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第11版)(道格拉斯?C?诺斯、张维迎、梁小民、熊秉元 鼎力推荐)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第11版)(道格拉斯?C?诺斯、张维迎、梁小民、熊秉元  鼎力推荐)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经济,经济学理论 ,其他经济学理论 ,

作者: (美)保罗海恩(Paul Heyen),彼得勃特克(Peler Boettke),大卫普雷契特科(David Prychitko)著,马昕,陈宇译

出 版 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 2008-5-1字数: 620千版次: 1页数: 457印刷时间: 2008/05/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6293051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BA指定读物

经济学教材的革命——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 选题推荐:熊秉元(台大经济系教授)

★ 翻译审阅:张维迎(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 中英文序言:道格拉斯•C•诺斯(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梁小民(清华EMBA教授)

★ 汪丁丁、夏业良 鼎力推荐

经典著作——本书是一部国际知名的经典经济学教科书。不仅在英语世界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同时被翻译成日文、俄文、保加利亚文、匈牙利文等多种语言畅销全世界,在经济转型国家引起巨大反响,堪称经济学教育领域一部标尺性著作。

定位明确——为非经济学专业的学生量身定做。本书通过实例和实际应用向学生介绍经济学家的技能,既富于探索性,又富于启发性,其在编排上主要是为一学期的经济学概论课设计的,也可以用作份量较轻的经济学原理教材。

思路新颖——同现行的曼昆、萨缪尔森、斯蒂格利茨等主流经济学家所写的教材相比,本书堪称是一次根本性的变革。它摒弃了传统经济学教材中关于公式、函数、运算的枯燥论述方式,而是从经济学独特的思维方式入手,旨在教会读者能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从而更加深入理性地认识现实生活。

内容独特——兼具精深性与通俗性,作者一方面讨论了基本的微观以及宏观经济分析原理,并将其严格作为工具使用,而不是浅尝辄止。另一方面又将这些原理,并将其严格作为工具使用,而不是浅尝辄止。另一方面又将这些原理与现实相结合,从你熟悉的事情出发,介绍了各种经济学知识,这种独特的切入点和组织与写作的方法,加上轻松活泼的语言,佐以丰富的图片、习题集和精辟的边注,在吸引读者眼球的同时也有助于帮助读者消化和理解。

内容简介

本书是风靡国际的一部另类的经典经济学教科书。与当今流行的主流经济学教材不同,本书绕开繁复的公式、函数、运算,通过深入浅出的故事和饶有趣味的图画告诉读者:经济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与生活中的各种决策息息相关。正如书名所揭示的,经济学的力量就在于它是一种思维方式,而本书的目的正是引导读者学会经济学推理方式,从而能够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问题。

作为为非经济学专业学生撰写的一部“一学期学会经济学”的教材,本书被认为是经济学教材领域的一次根本性变革。不仅在英语世界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同时被翻译成日文、俄文、保加利亚文、匈牙利文等多种语言畅销全世界,堪称经济学教育领域一部标尺性著作。

◆ 教材定位

大学非经济学专业的经济学概论和经济学原理课程

商学院基础课程

大学经济学专业的入门参考书

◆教师服务

教辅资源内容: ppt文件,各章习题及答案

申请方法:如果您正在使用,或者即将使用本书作为教材,请填写后面的“教学支持”表格,并把盖有公章的表格传真至我公司,我们将有专人为您提供免费的教学支持服务。

海外院校使用情况:斯坦福大学、西雅图大学、密歇根大学、纽约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北加利福尼亚大学、西安大略大学等数百所大专院校。

作者简介

保罗•海恩(Paul Heyne,1931-2000),美国芝加哥大学伦理学与社会学博士、华盛顿大学经济系教授。专业研究领域为经济学史和经济系统伦理学批评。作为大学本科经济学教育的改革者,海恩终生致力于改变僵化刻板的经济学教学方式,被誉为美国“近25年来最优秀的经济学教育工作者”之一。《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是海恩的代表作,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彼得•勃特克(Peter Boettke),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为该校经济学教授,同时担任詹姆斯•布坎南政治经济中心副主任,美国市场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著有《计算和调试:社会主义和转型政治经济学》《新思维为何失败:社会主义改造的政治和经济》等。

大卫•普雷契特科(David Prychitko),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北密歇根大学经济学教授。编著有《市场过程理论》(与彼得•勃特克合作)、《为何经济学家不同意:经济学思想流派概论》等。

目录

道格拉斯C诺斯序经济学教材的革命

张维迎序为什么没有免费的午餐

梁小民序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前言

第一章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1.1 认识秩序

1.2 社会协作的重要性

1.3 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

1.4 智力工具——经济学家的技能

1.5 通过互相调节进行合作

1.6 游戏规则

1.7 产权作为游戏规则

1.8 经济学理论的偏见:缺点还是优点?

1.9 偏见还是结论?

1.10 没有理论就是糟糕的理论

简短回顾

问题与讨论

第二章效率、交换与比较优势

2.1好东西和坏东西

2.2物质财富之谜

2.3贸易创造财富

2.4值不值?效率与价值

2.5学会权衡:比较生产的机会成本

2.6从专业化和交换中获益

2.7为什么要专业化

2.8从人际贸易到国际贸易,再到人际贸易

2.9交易成本

2.10降低交易成本的动机:中间人

2.11 中间人创造信息

2.12市场作为发现过程

延伸阅读:经济增长:专业化、交换和法制

简短回顾

问题与讨论

第三章无处不在的替代:需求的概念

3.1关于“需要”

3.2 边际价值

3.3日常选择就是边际选择

3.4 需求曲线

3.5 需求法则

3.6 需求和需求量

3.7 需求自身也会变

3.8 所有事物都依赖于其他事物

3.9 通货膨胀导致的错误感觉

3.10 时间站在我们这一边

3.11 需求价格弹性

3.12 对弹性的思考

3.13 弹性与总收入

3.14 垂直需求之谜

3.15 所有稀缺品都必须以某种方式分配

3.16 只有钱重要吗?货币成本、其他成本和算账

简短回顾

问题与讨论

第四章机会成本与商品给

4.1对机会成本的复习

4.2成本和行为相关,而不是和事物相关

4.3我现在该干什么?“沉没成本”的无关性

4.4生产者的成本作为机会成本

4.5边际机会成本

4.6成本和供给

4.7供给曲线

4.8供给自身也会变

4.9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

4.10志愿兵的成本

4.11供给价格弹性

4.12用成本论证正当性

简短回顾

问题与讨论

第五章给与需求(上)

5.1 市场是竞价的过程

5.2 交易成本,又来了

5.3 产权和制度

5.4 货币价格的协调作用

5.5 基本过程

5.6 竞争、合作与市场出清

5.7 改变市场条件

5.8 信贷市场

5.9 竞争源于稀缺性

5.10 过剩与稀缺性

5.11 市场过程和中央计划

延伸阅读:时间偏好和利率

简短回顾

问题与讨论

第六章给与需求(下)

6.1限价的冲动

6.2价格固定时的竞争

6.3正确的信号与错误的信号

6.4想在城里找房吗?看讣告吧!

6.5烈酒、烈性毒品:犯罪的动机

6.6脱脂牛奶、全脂牛奶和强盗牛奶商

6.7维持物价和过剩

6.8供给、需求和最低工资

6.9谁在纳税?

6.10高价的体育,廉价的诗歌:谁之罪?

6.11成本决定价格吗?

6.12“退出者”发行了他们的第一张唱片

6.13“山里有金子!”那又怎么样?

6.14甚至连屠户都没这个胆子

6.15为什么换一个便盆这么贵?

6.16多修点吧,反正又不要钱

6.17成本和所有权

延伸阅读:正确地表述经济问题

简短回顾

问题与讨论

第七章利润与亏损

7.1工资、租金和利息:用合同事先确定的收入

7.2 利润:可正可负的收入

7.3 计算利润:哪些东西应该计入成本?

7.4 经济利润和会计利润的比较

7.5 不确定性:利润的必要条件

7.6 企业家

7.7 拥有剩余索取权的企业家

7.8 责任止于何处?

7.9 非营利机构

7.10 企业家与市场

7.11 仅仅是运气吗?

7.12 利润与亏损作为协调的信号:货币计量的作用

7.13 形形色色的投机

7.14 商业投机的结果

7.15 商品投机者和期货市场

7.16 预言家和亏损

7.17 小心专家

7.18 对竞争的限制

7.19 其他战线的竞争

7.20 关键资源的竞争

7.21 竞争与产权

延伸阅读:折现与现值

简短回顾

问题与讨论

第八章竞争与垄断

8.1什么人能称为垄断者?

8.2其他选择、弹性和市场力量

8.3特权和限制

8.4受价者和觅价者

8.5受价者的市场和资源的“最优”配置

8.6竞争过程

简短回顾

问题与讨论

第九章觅价

9.1定价的流行理论

9.2 艾德赛克登场

9.3 净收益最大化的基本法则

9.4 边际收益的概念

9.5 为什么边际收益低于价格

9.6 让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9.7 那些空座位呢?

9.8岐视价格制定者的困境

9.9 学校作为觅价者

9.10 一些价格歧视战略

9.11 艾德赛克找到了一个办法

9.12 不满情绪及解释

9.13 午餐价和晚餐价

9.14 重新思考成本加成

简短回顾

问题与讨论

第十章竞争与政府政策

10.1竞争的压力

10.2控制竞争

10.3政府政策的双重性

10.4低于成本销售

10.5什么是适当的成本?

10.6“掠夺者”和竞争

10.7价格管制

10.8“反托拉斯”政策

10.9解释和应用

10.10纵向限制:竞争或反竞争

10.11选择范围

10.12对于评估

简短回顾

问题与讨论

第十一章收入分配

11.1 供给者和需求者

11.2 资本和人力资源

11.3 人力资本和投资

11.4 产权和收入

11.5 实际权利、法律权利和道德权利

11.6 预期和投资

11.7 人还是机器?

11.8 派生的生产性服务需求

11.9 谁与谁竞争?

11.10工会和竞争

11.11贫困和不均衡

11.12为什么不均衡增加了?

11.13重新分配收入

11.14改变规则和社会协作

简短回顾

问题与讨论

第十二章外部性与权利冲突

12.1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12.2完美是不可企及的

12.3协商

12.4通过裁定减少外部性

12.5抱怨的房主

12.6先例的重要性

12.7剧变带来的问题

12.8通过立法减少外部性

12.9把成本降到最低

12.10另一种办法:征收排放税

12.11污染许可证?

12.12效率和公平

12.13泡泡法

12.14权利和污染带来的社会问题

12.15交通拥堵是一种外部性

简短回顾

问题与讨论

第十三章市场与政府

13.1 私人和公共

13.2 竞争和个人主义

13.3 经济学理论和政府行为

13.4 采取强制措施的权利

13.5 政府是必要的吗?

13.6 排除不付钱的人

13.7 搭便车问题

13.8 正外部性和搭便车

13.9 法律和秩序

13.10国防

13.11道路和学校

13.12收入再分配

13.13自愿交易的管理

13.14政府和公共利益

13.15信息和民主政府

13.16当选官员的利益

13.17集中的收益,分散的成本

13.18正外部性和政府政策

13.19人们如何识别公共利益

13.20囚徒困境

13.21政治制度的局限

简短回顾

问题与讨论

第十四章经济系统的整体绩效

14.1国内生产总值

14.2GDP还是GNP?

14.3GDP作为国内经济创造的总收入

14.4GDP不是经济中所有购买的衡量标准

14.5GDP作为总的附加价值

14.6附加价值是否总是正的?

14.7零散问题:未出售的存货和二手货

14.8总量波动

14.9通货膨胀

14.10 货币计量的难题

14.11 1960年以来的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

14.12什么导致总量波动?

延伸阅读:国民收入核算的局限

简短回顾

问题与讨论

第十五章就业与失业

15.1 失业和非就业

15.2 就业、没有就业和失业

15.3 劳动力市场的决定

15.4 失业率和就业率

15.5 成本和决策

15.6 失业和经济衰退

15.7 为什么失业盘踞不去?

15.8 菲利普曲线

15.9 通过假象降低失业率:通货膨胀和劳动力的误导

15.10劳动力市场政策

简短回顾

问题与讨论

第十六章货币供给

16.1香烟作为货币

16.2货币的演变

16.3法定货币的故事

16.4当今货币的性质

16.5市面上有多少货币?

16.6货币的制造

16.7任何可以制造出来的东西都可以被销毁

16.8信用和信任

16.9受管制的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

16.10 联储作为监督者和规则实施者

16.11联储的工具

16.12贴现率

16.13公开市场操作

16.14但是谁是真正做主的人呢?

延伸阅读:那么黄金呢?

简短回顾

问题与讨论

第十七章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17.1 经济大萧条

17.2 奇迹般的日本经济

17.3 经济衰退期间会发生些什么?

17.4 错误集群

17.5 货币的不良管理和错误计算

17.6 货币均衡

17.7 货币需求

17.8 为什么人们持有货币结余?

17.9 实际货币结余和期望货币结余

17.10货币需求有多稳定?

17.11实践中的货币政策

17.12货币政策何时生效?

17.13财政政策

17.14适当掌握时机的必要性

17.15联邦预算作为一种政策工具

17.16未尽的事业

简短回顾

问题与讨论

第十八章经济绩效与政治经济学

18.1政治环境

18.2任期和系列效果

18.3无限赤字

18.4为什么不是各级政府都如此?

18.5货币政策的政治经济学

18.6自由裁量和规则

18.7谁掌权?

18.8新一轮论战

18.9未来会怎样?

简短回顾

问题与讨论

第十九章国家政策与国际贸易

19.1 对国际贸易的说明

19.2 为什么贷方必须和借方相等

19.3 均衡和不均衡

19.4 国际不均衡的模糊性

19.5 不均衡是一种变相的政策评判

19.6 但是,这种情况会永远继续吗?

19.7 外汇率和购买力平价

19.8 布雷顿森林体系

19.9 固定汇率还是浮动汇率?

19.10没有人知道

19.11我们已经知道的问题

19.12共同货币

19.13个人利益、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

19.14捍卫比较优势

19.15全球化及其不满

19.16公众意见的力量

19.17特殊利益的力量

19.18外包的争论:原声重现和分析

简短回顾

问题与讨论

第二十章促进经济增长

20.1谁富,谁穷?

20.2历史记录

20.3经济增长的源泉

20.4外国投资

20.5人力资本

20.6石油来自于我们的头脑

20.7经济自由度指数

20.8私有产权的发展力

20.9亚洲记录

20.10亚洲之外

延伸阅读:国家间GDP比较的难点

简短回顾

问题与讨论

第二十一章经济学的局限

21.1经济学家知道些什么

21.2不仅仅是经济学

重要词汇

译后记不套公式的经济学

出版后记另一种经典

媒体评论

◆经济学思维方式跳出了哪些常规

在提倡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是我们不可或缺的思想工具。可惜,很多对经济问题有强烈意见的人常常不能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思考经济事务。公众意见通常关注公众政策的明显后果,但是经济学思维方式不仅关注公众政策即时的后果,还试图阐明其无意后果,这些后果是长期的,通常是隐蔽的。强调无意后果,这让人们在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思考日常却复杂的问题时具有了“跳出常规”的特点。

这本《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的作者是美国三位经济学教授,他们反复强调,经济学思维方式看重个体,因为实际上只有个体在选择,在决策,一切社会经济行为的主体是个人,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思想有成见有立场有追求有思维有盲区的个人。

边际分析

经济分析本质上就是边际分析。很多经济学家甚至用“边际主义”一词来指代所谓的“经济学思维方式”。经济学理论就是边际分析,因为理论假设了人们的决策是通过比较预期的额外收益和预期的额外成本做出的,收益和成本都是站在决策者所处的边界上来衡量的。在经济决策中,除了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其他的都不重要。某知名作家讲过一个小故事,说一位小伙吃馒头,吃到第五个时,说吃饱了,还说如果一开始就吃这第五个,就不必吃前四个了。这位作家有所不知,这第五个馒头就是“边际馒头”,如果他懂得边际分析,他就能很好地解释那位他所记述的小伙的“可笑”。所以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认为,万事万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所有事物都依赖、受限于其他事物。“非此即彼”的常识性错误可以休矣。

……

----来源 价值中国网 胡飞雪

◆ 同现行的教材相比,本书是一种根本性的变革。……恰如本书标题揭示的,经济学的力量就在于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对这种思维方式的理解曾经是(今后也一直是)经济学对社会科学的革命性贡献,它有助于我们增进对周遭世界的理解。——道格拉斯•诺斯,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 保罗•海恩等人的《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是我所读到的写给非经济学专业读者的最好的经济学教科书之一。——张维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 这本书从思维方式入手介绍了各种经济学知识,从个人到社会、从微观到宏观、从主流的观点到非主流的看法、从历史到现实,可以说,这本书的内容相当全面,但切入点不同,组织与写作的方法也不同,让一般读者读起来更容易,理解起来也更容易。——梁小民,著名经济学家

◆ 海恩所关心的,不是狭隘的“经济活动”,而是更广泛的“人类活动”。……由探索人类活动之中,希望能归纳出生动有趣的“经济思维”——熊秉元,台大经济系教授

◆ 让人上瘾的经济学思维

当剥去经济理论的数学外衣之后,人们会发现经济学思维的本质是非常浅显和生活化的

许多人有一种信念:只有统治者才能使社会秩序免于混乱。事实上,社会秩序来自于个体选择与群体合作。按亚当 斯密的说法,社会分工一经完全确立,所有人都要依靠交换而生活,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所有人都成为商人,社会也成为商业社会。

分工与交换是一种群体合作,它最根本的动因是个体对自身利益的追求,所以群体合作无须统治者规定,而是个体选择的无意的结果,它受内在规律支配。有时,统治者会试图打破这种规律,反而有可能使自己成为混乱的根源,而不是混乱的终结者。

既然我们生活在一个有规律可循的商业社会之中,而且每一个人都是“商人”,那么我们就应该尝试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去找寻其中的规律。正如《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这本以非经济学专业人士为主要读者的经典教材所阐明的,“经济学不仅仅是关于货币、利润、商业和金融的学问,也不单是对人类竞争行为的研究,实际上经济学研究人们的选择及其无意的结果” 。

具体而言,作者认为经济学的思维过程关注三个方面:一、个体的行为;二、群体的合作;三、上述两种活动的结果。

该书开头的例子很容易说明这一过程。我们每天面对繁忙的交通,总觉得它是无序的混乱状态。但一旦拨云见日,你会发现在这“混乱”之下依然存在着群体合作:每一辆车都有其目标,每一个司机都努力避免交通事故,这是个体行为;在路上行驶时,汽车首尾相接,车距狭小但并不碰撞,车距大时就加速,车距小时就减速,这就是群体协作——如果拒绝协作,马路将会成为废铜烂铁的堆积地。有趣的是这主要并不是交警指挥的成果,而是每一位司机追求自身目标后的无意结果。

交通的例子反映了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许多渴望学习经济学知识的大众往往被越来越数学化的经济理论所吓倒,但当剥去经济理论的数学外衣之后,人们会发现经济学思维的本质是非常浅显和生活化的。对于大众而言,经济理论知识本身并不重要,因为它通常给不出现实的结论,重要的是理论知识背后的思维方式,以及一些有助于思维的工具。如作者在书的开头所言:“本书的首要目的是使你能开始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问题”。

在作者看来,无论你是谁,一旦开始了经济学的思考就不会停止,它会让人上瘾。“一旦你习惯了经济学推理的原则,并把它变成你自己的工具,你就会发现它大有用武之地。你会注意到,很多经济和社会事务的文章或言论都是真知灼见和胡言乱语的混合物”。-

书摘插图

道格拉斯•C•诺斯序(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华盛顿大学经济系主任)经济学教材的革命

如果你的运气足够好,你偶尔会遇到这样的人,他的生活和行为与我们所宣称的理想完全一致。我是幸运的,保罗•海恩在1975年进入了我的生活。出人意料的是,这一切始于他给我的一封信,信的开头是这样的:

我会在这个学期末搬到西雅图来,我想在城里找一所大学或学院教经济学。这是两个独立的决定。在经济系求职一事无论成功与否,我都会搬到西雅图来。但是我觉得,教经济学——特别是教经济学导论课是我能做好的事,我会把这件事一直做下去。

我从1967年起担任华盛顿大学经济系的系主任,并努力将它办成全国最好的经济系之一。我对于“最好”的定义不仅包括学术声望,那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确立的,而且也包括对这所州立大学中的广大本科生施以有效而亲切的教育。校方对于优秀的教学只表示口头的褒扬,而薪酬制度仍然与专著的出版挂钩,所有同事都在努力发表专著,鲜有例外。担任系主任之后不久,我决定回到导论课的教学岗位上,看看我们做得究竟如何。结果令人沮丧,我发现情况跟我读本科的时候相比没什么变化。教材中充满了经济学理论的术语,解释什么是完全竞争模型,张伯伦和罗宾逊夫人的不完全竞争理论,还有垄断,边际分析,各式图表随处可见。按照传统的讲法,我在第四讲中讲授完全竞争,并用美国农业的情况加以例证。课上到一半,坐在后排的一位同学对我所讲的大声提出异议。我觉得我应该教训他一下,就请他上台来讲他自己的观点。他走上讲台,谈起价格补助、牛奶营销法案、食糖生产补贴等等,遍及农业的各个方面,甚为精彩,且并不限于竞争模型。我逃回办公室,开始寻找一种更有效的教学方案。当我收到保罗的信时,我已经为此努力了数年。我回信问他,要是他来教,他会怎么做。下面是他回信的一部分:

我希望能在这样的学校里教书:那里的教员愿为本科生的通识教育尽心尽力,并心怀热诚;他们会不断反省通识教育的性质和重要性,并把提供良好的通识教育视为己任;他们将会把自己的学科作为基地,大胆进入其他学科,而不是把自己的学科当作一座城堡,在里面享受清静的生活。在我梦想的学校里,所有人都应该达到某些核心要求;因为任何人都能列出一个受过通识教育的人应掌握的特定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一所人文学院要想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知识共同体,就必然要求有某些共同的核心知识。对于这些核心知识,首先应该要求教员们掌握。(我常想,如果每位教员都要修本科生所有的必修课,而且同事们也将对他所开设的核心课程加以评估的话,那么全体教员的课程设置讨论就会更有成效了。)

保罗放弃了南美以美大学的终身教授职位,来到华盛顿大学做一名没有终身教职的讲师。到2000年3月保罗去世时,他仍然保留着这个职衔。我不知道我们现在是不是符合保罗心中对理想教员的期待,但我知道,改变了我校经济学教学方式的不是我们,而是他。他改进了本科生的教学计划,彻底修订了导论课程,并定期和研究生助教讨论如何改进教学质量。不仅如此,对于我们这些注重高质量的本科生通识教育的人来说,保罗始终是一种鼓舞和激励。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这本书体现了保罗处理经济学以及通识教育的方法。同现行的教材相比,本书是一种根本性的变革。本书关注社会问题,更关注经济学推理澄清这些问题的方式,由此激发学生对经济学的兴趣。此外,恰如本书标题揭示的,经济学的力量就在于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对这种思维方式的理解曾经是(今后也一直是)经济学对社会科学的革命性贡献,它有助于我们增进对周遭世界的理解。

每年秋天,我在给大一新生开的讨论班上都会专辟一节讲讲保罗这个人:他在神学院受的教育,他被授予圣职的仪式,他进入经济学之路,还有,他把严密的经济学和一种对社区以及社会福利的开阔而积极的关切结合起来的方式(毫无疑问,保罗的经济学是严密的)。他信奉个人自由,并认为有必要让有责任心的人担当起这份自由。他和他的妻子朱丽就是按照这一信条生活的。

张维迎序(牛津大学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为什么没有免费的午餐

每个人每天都在做决策。普通人的决策如果出现失误,只影响其个人的得失。但公共决策的不当,就不仅影响个人,而且对整个社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制定法律和政策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公共决策。2004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是一部重要的法律,该法第76条第1款第2项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很明显,这一规定体现了侧重保护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的立法意图。就事后补偿受害人而言,这一点本无可厚非。但立法者可能没有认识到,任何法律都是一个激励机制,都在诱导人的事前行为。一个好的法律应该诱导所有利益相关者选择合理的行为,而不是只约束一部分人的行为。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以及事故导致的损害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机动车司机的行为,而且取决于非机动车驾驶人及行人的行为。加重司机的责任固然可以使司机开车更谨慎一些,但会导致其他人行路更加不谨慎。最后的结果可能不是减少而是增加了交通事故和受害人的损失。

该道路交通法实施后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包括一些非机动车驾驶人和行人故意制造交通事故以获得赔偿,正反映了这一法律在激励机制考虑方面的欠缺。由此引起的反应和结果就是全国人大对该法律的修改。修改后的道路交通法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一方没有过失的,承担不超过10%的赔偿责任;如果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这一新的规定与原来的规定相比,加大了非机动车驾驶人和行人的责任,显然更有助于减少交通事故,促进社会和谐。

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将于2008年5月1日开始实施,离原来的道路交通法实施时间相距整整4年。这期间,我们的社会为此支付了不少额外的成本,仅仅全国人大为修改该法律的直接成本就不是一个小数字。

我一直在想,如果我们的立法者和普通大众能多一点经济学知识,这样的学费本来是可以减少或者避免的。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理性决策的科学。它对指导我们做个人决策也许作用不大,但对公共决策的制定很有价值。这是因为,公共决策的制订是一个政治过程,人们对公共政策的不同看法,既可能源于认识水平,也可能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量。就认识而言,不仅取决于立法者和政府官员对相关问题的认识,而且也依赖于普通大众的认识,这在民主化的社会尤其如此。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认识法律和政策的后果,从而避免制订出事与愿违的公共政策;就利益而言,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也有助于人们看清那些隐藏在“公共利益”背后的私利动机,从而减少公共政策被利益集团俘虏的可能性。

什么是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在我看来,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做任何事情都是有成本的,我们只能在不同的选择中权衡。个人选择需要权衡,公共政策和法律制度的制订也要权衡。为什么没有免费的午餐?因为人的行为基本上是理性的。公共政策必须建立在理性人假设的基础上,否则,就会事与愿违,导致整个社会的损失。计划经济制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与个人理性不相容,所以一定失败。

现实中,人们总是喜欢免费午餐,这不是由于他们不理性,而是因为理性的人总是希望让别人为自己支付午餐费,除非制度规则使得他们没有办法这样做。比如说,当一些人希望政府控制价格的时候,他们的真实意图是自己为获得同样的东西少支付一些费用,而不是为了真正的公共利益;类似地,当一些人主张政府应该限制某些行业的准入的时候,他们的真实意图是保护自己的垄断地位,而非维护市场秩序。如果我们忘记了这一点,不断满足他们的要求,社会就会陷入“囚徒困境”:每个人都选择吃免费午餐,最后的结果是每个人都不得不支付比本来高得多的费用。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建立一个摆脱“囚徒困境”的制度,这个制度就是市场经济。价格,利润,企业家,是市场经济制度的核心。

中国经济改革3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显示了市场经济在创造财富和改进民生方面的威力。但现在,反市场化的舆论很有市场。市场经济确实有不少弊病,其中最大弊病是:当你能享受到它的好处的时候,你可能看到的都是它的缺点;当你没有机会享受它的好处的时候,它也没有办法告诉你它的优点在什么地方。特别是由于政府或者某种强权的不恰当干预,破坏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作,使市场经济表现为病态市场经济的时候,人们往往以为这是它本身的毛病。学一点经济学有助于我们认识清楚我们面临的问题的根源,从而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

保罗•海恩等人的《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是我所读到的写给非经济学专业读者的最好的经济学教科书之一。我相信,如果我们的立法者、政府官员和参与公共政策讨论的普通大众能明白这本书中讲述的经济学常识,学习一点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我们在公共政策的制订上就可以少犯一些错误,少一些合法但不合理的游戏规则。故此,我愿意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

梁小民序(清华大学EMBA教授,西方经济学在中国介绍和普及的第一人)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面对通货膨胀时政府采取的物价干预措施;面对经济学家喋喋不休地争论经济是否过热,人民币汇率该不该上升;面对个人理财中的各种困惑等等,连普通老百姓也感到需要了解一点经济学了。经济学本来就是解释市场经济中的各种现象,并帮助人们做出理性决策的。像萨缪尔森、斯诺、贝克尔、曼昆这样的大牌经济学家都认为市场经济中每个公民都要学一点经济学。国外大学各个专业都把经济学作为必修课。而市场上普及经济学的著作车载斗量,甚至连为儿童写的都有。

学习经济学的最好方法就是系统地读一本教科书。市场上的经济学教科书太多了,这些书是为不同层次的人写的,选读哪一本教科书十分重要。作为非专业学习经济学的,就需要一本内容较为全面,又通俗易懂的,而这本《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就是适于大众阅读的书。

我们说这本书适合大众阅读,原因就在于它介绍经济学时的切入点不同。曼昆认为学经济学的目的是能“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换句话说,对公众而言,学经济学并不是要掌握那些深奥的理论或者学会使用数学、图表之类的工具分析经济问题,而是要学会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现实经济中的各种问题,并做出决策。经济学家是如何思考问题的?我们应该如何掌握这种思维方式?这正是全书内容围绕的中心。

这本书的特点之一在于它不是给你介绍一个又一个概念、一个又一个理论、一个又一个图表、一个又一个数学模型,而是从现实中你熟悉的事情出发,告诉你经济学家是如何思考的。这样,你就在不知不觉之中掌握了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当然,经济思维本身也离不开经济学的基本内容。这本书从思维方式入手介绍了各种经济学知识,从个人到社会、从微观到宏观、从主流的观点到非主流的看法、从历史到现实,可以说,这本书的内容相当全面,但切入点不同,组织与写作的方法也不同,让一般读者读起来更容易,理解起来也更容易。这正是这本书另一个重要的特点。

本书是从堵车的例子开始的。堵车是全世界各个城市和主要交通干线都存在的情况。老百姓遇到堵车就是一个“烦”字,恨不得天下只有他一人开车;社会学家则是大讲汽车对人类的危害,自己开着车时却想着如何减少汽车的危害;会说的经济学家则说,堵车反映经济繁荣,政府领导有方,就差点高呼“我爱堵车”了。而本书的作者则认为,堵车表面的混乱之下隐藏着一种秩序;正因为有秩序,所以尽管堵车,车仍在行进,由此引出学习经济学的目的正在于认识社会秩序。市场经济表面看来也是相当乱的,但是其中同样存在秩序。认识这种秩序,了解经济世界的运行规律,正是学会经济学思维方式的起点。后面就开始介绍市场上的协作,每个人的行为是如何无意识地相互合作的,合作中的游戏规则是什么,产权如何重要等等,继而展开全部内容。所介绍的内容都是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的事情,但每件事情用经济学的眼光看都与我们平常的感觉有差异,而你读过之后会发现有了新的视角,新的认识,对经济学了解得更多了,认识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你也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了。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人,所用的事例主要是美国的。但中国与美国差异特别大,除文化背景、历史传统、经济发展程度之外,主要是经济体制的差异。美国是完全市场经济,中国是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而且,中国未来市场经济的模式也不会是美国模式,所以作者针对美国情况所做的分析就不一定都适用于中国。比如,作者与一般美国经济学家一样是反对政府限价的,但在我国市场发育不成熟的情况下,政府经济需要限价,如对春运火车票的限价,以及通货膨胀严重情况下的价格干预。这个问题就不仅仅是市场调节,而需要更多地考虑政治与社会因素。我们读这本书,学的是基本内容。如果能结合中国的现实做一点进一步的思考就更有意义,收获也就更大了。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第11版)(道格拉斯?C?诺斯、张维迎、梁小民、熊秉元  鼎力推荐)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第11版)(道格拉斯?C?诺斯、张维迎、梁小民、熊秉元  鼎力推荐)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第11版)(道格拉斯?C?诺斯、张维迎、梁小民、熊秉元  鼎力推荐)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第11版)(道格拉斯?C?诺斯、张维迎、梁小民、熊秉元  鼎力推荐)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第11版)(道格拉斯?C?诺斯、张维迎、梁小民、熊秉元  鼎力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