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思考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教育,教育理论,
作者: 李泉 著
出 版 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1-1字数:版次: 1页数: 344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4129833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从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实际需要出发,借鉴国内外第二语言教学研究的相关成果,讨论了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学科理论探讨: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的现状和发展需要,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建设体系,包括学科理论基础、学科基本理论、学科应用理论和学科发展建设四个部分。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由学科基本理论和学科应用理论两个部分构成,其中学科基本理论更能体现学科的属性,是学科存在的标志。书中重点讨论了学科基本理论的四个组成部分:学科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语言教学理论和跨文化教学理论的基本内容。
教学理论思考:(1)考察和分析了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若干问题;(2)论述对外汉语教学原则体系的构成及对外汉语教学的总原则,讨论了教师应具有的课堂教学意识;(3)阐述了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体研究的相关问题;(4)提出建立一个由共核语法、口语语法和书面语语法构成的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构想,讨论了语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5)借鉴功能法的基本观念,讨论了汉语功能项目的立项原则、范围和分类;(6)讨论了中高级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汉语语感的性质、特征和类型,教学中的释词等问题;(7)考察了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文化现象,论述了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原则。
教材编写理论与实践:系统地论述了第二语言教材的属性、功能、分类,以及第二语言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基本程序和评估问题。全面讨论了教材编写和评估的趣味性、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原则。提出并分析了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文化偏误现象。
作者简介
李泉1962年生,黑龙江省依兰县人。1985年获哈尔滨师范大学学士学位,1989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学位,2005年获北京语言大学博士学位,1995年评为副教授,2002年评为教授。
1996~1997年应邀在美国宾州Dickinson College东亚学系任教。1999年以来先后赴德国、法国、英国、匈牙利、西班牙、智利、阿根延、新加坡等国家和中国台湾、香港地区短期讲学及参加学术会议。
获得过全国优秀对外汉语教学奖(1994),全国优秀对外汉语教师奖(2002);中国人民大学第五届(1993)、第八届(2003)、第九届(2006)优秀科研成果奖;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6)。
出版专著《汉语语法考察5分析》(2001)、《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合著,2004)、《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思考》(2005);合作出版教材《新编汉语教程》(1996)、《汉语文化双向教程》(1 999);主编文集《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2006)、《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2006)、《对外汉语教材研冤》(2006)、《对外汉语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研究》(2006)。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语言学会会员、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常务理事、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理事、《世界汉语教学》编委、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目录
学科理论探讨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概述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基本理论
有关语言教育研究的几个问题 ——兼谈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定位
教学理论思考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若干问题
试论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原则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理论思考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体研究的必要性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体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基于语体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构建
语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及相关问题
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功能及相关问题
中高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
论语感的性质、特征及类型
对外汉语教学释词的几个问题
广播新闻听力课教学论略
《骆驼祥子》中所见的语言文化现象
文化教学的刚性原则和柔性策略
教材编写理论与实践
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和研究概述
近二十年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和研究的基本情况述评
第二语言教材的属性、功能和基本分类
第二语言教材编写的通用原则
第二语言教材编写的基本程序
论第二语言教材评估
论对外汉语教材的趣味性
论对外汉语教材的针对性
论对外汉语教材的实用性
论对外汉语教材的科学性
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化偏误分析
《新编汉语教程》的设计、实施及特点
《汉语文化双向教程》的设计与实施
附录: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研究文献辑录
后记
增补后记
书摘插图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概述:
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和学科建设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教学的发展促进了理论的研究,理论研究的成果进一步推动了教学实践的深入。尽管在对外汉语教学的不同发展时期,理论研究的范围宽窄不一、理论意识强弱不同、研究成果多寡不等,但教学理论研究总的趋势是步步深入和完善。
一、20世纪50~70年代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概况
20世纪50年代对外汉语教学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研究属于探索阶段。教学上的需要促使人们对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和研究,以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从已发表的若干篇文章看,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涉及到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学目标、教学的内容和重点、教学程序和要点、教学方法和教材编写,以及教学中反映出的实际问题等。早在50年代初有关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就明确提出:对外国人(包括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不同于对汉族学生的母语教学;要根据外国学生的需要来确定教学目标;根据非汉族成年人学习汉语的特点进行教学;对外国人和国内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教学是培养其实际运用汉语的能力;教学内容应以词汇和语法为中心。同时总结了一些具体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有关研究所反映出的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也是操汉语的中国人和研究汉语的中国人所习焉不察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现象,这在当时和后来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都起到了一种导向作用。可以说,50年代的教学实践总结和理论研究,为汉语作为外语和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到60年代中期对外汉语教学已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教学经验也更加丰富。但理论研究的成果并不多,代表性的成果是由钟棂执笔的《15年汉语教学总结》(1979),该文对建国以来15年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和理论探讨。文章在分析教学对象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理论和原则。(1)基本的教学原则是实践性原则。强调学生所学的是实践汉语,必须“通过大量接触和运用语言材料来掌握语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