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适用方法的基本准则——构成要件符合性判断研究

分類: 图书,法律,刑法,总则,
作者: 吴学斌著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4-1字数:版次: 1页数: 270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11390735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我国刑法理论与审判实践上惯于对构成要件进行形式的解释,并将解释的绪论作为千古不变的真理,然后进行单向的演绎法律推理,这种思维导致刑法缺乏生命力,案件不能得到妥当的处理,实质的、具体的正义难以在个案中实现。本书对我国刑法理论与司法实践在刑法适用中的重大缺陷进行了批判和反思,从方法论的角度对刑法适用的前沿性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详细的研究,提出 了刑法适用首先应该具备超实证的法律理念,提出了以正义性、安定性与合目的性作为刑法合理解释的标准;论述了案件事实形成的重要原则与方法;阐明了演绎法律推理、归纳法律推理以及类比法律推理在刑法适用中的运行模式。本书理论联系实际,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解。
作者简介
昊学斌,男,1 971年生,1995年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中南政法学院)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 997年又考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中南政法学院),成为一名攻读刑法学专业的研究生,1 999年毕业并获得法学硕士学位。2002年考入清华大学法学院,成为一名攻读刑法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2005年毕业并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现为深圳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先后在各种法律类核心期刊上发
表论文二十余篇,并有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法学》、《刑事法学》全文转载。
目录
前言
导论
第一章刑法适用之基本理念
一、超越法律形式主义
二、构成要件下的事实形成
三、从概念分析到类型思维
四、本章小结
第二章刑法适用之规范分析
一、刑法基本立场对规范分析的影响
二、构成要件与构成要件要素的基本问题
三、构成要件语言的面向
四、构成要件的诠释标准
五、目的论下的诠释体系
六、对影响诠释因素的理性分析
七、本章小结
第三章刑法适用之事实认定
一、事实、规范与价值
二、案件事实形成的重要原则
三、案件事实的类型化
四、案件事实的比较形成
五、本章小结
第四章刑法适用之法律推理
一、演绎法律推理
二、归纳法律推理
三、类比法律推理
四、本章小结
第五章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二章刑法适用之规范分析
一项成功的构成要件符合性判断的前提是合理地理解相应的具体构成要件。在近代国家的历史中,由于立法和司法分权理论的极端化,导致了对法院(主要表现为司法人员)解释法律这一作用的否定,而要求法院把有关法律解释的问题都提交给立法机关加以解决,由立法机关提供权威性的解释,用以指导、引领司法人员的评判。通过这种方法,矫正法律缺陷,杜绝法官造法,防止司法专横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最能直接反映这种思想的就是18世纪末腓特烈大帝制定的多达1万7千余条的《普鲁士民法典》(《拿破仑法典》也仅有2281条)。在司法中,如果法官对法律作出解释,便是对腓特烈的冒犯,并将招致严厉的惩罚。但腓特烈的法典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
纵观大陆法系国家的现代历史,上述极端追求法的安定性的教条观点已经遭受根本的唾弃。在现在的大陆法系的国家中,不仅法官可以解释法律,甚至还以解释法律的名义“造法”,而且还应用其他的思考形态对法律进行理解和诠释。例如,除了抽象的概念外,还有类型、主导思想、须具体化的原则以及规定功能的概念。
反思我国司法实践对法律适用的态度,两百年前在大陆法系存在并盛行的教条观点仍然普遍存在。其具体表现为:第一,法律形式主义在司法实践中盛行。第二,对于具体构成要件在适用时,特别渴望相关的司法解释。没有司法解释的,裁判者个人则不知道该如何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刑法的目的来理解具体的构成要件。例如,在司法机关平常的案件讨论中,你会经常看到:如果某人从法律原理、规范目的对具体的法条作出自己的解释,他的同仁就会反诘一句:“你说的观点有什么法律根据吗?”(意指是否存在相关的立法或者是司法解释)殊不知裁判者自身就是法律最重要、最经常的解释主体。第三,对于学者,甚至知名法学家的解释理论也大都不以为然,斥之为“学者的观点”,而不是考虑这些所谓的“学者的观点”是否含有符合事物本质的成分。这说明了司法人员对法律的内涵只是注重权威的形式,而忽略了合理的内核,对刑事司法实践而言这是机械而危险的。
法律是需要解释的,这是由法律的目的性、社会控制性以及文字表述的模糊性等特征决定的。刑法规定的一切构成要件都必须以作为“刑法语言”的罪状形式表达出来。即使认为存在着前理解的法,如天然存在于人们心中的自然法或朴素的良法意识,也必须回到刑法文本中才能找到生效的依据,才能为思想的和情感的价值内容找到可操作的载体。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于刑法的适用,“语言是开端”。
但语言是所有符号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一种。由成文的语言组成的构成要件,在刑法的适用中争议绵绵,疑窦重重。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刑法作为人类追求正义的社会调控手段,与人的价值判断息息相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