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造型基础
分類: 图书,艺术,设计,工业设计,
作者: 张海涛,赵宇编著
出 版 社: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4-1字数: 232000版次: 1页数: 115印刷时间: 2008/04/01开本: 大16开印次: 1纸张: 铜版纸I S B N : 978756214080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是“21世纪普通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通用教材”之一,该书共分6个章节,对产品设计造型的基础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产品设计造型基础、造型与形态、自然与形态、形态与功能、形态与构造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联系构成和产品设计的纽带——产品设计造型基础
第一节 解读产品设计造型基础
第二节 产品设计造型基础的核心内容——产品的形态设计
第二章 造型与形态
第一节 形态的解析
一、形态
二、形态的分类
三、各种形态间的关系
第二节 创造美的形态
一、人的感知与审美
二、形态的知觉心理
三、形式美法则
第三节 形态与限制性因素
第四节 形态创造的基本方法
一、理解和掌握形态创造的基本规律
二、向大自然学习,从大自然中寻找灵感
三、善于观察、勇于探索、扩大知识面
第三章 自然与形态
第一节 大自然的设计
第二节 学会观察和认知自然
一、从常态和非常态去认识和观察世界
二、客观与主观的认知
第三节 向大自然学习设计
一、关于仿生
二、仿生设计
三、仿生设计的方法
第四章 形态与功能(形态的目的)
第一节 形态与功能的关系
第二节 形态承载的功能
一、形态的实用功能
二、形态的审美功能
三、形态的语义功能
第五章 形态与材料(形态的载体)
第一节 形态设计与材料的关系
一、材料的自然属性对形态的影响
二、材料的加工工艺对形态的影响
三、材料的发展与产品功能开发的关系
第二节 对材料的基本认识
第六章 形态与构造(形态的骨骼)
第一节 形态与结构
一、产品结构的认识
二、产品结构的类型
三、形态与结构的关系
四、结构与产品形态创新的关系
第二节 形态与机构
一、认识机构
二、形态与机构的关系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一章 联系构成和产品设计的纽带——产品设计造型基础
第一节解读产品设计造型基础
在工业设计实践中,产品形态是产品设计的最终结果,而这种“结果”的好与坏通常取决于设计师对形态的创造能力与表达能力。因而培养形态创造能力与表达能力的产品设计基础教学在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西方现代设计教育体系传人我国,构成教学迅速替代过去传统教学中的素描、色彩、图案等课程,成为我国高校设计专业的重要设计基础课程。
构成教学最初源于德国“国立包豪斯”(Des Staatliches Bauhaus)对传统基础课程的革新,约翰•伊顿(Johannes Itten)及其继任者莫霍里•纳吉(Moholy Nagy)开设了被称为“Vorkurs”(初步课程)的视觉训练课程,以研究(点、线、面、体、色彩以及材料)形态诸要素关系作为设计的基础,用艺术和科学的眼光来观察、分析和创造形态,为现代设计的造型基础训练体系奠定了基础(图1—1~图1—4)。
二战后成立的“战后包豪斯”一德国乌尔姆造型学院(Die Hochschule fur GestaltungUlm)继承和发展了包豪斯造型基础的训练体系,明确了设计教学的核心是逻辑性、科学性和理性主义。强调圆、方、三角的结构变化,用最基本的几何形态来探索形态变化的可能性,因而更侧重于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创造形态(图1—5~图1—7)。
构成训练在进入日本设计教育体系后被细化为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统称为基础设计,也就是我们现在称的“三大构成”(图1—8~图1—11)。
教学实践证明构成训练对培养学生的设计感觉、空间想象能力和形态创造能力等方面是非常有帮助的,因而它成为各设计专业共同的学科基础课。然而正是这种适用于各设计专业的广泛性和共通性,使其与各专业的后续设计课程缺乏直接的联系,因而在课程的延续上存在脱节的现象。
从纯粹的形态构成到实际的产品设计是一个很大的跨越。就构成训练而言,是一种单纯形态的创造,仅仅是从视觉美学的角度对形态特征的研究,探讨的是形态变化的可能性,尚未涉及产品形态的基本构成要素。因而构成训练可以说是在没有明确功能目的的前提下进行的,探求形态的无限变化的可能性,培养对形态创造的创新性、审美性及合理性思考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