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记忆的年代
分類: 图书,文学,外国诗歌,
作者: 张永义 编造
出 版 社: 中国华侨
出版时间: 2008-5-1字数: 140000版次: 1页数: 204印刷时间: 2008/05/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2226142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我们深知,并没有一条准绳来简单地衡定诗歌的优劣,只能说,收入在这本外国诗歌精选集当中的大部分都是脍炙人口明白晓畅的诗歌经典,偏重抒情短制和现当代诗人的佳作,主要限于爱情、死亡与童年故乡的题材范围。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轻视史诗与叙事长诗,更不代表我们否定马拉美、瓦雷里、艾略特、斯蒂文斯那样繁复典雅不无晦涩的诗风。
十多年前,作者即将走出校园,在《诗刊》杂志上读到了李昂橹的组诗《结满黄金的树》,这位被无情的洪水淹没的女诗人在最后寄出的遗作里预知了她的命运结局,并且分别以深邃、纯洁和回归等为题,提前写就了自己的悼词:
平淡庸俗的日子里作者多么需要你/就像一位母亲在呼唤她野游未归的孩子……假若死亡是情爱的终极/诗歌该是另一个世界里渴望涅槃的灵魂……在高尚与庸俗若即若离的厮杀冲/手持诗的矛与歌的盾来掩护孤独、渺小与懦弱……墓碑上只有作者一个人的名字/大雨躲在眼睛里的最黑处歇息/作者感到累极了……
这是作者记忆当中最后一次满含泪水地阅读诗歌刊物,并且被她所具有的灼烫的感情和无助的言辞所深深打动。差不多是在同一年,作者从图书馆里借阅了当年颇有影响的《国际诗坛》,在第2辑里读到了沃伦、埃利蒂斯和阿赫玛托娃等诗人的一系列代表作。其中有一首《充满蓝色回想的年龄》让作者彻底地迷恋上了希腊的橄榄林、葡萄园、孤挺花和爱琴海。后来阅读李野光先生重新编译的埃利蒂斯诗选,作者才知道这首诗通常也被翻译成《蓝色记忆的年代》或《天蓝色记忆的时代》。那真是一段与诗结缘、正值青春的好年龄,所以,作者才决定把这部充满蓝色回想的外国诗歌精选集取名为“蓝色记忆的年代”。
目录
萨福(约公元前610前5807)
一个少女
断章(选二首)
哈亚姆(约1048-1122)
柔巴依集(选二首)
彼特拉克(1304-1374)
歌集(选二首)
贡戈拉(1561-1627)
十四行诗(选二首)
多恩(1572-1631)
计算
影子的一课
歌德(1749-1832)
野蔷薇
魔王
迷娘歌
浪游者之夜歌
荷尔德林(1770-1843)
献给命运女神们
无题
浮生的一半
华兹华斯(1770-1850)
无题
苏珊的冥想
拉马丁(1790-1869)
湖
蝴蝶
致书页中一朵枯萎的花
莱奥帕尔迪(1798-1837)
无限
致月亮
爱伦坡(1809-1849)
湖——致——
安娜贝尔丽
哈代(1840-1928)
她的名字
窥镜
呼唤
兰波(1854-1891)
黄昏
奥菲丽娅
出发
古尔蒙(1858-1915)
发
雪
死叶
叶芝(1865-1939)
当你老了
白鸟
箭
遭生(1867-1900)
这些都不会长久
幽暗之花园
里尔克(1875-1926)
沉重的时刻
秋日
预感
回忆
阿波利奈尔(1880-1918)
蜜腊波桥
美人鱼
五月
梯斯黛尔(1884-1933)
忘掉它
夜歌
八月之夜
庞德(1885-1972)
咏叹调
小夜曲
舞姿
佩索阿(1888-1935)
因为某种理由
如今,向我逼近的死亡
翁加雷蒂(1888-1970)
卡尔索的圣马丁诺镇
我已失去了一切
阿赫玛托娃(1889-1966)
缪斯沿着山道离开了
最后一次会晤之歌
献给亡人的花环
曼德尔施塔姆(1891-1938)
贝壳
难以形容的哀愁
徒步旅行者
我冻得浑身颤栗不停
茨维塔耶娃(1892-1941)
脉管里注满了阳光
哪里来的这般温柔
我在岩石的板壁上写
索德格朗(1892-1923)
爱
星星
虚无世界
蒙塔莱(1896-1981)
生活之恶
夏日正午的漫步
洛尔迦(1898-1936)
低着头
骑士之歌
最初的愿望小曲
阿莱克桑德雷(1898-1984)
童年
歌唱吧,乌儿
献给一介死去的姑娘
博尔赫斯(1899-1986)
分离
雨
局限
聂鲁达(1904-1973)
二十首情诗与一支绝望的歌(选二首)
爱情的十四行诗(选一首)
沃伦(1905-1994)
世事沧桑话鸣鸟
吹吧,西风
夏尔(1907-1988)
黑鹿
雨燕
宣告其名
索尔格河
埃利蒂斯(1911-1996)
白日的青春期
疯狂的石榴树
蓝色记忆的年代
狄兰托马斯(1914-1953)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当我天生的五官都能看见
策兰(1920-1970)
卡罗那
死亡赋格曲
巴赫曼(1926-1973)
被缓期的日子
咏叹调第1号
安东尼斯(1930- )
故乡
绝望的边境线
特朗斯特罗姆(1931- )
1966年——写于冰雪消融中
黑色的山
尾曲
普拉斯(1932-1963)
边缘
十一月的信
七月里的罂粟花
书摘插图
萨福(约公元前610前5807)
一个少女朱湘译
好比苹果蜜甜的,高高转红在树杪,
向了天转红——奇怪,摘果的拿她忘掉——
不,是没有摘,到今天才有人去拾到。
好比野生的风信子茂盛在山岭上,
在牧人们往来的脚下她受损受伤,
一直到紫色的花儿在泥土里灭亡。
断章(选二首)田晓菲译
其一
入夜……
少女们
通宵歌唱
你和新娘的爱情。她的乳房
好似幽谷芳兰。
醒来!召唤你的伙伴——
那些少年郎——今晚,
我们的睡眠
将少似清澈的夜莺。
其二
死去的时候,你将躺在那里,无人
记得,也无人渴望——因为你不曾分享
匹瑞亚的蔷薇,即使在冥府
你也寂寞无闻,在黯淡的影子当中
摸索行路——轻飘飘地、被一口气吹熄。
[题解]
萨福(Sappho,约公元前610-前5807),古希腊女诗人,被柏拉图称誉为“第十位缪斯”。作为独唱琴歌的代表,她的抒情诗对于拉丁诗人卡图卢斯以及法国诗人波德莱尔、魏尔伦等颇有影响,后世沿袭其体裁风格形成“萨福体”。这位生活在距今二千六百年前的勒斯波思岛的女贵族曾经流亡西西里岛,返乡开办学校教授未婚少女们诗歌技艺,相传她爱上了自己的女弟子,甚至有绘画作品展现了她对于美男子法翁的恋情,从岩石上纵身投海的命运结局更为这些纷纭的故事传说染上了一层悲剧色彩。漫长的中世纪,萨福多达九卷的诗歌作品因为“有伤风化”的罪名几乎被焚毁一空,仅存残篇断章。
“她的诗都是关于私人感情、渴念、性、婚姻、离别和欲望的。”美国学者大卫丹比在《伟大的书——我与西方世界不朽作家的历险记》当中评价说,“在荷马的两部史诗的空当中间读萨福既是一种文学经历,还重建了健全的神志。不光是插进胸膛的矛,还有被爱欲分开的大腿;而且爱松开了四肢。”
《一个少女》是新月派诗人朱湘对于萨福的两段残诗的合译,亦有译者另起标题为《新娘》或《哀悼处女时期》,周作人则将“苹果”译成“甘棠”。诗人分别以成熟诱人的果实和惨遭践踏的花朵来比拟爱情的美丽、心上人的高不可攀和青春的消逝、贞洁的丧失,也有论者将其理解为妙龄少女的孤高自矜和年老色衰时的无人怜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