地缘环境和大国战略
……
第四篇中国对外关系
第五篇国际政治学科建设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篇中国的和平崛起
中国崛起的创新之路
俞正棵
【内容提要】全球化所代表的历史大趋势与美国超强霸权的指向构成了世界最大的悖论。在这一历史大背景下,中国构筑自己的和平崛起的道路。这是一条全面融入世界与区域之路,也是一条必须应对美国之路。为此,中国要推行多边、平衡、伙伴与区域一体化战略,它具有全新的战略理念、战略思维、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手段。
【关键词】世界悖论 和平崛起 战略思考
【作者简介】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21世纪初世界最大的悖论是全球化孕育的全球整合趋势与美国超强霸权的逆向而行。这是本世纪前半期全球政治的基本特征。因此,我们必须在这一总背景下构思中国和平崛起之路。这是一条以和平为基点的道路,也是当代历史条件下大国崛起的创新之路,更是在国际政治理论领域中,尝试建立中国话语系统的努力。和平崛起论旨在改变西方理论中关于崛起的传统观念,中国观下的崛起的目的、方式与结果是和平,这对中国、对世界都是一样的。从全球化维度而言,中国的和平崛起意味着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以现代性为标准,最终具有全球及区域的重大影响力。从历史的维度观之,这是汉唐盛世的现代性重现。“和平崛起”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国内,都具有极其深刻的创新意义。尽管中国和平之路并不是一条笔直而平坦的道路,但是,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中国的和平崛起将造福于中国人民,也将造福于全人类。因此,“和平崛起”的本质意义远远超越所谓有效回应“中国威胁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