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运营管理(工商管理经典译丛·运营管理系列)
分類: 图书,管理,一般管理学,经营管理,
作者: 范登布林克主编,张初愚,张志玉译
出 版 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3-1字数:版次: 1页数: 271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300089928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运营管理需要团队合作:运营经理必须能够依赖企业与团队的忠诚,因此应该具备特殊的领导技能。本书将用一章的内容讨论管理与领导的区别,它将表明,领导艺术是不可或缺的。 运营经理广泛的关注范围以及上面提到的许多变化是我们写这本书的原因。本书没有为诸如贷款管理及金融市场管理等核心处理领域拟定标准。它更多地关注运营经理必须面临的特殊挑战,最终,这需要在成本最优化与更高的业务要求之间取得平衡。 本书既包括实务部分,也包括理论部分,虽然所有理论部分的合作者也在该行业工作。因此,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实际应用。它们不是只存在于书本上的全新的观点,而是已在日常操作中得到证明的理念。
内容简介
在金融机构的成功因素中,运营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本书紧紧围绕金融机构运营经理所必须面对的特殊挑战和新的发展趋势,深入探讨了如何在成本最优化和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之间取得平衡。
本书作者团队由多位金融学术专家和金融业高层管理人员组成,他们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金融业务实操经验。书中广泛探讨了金融业运营管理的发展趋势,运营风险的管理,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对运营流程的影响等重要主题。
本书的读者对象主要是金融业从业人员,特别是金融业的运营经理和部门经理以及高管人员。对高校师生来说,它也是一本很好的教学参考书,书中大量翔实的案例分析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金融机构运营实务。
作者简介
赫里特扬范登布林克,德国德累斯顿银行(Dresdner Bank AG)运营风险总审计官。曾担任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的内部审计师、审计官、信息技术经理、财务总监和运营总监等职,还担任德国多家银行运营风险方面的咨询师。他拥有鹿特丹Erasmus大学博士学位;着有《运营风险:银行的新挑战》一书。
目录
Ⅰ篇运营管理的趋势
1章从数据输入到流程控制
引言
能够得到什么收益
需要满足什么先决条件
需要考虑的关键成功要素
创建商业方案
转变的一个实际例子
小结
2章将下个阶段外包
价值链的兼并与分解:战略方面
外包:总论、模型和管理原则
3章信息处理与互联网:对后台的意义
引言
互联网对金融服务业的影响
外部视角:客户流程
内部视角:业务流程
虚拟后台组织
小结
4章运营风险管理:运营经理的核心风险
引言
定义和相关维度
监管环境
管理方法选择
运营风险控制工具
经济资本金计算与成本分摊
5章电子商务:小心陷阱
引言
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威胁因素和薄弱环节
决定可得性的因素
IT安全部件的选择
人员:IT安全隐患的源泉
怎样检测IT安全问题
小结
Ⅱ篇组织与管理
6章领导与管理
管理者还是领导者
有魅力的领导者是好的管理者吗
领导意味着营造良好的氛围
紧紧抓牢优秀员工
领导者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培养的
领导的影响力
7章业务流程再造
业务流程再造的几个主要理念
方法
小结
8章项目管理:从IT项目中得到的教训
引言
什么是项目
项目管理基本框架
项目为何会失败
案例学习
成功
9章运营领域中的成本计算
引言
成本计算问题
资本密集环境中的转移定价
支付业务中单位成本计算的一个例子
成本计算与交叉补贴
Ⅲ篇重要的操作
10章担保品管理
引言
信贷风险
组织架构
建立担保交易关系
担保核定的日常流程
法律环境
附录:一些担保术语
11章支付中的运营风险
引言
风险分析:支付中的运营风险会出现在何处
降低风险的办法
稳定的服务质量
更多地使用自动化和直接流程处理可以减少错误吗
中心匹配
为保证流程质量而进行的不断努力
质量管理
外包: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吗
支付工厂的处理:降低资本的可能性
12章运营经理需要的信息技术
引言
信息技术运营:核心
信息技术运营:促进者
信息技术运营:促进方法
信息技术运营:指导
信息技术运营: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
13章运营经理需要的管理信息
引言
运营管理中的管理循环
支持管理流程的管理信息
一个管理报告案例
译后记
书摘插图
Ⅰ篇运营管理的趋势
1章从数据输入到流程控制
过去,金融机构的后台系统(back office)看起来更像一间老式的教室。许多员工一排排地坐在那里,用手动打印机制作结算表、登记凭证等。经理坐在员工对面,看着员工工作。
这种模式的效率很高。早期的银行通常能够当天做好结算表,并由职员们自己发送,这样,客户在傍晚就能够收到手工打印的结算表。在第一次自动化阶段之后,银行再也不能维持这种服务水平了。
在泰勒对汽车行业实施工作细分之后,为提高产出,银行也开始分派职员做特定的工作。虽然处理量增加了,但银行也有轻负荷工作的安排。文书常常正在处理过程中,有时被放在公文筐里。由于业务量增加,文书堆满了职员的桌子。处理环节成了业务扩张的瓶颈,这个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很严重。
60年代,自动化开始发挥作用。首先,人们使流量很高的业务自动化,如支付与账户类业务。但整个流程只有一部分被自动化了,例如,登记工作可以被自动化,而支付处理、译码、发报仍由人工执行。因为处理链的不同系统之间没有交流,所以这种自动化叫做“孤立自动化”(island-automation)。虽然该自动化阶段对金融业很重要(如若不然,银行不可能扩张得如此之快),但它导致了后来产生的问题。旧的IT基础设施不支持新的流程导向所强调的重点。实际上,正如早期给职员分派工作一样,自动化时代同样是按照泰勒原则组织的。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自动化时代的第一个阶段开发的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许多银行里,一些系统现在还在应用。这些系统通过一些接口相互连接,而且这些接口需要精心维护,即使如此,人们仍能够接受,这是因为转换系统的风险通常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