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西方哲学东浙史:唯意志论哲学在中国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世界哲学 ,
作者: 成海鹰,成芳 著
出 版 社: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12-1字数:版次: 1页数: 375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10642408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阿图尔•叔本华和尼采两位世界著名的哲学家。
阿图尔•叔本华是德国唯意志论哲学家,他的哲学观、世界观、人生观带着神秘主义的和悲观主义的特点。在叔本华的话语体系中,哲学不再专注于科学知识的原理的建构,他摧毁了西方学界的理性中心,而关注人生意义、人生价值等伦理学问题。本书对叔本华哲学产生的文化渊源以及叔本华哲学观、世界观、美学理论和人生哲学以及他的学说对后世的影响进行了了探索和研究。
尼采是德国伟大的哲学家。尼采思想与中国知识界的关系以及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从中国近现代史上掀起的三次尼采热就可以看出来,这三次尼采热在中国知识界引发的文化紧张、思想冲突,引起的论争、震撼、兴奋,是中外学界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尼采为什么不仅能使学术文化界深切感受到他的影响,还使中国社会生活感受到他的影响?对于这样一个有着敏锐洞察力的伟大哲学家的介绍,是解开他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影响的钥匙。
目录
《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总序
第一编叔本华哲学在中国
第一章叔本华的生平及其思想介绍
一叔本华的生平
二叔本华哲学思想的渊源
三叔本华的主要哲学思想
四叔本华哲学在西方出现的意义
第二章19世纪末20世纪初叔本华哲学的传入及其影响
一叔本华哲学传人的历史背景
二叔本华哲学在中国传播的两个高潮
第三章传播叔本华哲学的主要学者
一王国维
二宗白华
三张东荪
四陈铨
第四章叔本华哲学对中国现代文化转型已有的影响和可能具有的意义
一叔本华哲学对转型中的中国现代文化已经存在的影响
二叔本华哲学对现代社会可能具有的意义
第二编尼采哲学在中国
第五章“尼采哲学在中国”引言
引言一:新世纪的礼物
引言二:世纪末的相会
第六章尼采的早期影响
一尼采的名字传人中国:梁启超
二第一个译介和研究尼采的中国人:王国维
三在日本留学期间接受了尼采:鲁迅
第七章第一次“尼采热”前后
一第一次“尼采热”的前奏
二与五四运动一道兴起的第一次“尼采热”
三尼采著作的初步翻译
四第一次“尼采热”的余波
五“填一填彻底的高谈中的空虚”
第八章第二次“尼采热”前后
一第二次“尼采热”的前奏
二与抗日战争一道兴起的第二次“尼
……
第九章第三次“尼采热”前后
参考文献
索引
书摘插图
第二章 19世纪末20世纪初叔本华哲学的传人及其影响
17世纪,利马窦(Matteo Ricci1552~1610)等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带来了新的宗教,也带来了西方天算知识及演绎推理的思维方式。西方知识的传播和中国学者的吸收,较早地在封建社会的母体内酝酿了思想启蒙和学风变革。应该说,那时的中国学界和学者是以较为开放的胸怀和心态来接受西方文化的洗礼。18世纪,由于清政府闭关锁国,中西文化交流被暂时中断,这一百多年里,西方社会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资本主义蠢蠢欲动的扩张野心日益彰显,而清王朝闭关自守、夜郎自大,如鲁迅所说:“中国既以自尊大昭闻天下,善诋淇者,或谓之顽固;且将抱守残阙,以底于灭亡。”导致国力衰微,民不聊生,清王朝的权力也岌岌可危,帝国主义列强的破关入侵,轻而易举就轰破了清王朝关闭一百多年的大门。
伴随着鸦片战争失败带给国内的空前危机,中国当时的先进分子为了救亡图存,开始向西方学习的求索历程,并认识到向西方学习和引进西方的技术与文化的必要性。如林则徐、魏源和龚自珍等,他们反对闭关锁国和盲目排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除了西方的船坚炮利、先进科技,他们还认识到学习西方文化的价值。1862年,中国第一个西方语言学术的教育机构和翻译机构——同文馆的成立,拉开了中国近代史上西学东渐的序幕。同文馆又叫“京师同文馆”,附属于当时清政府为办理洋务而设立的中央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该馆先后开设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算学等馆,主要培养翻译人才。同文馆的教学活动,以翻译西方各类书籍为要,在京师同文馆建立以后,其他一些地方也相继成立类似的学馆,这些机构通过培养翻译人才和译书,把西方的科学知识输入中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