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象传播论
分類: 图书,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杨钢元 著
出 版 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4-1字数: 260000版次: 1页数: 421印刷时间: 2008/04/01开本: 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020066773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人类传受信息的形式分为感知完型和符号,中国古代概称“形名”。信息传播是在通道和代码系统中实现的。代码有层次之分,代码的代码为讯码。当前的形象传播理论,有处于讯码层次的蒙太奇、长镜头、电影符号学诸理论,和争讼纷纭的形象创作方法理论。
本书则直接以形象的通道与代码为研究对象,构建起了具象传播活动的阐释体系。在影像传播活动爆发性展开的二十一世纪这个所谓“信息时代”,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将和”名学”即符号学一起,共同促进人类对信息传播的理解和实践。
作者简介
杨钢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与学术兴趣;影像传播学;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研究;纪录片研究;影像传播文化研究;影像传播心理研究;影像传播的文艺学、美学研究。主要著作:《格局的界定——文艺创作方法理论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无形的链条(合著,辽宁大学出版社)等。主要电视创作实践:《大地缤纷》——迎接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知识竞赛文艺晚会,中央电视台,副导演,全国青年港澳知识竞赛,团中央、港澳办、全国政协、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总撰稿。
目录
引言
上编 实践与理论
第一章 人类信息传播活动
第一节 前语言阶段的信息形态
第二节 语言的诞生
第三节 文字前的实物化信息载体的诞生
第四节 文字的诞生与传播空间的拓展
第五节 思维的转型
第六节 印刷媒介逻辑自洽的强权与美的绽放
第七节 声像的回归——全面信息消费时代来临
第二章 人类审美活动分析
第一节 权能感:人类实践活动制约审美活动的心理中介
第二节 审美理想:审美活动的核心
第三章 “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中国古代的传播观念
第一节 “形名”论:中国古代的记号学观念
第二节 从观天地万象到“立象以尽意”
第四章 传播概念系统的考察
第一节 信息
第二节 信息媒介:讯息通道与代码
中编 具象传播的讯息通道与代码规则
第五章 具象传播与传播具象
第一节 活动声像的“非符号性”
第二节 具象与具象传播
第三节 具象传播的建构规则:真实系统与认知结构
第六章 影像编码的四种基本方式
第一节 开放性过程现场直播
第二节 纪实编码
第三节 组合编码
第四节 影像配合编码及各编码方式的关系
第七章 蒙太奇与长镜头理论的影像传播学定位
第一节 以往对活动声像信息编码方式理论阐释的内在矛盾
第二节 蒙太奇与长镜头理论在传播学意义上的理论统一
下编 具象传播的代码系统
附录格局的界定——文艺创作方法理论研究
序
绪论
第一章 对西方创作方法理论发展的历史考察
一、古希腊罗马创作方法理论
二、中世纪至启蒙运动时代的创作方法理论
三、席勒的《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
四、十九世纪创作方法理论
五、西方现当代创作方法理论
第二章 中国古代创作方法理论概观
一、关学及诗词歌赋理论中的创作方法理论
二、中国绘画理论中的创作方法理论
三、小说、戏剧理论中的创作方法理论
第三章 苏联与中国现当代的创作方法理论
一、创作方法概念的正式提出与苏联文论界的争论
二、中国现当代创作方法理论述要
三、小结
第四章 创作方法——具象性艺术的格局分类
一、创作方法作用的领域
二、具象性艺术作品的层次结构
三、具象性艺术独具的符号系统——形象体系
四、“真实家族”的真实面貌
五、格局的界定
第五章 各种创作方法特点分析
一、对主观现象真实的抒写——写主观自然型
二、依主观逻辑的再创造——仿主观自然型
三、对客观现象真实的复写——写客观自然型
四、依现实认识结构的创造——仿客观自然型
五、人为变形的形象体系——超自然型
六、形象的反逻辑组合——反自然型
七、形象体系与内容的并列组合——象征型
第六章 创作方法体系的结构及格局间的关系
一、创作方法体系的结构
二、创作方法间的结合方式
三、结合部的优势
四、创作方法间结合的具体分析及方法与手法的转换
五、可能与不可能的衍生
第七章 创作方法在文艺创作中的位置
一、创作方法与创作精神
二、创作方法与创作原则
三、创作方法与作品思想内容
四、创作方法与世界观
五、创作方法与审美意识
六、创作方法与艺术手法和技巧
七、创作方法与文艺流派
八、创作方法与风格及创作个性
九、创作方法概念的定义
第八章 西方创作方法发展的历史形态巡礼
后记
后记
书摘插图
上编实践与理论
第一章人类信息传播活动
人类的传播活动,继承了其进化史的所有成果,并以其卓越的符号创造与传播能力超拔于地球上的一切生命,成为了万物的主宰,使得在单项能力上或体力上远胜于人类的各种生物俯首称臣。因此,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animal symbolicum)。是人类的传播能力,使人类的利于生存与发展的经验与技能等实践和智力成果得以承传与扩展,并反过来经过筛汰促进了人类整体能力乃至器官的进化发展,特别是智力的发展。
第一节 前语言阶段的信息形态
从距今约二百五十万年前开始,延续到距今一万年左右止的旧石器时代,人类的发展进程极其艰辛与缓慢。在前期即直立人或猿人早期阶段,人类的信息获取、加工和传播的能力与其他处于进化高端的动物相比,起初的优势差异并非天壤别。虽然在工具的使用特别是作上人类略胜一筹,但也并非是地球上有此能力的唯一生物。这时期人类群体社会成员相对稀少。血缘家族群体间物质精神联系都不坚密,信息交流主要在家族成员间(如狩猎中的协调行动)和与生态环境间(如对猎物的欺骗与恐吓)进行。直接取自自然的采集与渔猎是其基本的谋生方式。由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相对简单,思维与交流的需求与活动也自然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