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入现代之门:当代中国的社会价值观报告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社会学,社会调查报告,
作者: 赵孟营总执笔
出 版 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4-1字数:版次: 1页数: 346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303091690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的主体结构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报告,第二部分是分报告。分报告又分为政治价值观、经济价值观、福利价值观、生活价值观、文化价值观五篇。考虑到既要方便读者快速了解调查的基本成果又要体现一定的学术研究程度,我们在总报告和分报告的文本呈现上作了区别:总报告基本上是对样本各方面特征的一般描述,不作深度的理论解释和复杂的数据详细分析,这样读者通过阅读总报告就能明了当代中国的社会价值观的总体特征。分报告更强调研究性,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不同领域的社会价值观的突出特征和重要问题展开较深层次的理论分析和解释,这样读者通过阅读不同的分报告就能够了解相关领域的学术前沿。本书的主要结论均依据此次全国问卷调查资料而获得。
目录
Ⅰ 总研究报告
1导言
2 问卷调查样本的基本结构
3现代社会模式的认可:当代中国的社会价值观主流
4民主、法治、理性、宽容:当代中国的社会价值观的现代基调
5滞后与失衡:前进中的分化
6威权依赖与熟人依赖:传统的成分
7简短的结语
Ⅱ 分研究报告
第1篇政治价值观
本篇导言
分报告1政治信任:转型中的权威观念
分报告2法治观:游移在人治的边缘
分报告3珍视与放弃:日趋现代的权利观
第2篇经济价值观
本篇导言
分报告4现代转型的基本完成:市场经济价值观的基本确立
分报告5资源配置观:自由与依赖的反差
分报告6 弥漫的经济理性:关于市场经济观的因子分析
第3篇福利价值观
本篇导言
分报告7福利价值观:基本趋同与地域差异
分报告8个体福利观:“风险”的自我规避
分报告9公共社会福利观:理想国的渴望
第4篇文化价值观
本篇导言
分报告10孵化中的符号消费:有选择的理性
分报告11 亚文化的排斥:现代包容性的稀缺
分报告12 “异端”文化的包容:道德价值的底线
第5篇生活价值观
本篇导言
分报告13保守中的转向:职业价值观分析
分报告14 工具理性的跨越:交往价值观分析
分报告15 理性化趋势:家庭价值观分析
主要参考文献
Ⅲ 附录
附录1价值观调查问卷
附录2深访基本资料
附录3调查员名单
书摘插图
1导言
1.1为什么要开展中国社会价值观的经验研究
在经历了3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后,中国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历史洪流。社会转型必然导致社会分化,诱发社会躁动。而中国社会从1840年开始出现的社会破裂这一历史悲剧为今天的人们提供了重要借鉴:如果中国社会不能维持内部的基本社会团结,那么中国社会不但无法继续前进,而且过往的发展成果也会迅速消耗殆尽。因此,如何保持中国社会的有序和团结就成为一个带有根本性的现实问题。以科学研究来促进中国社会团结是当代中国社会科学工作者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承担这种责任是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现实关怀态度。
综合社会思想家们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很清晰地发现,社会团结有两个基本纽带,一个纽带是现实利益,另一个纽带是价值观。利益一致的人们比利益不一致的人们更容易团结起来,同样,价值观一致的人们比价值观不一致的人们也更容易团结起来。
利益与社会团结的关系,或者更明确地说,利益冲突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无论是权力部门还是学术界,都已经有了非常清醒的认知。关于通过改良利益分配格局来促进社会和谐的主张也已经深入人心。社会科学工作者围绕这一领域做了大量经验研究,不仅较为准确地描述了利益分化的各种现实表现,提出了利益冲突造成的社会危害的种种警告,而且积极地提供了改善利益分配格局的对策。近五年来,关于收入不平等和两极分化问题、弱势群体问题、基层社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问题、最低生活保障问题、医疗改革问题、教育公平问题、住房价格上涨问题等方面的各种研究和相关政策基本明确了这样一种增进社会团结的操作策略:避免因利益冲突激化而引起社会破裂,为中国社会继续发展创造和谐基础。
价值观与社会团结的关系,权力部门和学术界也已经有了较为清醒的认知。“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都充分表明上层权力精英对如何在迈向现代社会的背景下重建中国社会价值观十分关注。而学术界更关注的是,在社会转型背景下,中国社会价值观发生或可能发生怎样的嬗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