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的现代性
分類: 图书,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张光芒著
出 版 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2-1字数: 245000版次: 1页数: 294印刷时间: 2007/12/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020067220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是《鸡鸣丛书》系列之一的《混沌的现代性》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现代性与现代文学研究范式的转型》、《现代小说文体与“想象的共同体”》、《论中国当代文学的自恋主义思潮》、《当代作家宜“评”不宜“传”》、《思想史是文学史的风骨》等议论文章。
目录
现状、问题与趋势:现代性理论与中国文学研究(代前言)
现代性与现代文学研究范式的转型
混沌的现代性——对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总体特征的一种分析
现代性与近代性的多元对抗——论中国新文学思潮的内在矛盾及其演变轨迹
现代性的信仰维度——论近年思想界对“五四”、“文革”的反思及误读
现代性视野中的现代都市文学
文化散文:在审美现代性与启蒙现代性之间
现代小说文体与“想象的共同体”
时代夹缝中的启蒙碎片——对十七年文学的价值重估
“莎乐美之吻”:作为形上存在的石评梅
胡风启蒙文学观新论
莫言的欲望叙事及其他
“伪民间”与反启蒙
论中国当代文学的自恋主义思潮
问题的当下性与理论的原创性——关于当代文化理论建构的一点思考
文本研究与文学史写作的新构想
从胡风悲剧看当代知识分子的生态环境与人格自塑
当代作家宜“评”不宜“传”
论八十年代“新启蒙”的科学观念
文化认同与江苏小说的审美选择
思想史是文学史的风骨
答“新启蒙论坛”大戈先生十问(代跋)
书摘插图
现状、问题与趋势:现代性理论与中国文学研究(代前言)
一 文学现代性研究的背景及现状
在汉语学界,“现代性”这一提法早在20世纪初期就被偶尔使用过,但是当时不可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为那时候它既不是作为概念被使用,更不是作为一种理论视角被提及。运用“现代性”理论研究中国问题始发于海外学者,20世纪70年代,历史学家柯文研究王韬时使用了“modernity”一词。李欧梵则最早有意识地将现代性理论系统应用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他在70年代末参与编写《剑桥中华民国史》时便将1895 1927年的中国文学潮流定性为“追求现代性”。海外学者的这一研究动向在大陆产生了广泛的响应,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后,大陆思想界各个领域普遍在寻找研究范式的转型之际,“现代性”问题迅速成为一大焦点问题,先是在思想文化领域,继之扩展至美学、文学研究领域。
不过在最初的“现代性热”中,人们对现代性的理解和使用远远不到位,人们对现代性的内涵多从知识论上加以认识,而较少涉及思维方式的更新、现代性的过程以及现代性的内在张力等更重要的层面和问题,相对来说,这一局限在中国问题的研究上较之西方研究为甚,在文学现代性研究领域较之纯理论领域的美学现代性或者文化现代性研究为甚。虽然汪晕的论文《韦伯与中国的现代性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