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年度政策报告 2007(中文版)

分類: 图书,工业技术,环境科学,社会与环境,
作者: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编著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4-1字数: 210000版次: 1页数: 180印刷时间: 2008/04/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2097155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年度政策报告》是国合会的年度出版物,报告以国合会在环境与发展领域的政策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反应国合会中外委员和专家学者对中国环境与发展重要领域提出的政策建议,可供国内各级决策者,专家学者和公众参考。
作者简介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国合会),于1992年由中国政府批准成立,是一个由中外方高层人士与权威专家组成的高级国际咨询机构。国合的主要职责是针对中国环境与发展领域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向中国政府提出建议。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进程,对中国政府的环境与发展决策作贡献。
在中国政府与有关国家政府、国际机构的合作下,国合会现已经历了三届。第一届国合会(1992—1996年)主要针对中国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关键问题进行政策研究,交流传播国际经验及成功政策;第二届国合会(1997—2001年)在政策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政策和项目示范;第三届国合会(2002—2006年)则更加紧密地联系中国环境与发展的实际,对相关政策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许多建议,不少建议已被中国政府的相关部门所采纳。在前三届国合会成功的基础上,中国政府已经批准成立第四届国合会(2007—2011年)。
16年来,国合会见证了中国推动可持续发展并取得进展的重大历史时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成为中国与国际社会在环境与发展领域开展对话、流与合作的平台、桥梁和纽带:中国的环保事业也通过国合会开始全面走向世界。
目录
综述关注中国2007年的环境与发展
0.1前言
0.2战略转型与创新
0.3中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环境绩效
0.4结论
第1章通过创新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挑战与选择
1.1前言
1.2技术创新在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中的成就与挑战
1.3环境技术创新:国际经验
1.4环境友好的国家创新体系:一个新的范式
1.5以国家创新体系为基础的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制度创新
1.6总体战略及初步对策
第2章环境与发展的战略转型:国际经验与中国对策
2.1前言
2.2战略转型的国际经验
2.3全球化背景下的相互影响及战略对策
2.4政策选择
第3章 中国的污染减排:战略与政策选择
3.1“十一五”污染减排的压力态势分析
3.2“十二五”污染减排的战略建议
3.3结论与建议
第4章 中国化学品环境管理:问题与战略对策
4.1前言
4.2中国化学工业和化学品环境问题
4.3中国化学品安全和环境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4.4发达国家化学品环境管理制度和国际化学品环境管理行动
4.5中国化学品环境无害管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分析
4.6中国化学品环境管理政策和制度的框架建议
附录
附录1: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07年年会给中国政府的政策建议
附录2: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工作大纲
附录3: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议事规则
附录4:第四届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外委员组成人员
致谢
书摘插图
综述关注中国2007年的环境与发展
0.1前言
本章是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CCICED)2007年的关注问题报告,审视了中国环境与发展战略和国家创新面临的挑战与机遇。2007年11月召开的国合会年会就“创新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主题对中国环境与发展战略的长远影响进行了讨论,并就此提出了政策建议。
0.2战略转型与创新
0.2.1 2007:中国及全球的环境与发展年
本次年会适逢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刚刚闭幕,意义格外重大。党的“十七大”坚定奉行科学发展、创新并且空前重视解决中国紧迫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胡锦涛主席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2007年,中国出台了第一个应对气候变化的综合行动方案;建立了以温家宝总理为组长的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采取多项行动以实现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能耗降低20%,污染物总量减少10%的目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首次发布了关于中国环境绩效的报告,在环境保护基准和体制方面作出了重要的分析评估。
2007年,环境问题在许多国家以及商业和社区组织,均上升为最受关注的问题。其中,气候变化问题成为首要关注,此外,还有许多其他问题也得到广泛关注,例如,全球化所产生的环境影响、中国和印度等快速发展中国家的环境影响等问题。国际能源机构(IEA)在其《2007年能源展望》中的情景分析认为,在2030年全球能源需求增长中,中、印两国将占4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