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
分類: 图书,工业技术,汽车与交通运输,公路运输,
作者: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分会编
出 版 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4-1字数: 1371000版次: 1页数: 全两册印刷时间: 2008/04/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114070938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加强创新、注重美学”,论文集共收录论文233篇,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并在国内公开发行。大会论文交流分为大会报告、分会场引导发言和一般发言三种形式。十位知名专家就城市桥梁创新、现代桥梁工程六十年、国内在建大型桥梁工程等为题做了高水平的学术报告,分会场讨论分为设计、施工、抗风抗震、结构分析、监控试验养护及其他等五个分会场分别进行。
目录
一、大会发言
1.浅谈城市桥梁创新
2.现代桥梁工程六十年
3.天津市海河桥梁建设综述
4.香港城市桥梁
5.从风凰堤溪大桥事故谈石拱桥
6.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
7.上海长江大桥的技术探索与经验
8.中国高速铁路桥梁综述
9.我国北方海域第一座超大型跨海大桥——青岛海湾太桥设计
10.大跨度桥梁的空气动力学挑战
11.泰州长江大桥设计与中塔基础施工
二、设计与施工
12.天津海河新建城市桥梁理念及技术创新
13.现代桥梁工程工业化技术——理念与实践
14.我国城市桥梁建设的创新与发展
15.全预制混凝土桥梁技术概论
16.组合结构桥梁—国际发展与国内展望
17.现代城市景观桥梁的实践和探索
18.桥梁美学设计与环境亲和相融
19.从“中国桥都”看桥梁景观的发展
20.组合结构在斜拉桥中的应用发展
21.在城区环境设计及建造高架行车道的挑战
22.钢腹板一混凝土箱形拱新桥型试设计研究
23.混凝土桥梁全寿命成本优化设计
24.混凝土桥梁结构耐久性设计
25.跨海混凝土桥梁的耐久性分析与设计
26.大跨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的结构选型
27.天津市桥梁建设与技术的发展
28.天津海河开启桥的修复与开启桥的发展趋势
29.新型开启桥为城市景观添彩——国内首座四点提升式开启桥
30.V形山谷桁式拱桥的思考与革新
31.大跨度桥梁结构的主动设计
32.中国无缝桥梁技术的改进与创新
33.超千米斜拉桥设计技术
34.ECC材料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35.天津海河国泰桥主桥结构设计与受力分析
36.滨海新区跨海河通道建设方案分析
37.天津海河蚌埠桥设计构思及结构特点
38.天津海河蚌埠桥结构与特殊构造
39.天津海河上的航母——光华桥
40.日月星辰——海河上的大光明桥景观造型
41.天津海河赤峰桥设计构思及结构特点
42.天津海河奉化桥设计构思及结构特点
43.天津海河富民桥空间缆索体系设计
44.天津海河富民桥设计构思及结构特点
45.天津海河吉兆桥设计构思与结构特点
46.新三条石桥桥型景观及结构设计
47.响螺湾海河开启桥结构耐久性设计
48.津滨轻轨50m钢混结合梁设计与施工简述
49.永和大桥维修工程设计与施工
50.舟山连岛工程跨海大桥建设中的技术集成创新
51.来自强潮海湾的挑战
52.宁波市东外环甬江大桥设计
53.上虞市三环曹蛾江大桥设计
……
三、抗风、抗震与结构分析
四、监控、试验、养护及其他
书摘插图
一、大会发言
1.浅谈城市桥梁创新
1引言
我对“创新”没有很深刻的研究,所以,只能浅谈!把我个人对创新的看法,提供给大家参考。
“今天不创新,明天便落后,后天就被淘汰!”我在一家中国工厂里看到这个标语。它让我有很深的感触。近来,创新是全中国都在讨论的一个话题,几乎每一个单位都在提倡创新。国家也设立了许多鼓励创新的奖项,颁给对创新有贡献的单位。显然,大家对创新很重视。
事实上,人类的生活环境在过去几千年里不停地改善,都是不断创新的结果。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基本上就是创新的累积。假如没有创新的话,我们今天应该还住在树上,没有衣服!
从这个简单的观察,我们可以把创新说为“有意义的改进”。创新必须是有意义的。只是为了“不同”而改变,那是没有意义的,不能算得上“刨新”。那怎样才算是有意义?有意义必须是价值的增加。在这里,价值是广义的价值。是对社区甚至整个社会的价值。这个价值可以是结构寿命的延伸。建造成本的降低,施工期的缩短,环境的改良,或者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等等。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创新定义为“以新的理念去创造价值”。
一座成功的桥梁必须“安全、实用、经济和美观”。如果一个新的理念,在这四项大前提下的任何一项得到改进而不影响到其他三项的话,就可以被定义为创新。但如果只是影响到其他任何一项或多项,而总结起来还是有利的话,也可以定义为创新。第一种情况比较简单,第二种情况就比较复杂了。因为每一项的得与失,包含了许多主观的考虑。那就是说,每一个人都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最简单的例子,假如增加了美观却同时提高了造价,这得与失的比重如何评判,就可能因人因地而不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