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一瞬:日本人的精神底色
分類: 图书,文化,世界文化 ,
作者: 李冬君 著
出 版 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1字数:版次: 1页数: 238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301114322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知堂老人说过,日本文化的特点是美。而本书,就是对日本文化的一次审美式阅读。本书以日本社会中“花道”、“茶道”、“俳道”、“武士道”等概念为切入点,讨论了日本人对“美”的体会、对死生之道的领悟等诸多论题。此外,本书还从文化的角度解读历史,对日本人的“精神底色”进行了探究。全书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本书是对日本文化的一次审美式阅读,以日本社会中『花道』、『花道』、『俳道』、『武士道』等概念为切入点,讨论了日本人对『美』的体会、对死生之道的领悟等诸多论题。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日本文化的一次审美式阅读,以日本社会中“花道”、“茶道”、“俳道”、“武士道”等概念为切人点,讨论了日本人对“美”的体会、对死生之道的领悟等诸多论题。同时更有意识地从文化的角度解读历史,通过对日本人的“精神底色”的探究,为理解日本民族的历史进程提供了新颖而深刻的视角。全书插图一百四十余幅,作者文笔优美流畅,深入浅出,使本书具有相当强的可读性。
作者简介
李冬君,历史学博士,主要著作有《中国私学百年祭》、《孔子圣化与儒者学革命》等,并出处译著《国权与民权的变奏——日本明治维新精神结构》。
目录
关于日本文化的两点提醒(代序)
壹•日本人认为花有神性
贰•观花「要感哀的眺望」
叁•贵族趣味从想象的梅花到樱花
肆•从理想到写实的纹样意识
伍•文学之樱和工艺之菊
陆•用身体开放的「能」之花
柒•歌舞伎是女人的「花见」
捌•悲剧之花开在歌舞伎
玖•「立花」是因为花有花道
拾•「生花」是一种美的生活
拾壹•「立花」是要把人心放大
拾贰•「生花」要用青松打底子
拾叁•苔藓是岩石开的花
拾肆•笑容是脸上的因果之花
拾伍•「茶德」在武士心里开花
拾陆•从茶德到茶道的觉悟之花
拾柒•「茶寄合」是无常开的花
拾捌•「日常茶饭事」开出禅之花
拾玖•歌魂入茶吟出水仙花
贰拾•草庵茶里的「佗」之花
贰壹•「佗茶」点开了自由花
贰贰•草庵茶没有唐物的「劳薪味」
贰叁•商人茶和武士茶各自开花
贰肆•「庸人无用茶」把政治点「空」了
贰伍•「泪」是死亡的花蕾
贰陆•「数寄」之花开在宗教边缘
贰柒•「躏门」纳山海之花
贰捌•「嗜好」绽放「数寄」花
贰玖•流「泪」的非理性之花
叁捂•「华丽的寂」兼并风雅
叁壹•「草体化」的异端之花
叁贰•「身美」的「振舞」之花
叁叁•「振舞」开花如敬神
叁肆•俳谐里有花月心
叁伍•「梅花开在草丛里」
叁陆•武士心「长夏草木深」
叁柒•秋天透出存在的芬芳
叁捌•秋天里的菊花和明月
叁玖•冬天是对死的凝视和对生的发呆
肆拾•汉诗世界的「拾穗者」
肆壹•寄宿在俗语的银河里
肆贰•花月与武士的时代变了
肆叁•浮世的两朵觉悟之花
肆肆•把刚强吹入生命里
肆伍•两种刚强在他心里对峙
肆陆•从骨髓里绽放感恩花
肆柒•「草体化」的美学与儒学之花
肆捌•一斩之下武士道开花
肆玖•忠臣的思想与历史的浪花
伍拾•武之仁者与狂者
伍壹•素行武士道开了「中国」花
伍贰•武士之花开在武家
伍叁•武士之花向死亡飞去
伍肆•「狂死」之花解脱了死
伍伍•为死而死的死即是生
伍陆•落花一瞬•带着美去死
参考书目
附录•走出天下观——中日文化纵横谈
后记
书摘插图
从理想到写实的纹样意识
工艺上,樱花作为装饰纹样登场,比文学更迟些。
尤其在染织方面,纹样活动,始于飞鸟、奈良时代。
当时,文化向中国一边倒,染织技术和纹样,都追求中国样式,把中国纹样,原封不动地拿来使用,而日本人自发的感性特征却消失了。
那时的饰物上,常有鸟啄花的图样,读作“花食鸟”,不仅花被想象理想化了,而且鸟亦如此,都形似长尾鸟和鹦鹉,在现实中很难见到。
其实,日本人不太喜欢用这样的抽象来简化事物,他们不擅此道。
而这恰恰就是中国纹样的特征,以象征主义的抽象表现形式,来行道德和政治教化功能——“文而化之”,从而简化、样式化了美的具体存在的形式。
以树和花为例,其审美之眼,往往大而化之,忽略眼前的具像,而去求其理想像。如四君子(梅兰竹菊)、岁寒三友(松竹梅),以及象征富贵的牡丹、芙蓉和被视为瑞木的梧桐等,花草树木皆被赋予了道德意义,道德评价主宰审美。
总之,中国样式的真善美,乃是知性活动和审美活动,跟着道德观念走。
而日本人之于樱花,则渐渐摆脱了中国样式的影响,扬弃了善的理念,而完全基于樱的审美特征:五分开、七分开、满开、花吹雪、叶樱及红叶等。
樱之美者,在于具体人微的细节,细节随四时变化,而呈现美的特色,欲以不同的情绪,来描绘樱的细节变化,就要走出中国样式,与实物进行比较。
中国样式的理想像,以永恒为目的,却被渴望美的日本人放弃了。
因为在自然里,美很具体,无须永恒,当下即是。日本人重视眼前,关怀身边,以短暂的审美体验,代替对永恒的期盼,瞬时的美感,活泼而自然。
到了平安时代,日本民族精神,从中国文化的束缚中松动了。
天皇集权,本音抬头,这一点,在审美活动中,当然也要有所表现。还以“花食鸟”纹为例,纹样几乎抹去了所有中国要素,变成了写实的花鸟。
牡丹、仙鹤、鹦鹉都是写实的,连鹤叼着松枝的松食鹤文也出现了,这是空前的,鹤摆脱了中国文化赋予的理想像,回归自然,而自由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