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的午餐:通俗易懂的经济学(第2版)(修订版)
分類: 图书,经济,经济学理论 ,其他经济学理论 ,
作者: (英)史密斯(Smith,D.)著,莫竹岑著
出 版 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5-1字数: 213000版次: 1页数: 199印刷时间: 2008/05/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121064203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在经济学大师的指引下,以最短的时间了解经济学发展脉络,以易于理解、饶有趣味的方式解读生活中的经济学。
这本书是你读报,特别是读财经版面的帮手,也是你弄明白政治家的经济主张与反主张的帮手。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是说以逻辑的方式分析问题,用分析取代断言。这本书不会使你摇身一变,成为
职业经济学家,但它会鼓励你换一种方式思考问题。
——戴维史密斯,本书作者
“戴维史密斯又一次展示了向大众读者开启经济学与金融世界的天才。”
——戈登布朗,英国财政大臣
“很多人声称他们懂经济学,其实都是一知半解。戴维史密斯巧妙地拨开了围绕现代经济学的迷雾,使
他们茅塞顿开。”
——杰夫兰德尔,BBC经济编辑
内容简介
房屋价格为什么上涨?
股市为什么跌?
利率上升如何影响到我们?为什么?
通货紧缩是何物?比通货膨胀糟糕吗?
预算赤字至关重要吗?
为什么有的国家似乎被宣告永远陷于贫困?
……
本书是学习经济学的指南,仿佛朋友欢聚一堂的盛宴,引导你,滋养你,启迪你。在你的向导中,有经济学领域不朽的名字——亚当斯密、李嘉图、马克思、恩格斯……
作者简介
戴维史密斯(David Smith)《星期日时报》(Sunday Times)的经济编辑,广播电视媒体的常客。他的著作有:《欧洲能行吗?》(Will Europe Work?)对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的未来进行了一番审视。《货币主义的兴衰》(The Rise and Fall of Monetarism)与《从繁荣到没落》(From Boom to Bust)分析了英国战后的经济政策。《英国现行的经济政策》(UK Current Economic Policy)被学生广泛阅读。《北方与南方》(Northand South)、《欧元的未来》(Eurofutures)等。
目录
1 开胃酒:为什么需要阅读本书
2 餐前小菜:经济学的内涵
3 第一道主菜:经济的运转机理
4 欢迎第一位特殊的客人:现代西方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
5 第二道主菜:宏观经济学
6 经典菜谱:几位经济学家及其经典的经济学著作
7 一流厨师的生意经:企业的本质
8 欢迎第二位特殊的客人: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
9 付账:政府为什么支出?
10 欢迎第三位特殊的客人: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凯恩斯
11 面包和钱:货币与货币政策
12 餐后甜点:美国的几位经济学家及其经济学理论
13 咖啡时间:经济学的论战
小小术语表
餐后阅读
书摘插图
1 开胃酒:为什么需要阅读本书
这是一本关于经济学的书。我发现,写这个话题我得冒着失去一半在书店翻看书籍的读者的危险,他们拣起这本书,原本指望碰上什么有趣的东西。可是,别放下。这本书写的是经济学,但又是非同一般的经济学。里面没有复杂的图表,让你费尽心思地辨认它有没有印错,也没有深奥的数学公式。虽然在每个人都必须好歹懂一点经济学的时代,数学公式还是非常实用的,但只要事情好解释,这里就没有它的位置。它不一定把你塑造成百万富翁——我总是说,你所看到的驾着劳斯莱斯的那几个经济学家,其实全带着司机帽子呢——但它会告诉你,改善生活(主要是致富)的过程是什么样的。而且,我也但愿它饶有趣味。
这本书的目的是填补空缺,就像一顿美餐一样。好些年来,《星期日时报》(Sundqy Times)和其他媒体的读者不停地要我推荐一种容易消化吸收的,给不搞经济学的人或是一学经济学头就大的人看的经济学书籍。迄今我还觉得这任务真是勉为其难。有的经济学课本写得相当精彩(其中一些我以后会推荐给你们),但那是供正规课程用的,需要老师加以指导,很难。我希望你读了《免费的午餐》以后受益匪浅,当然,是以正规学习的一种补充而受益。写现代经济史的著作,有的也很不错,可要是没有一点儿基础的话,即使不是不可能读懂,起码是很难懂。举例说吧,要记录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担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的这个时期,就得多少了解一点货币政策,以及中央银行的运行方式。同样,对托尼布莱尔(Tonyr Blair)成功与否和戈登布朗(Gordon Brown)的经济管理政策是否公正做一番评价,也得用上几样基本的工具。
这本书的目的是填补空缺……是容易消化的,给不搞经济学的人或是-学经济学头就大的人看的经济学书籍。
我将本书取名为《免费的午餐》,是因为有一个家喻户晓的经济学短语一“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即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虽然了解这句话与经济学学科关系的人只在少数。
这句话由来不明,不过,在经济学中使用,人们常常认为是源自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Mihon Friedm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