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治疗腰腹部疾病
分類: 图书,医学,中医学,中医临床,
作者: 吴绪平,陈波主编
出 版 社: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5-1字数:版次: 1页数: 344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6739146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总论介绍了腰腹部骨与软组织的发育、应用解剖、生物力学基础、疾病的诊断、针刀治疗疾病的原理、目的和治疗原则、针刀适应症和禁忌症、针刀闭合性手术操作以及针刀术后整体康复等内容。阐述了针刀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及骨质增生性疾病的病理构架理论二网眼理论,阐述了网眼理论的物质基础——人体弓弦力学系统。从软组织起止点及其行经路线的力学结构解释慢性软组织损伤和骨质增生的病理过程,使针刀对疾病的治疗从“以痛为输”病变点治疗提升到对疾病的病理构架的整体治疗高度上来。下篇各论详细介绍了40余种腰腹部疾病的概述、病因病理、临床表现、针刀治疗以及术后康复等内容。并强调了针刀术后整体康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制定了康复的具体措施和方法。重点介绍了根据网眼理论设计的“回”字形针刀整体松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新术式、针刀定位、麻醉方法,并按照解剖学层次描述每一支针刀的操作过程。在腰椎病章节中,解决了过去针刀医学针刀基础理论与针刀临床治疗脱节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的治愈率,降低了针刀治疗的复发率。
全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图文并茂,言简意赅,实用性强,适用于广大针刀临床医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的针灸骨伤、针刀及中医专业大学生、研究生阅读参考。
目录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脊柱的胚胎发育
第一节 脊索的形成
第二节 体节的形成
第三节 脊椎的形成
第四节 椎体的骨化
第五节 椎间盘的形成
第六节 椎间盘的发育
第二章 腰腹部临床应用解剖
第一节 腰骶尾部临床应用解剖
一、体表标志及表面解剖
二、腰骶尾部的骨骼
三、腰骶尾部的韧带
四、椎间盘
五、腰骶尾部软组织
六、腰骶尾部的血管
七、腰骶尾部神经
第二节 腹部临床应用解剖
一、概述
二、腹前外侧壁
三、腹腔
第三章 腰骶部生物力学
一、腰椎的运动学
二、腰椎的运动力学
三、椎间盘的生物力学
四、椎弓根和关节突的生物力学
五、韧带的生物力学
六、肌肉的生物力学
七、脊髓的生物力学
第四章 腰腹部检查
第一节 病史的采集
第二节 腰部物理检查
一、问诊
二、望诊
三、触诊
四、叩诊
五、腰椎运动检查
六、特殊试验检查
七、肌张力及肌容积检查
八、神经反射检查
九、皮肤感觉障碍区检查
第三节 腹部检查
一、视诊
二、触诊
三、叩诊
四、听诊
第四节 腰腹部影像学检查
一、X线检查
二、腰部CT检查
三、腰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四、腹部超声检查
第五节 其他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二、肌电图检查
三、腰部热像图
四、脊髓内窥镜检查
第五章 针刀治疗疾病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针刀医学基础理论
一、闭合性手术理论
二、慢性软组织损伤病因病理学理论
三、针刀医学骨质增生病因学理论
四、针刀医学调节电生理线路的理论
五、脊柱区带病因学
六、针刀医学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第二节 慢性软组织损伤病理构架理论——网眼理论
一、现代创伤愈合的概念
二、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构架
三、骨质增生的病理过程
四、人体内的弓弦力学系统
五、网眼理论
第六章 针刀治疗疾病的作用原理与机制
第一节 针刀治疗疾病的原理
一、针的作用
二、刀的作用
三、针和刀的综合作用
第二节 针刀治疗疾病的机制
一、恢复动态平衡
二、调节能量代谢和体液代谢
三、促进局部微循环
第三节 针刀治疗目的和治疗原则
一、针刀治疗目的
二、针刀治疗原则
三、针刀手术疗程
第七章 针刀闭合性手术操作
第一节 针刀术前准备
一、针刀术前的一般准备
二、针刀手术麻醉、体位
三、腰腹部常用针刀类型
四、针刀进针四步规程
五、腰腹部常用针刀手术人路
六、腰腹部常用针刀刀法
七、腰腹部常用针刀术后手法
八、腰腹部针刀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
第二节 针刀术后处理
一、针刀术后常规处理
二、针刀意外情况的处理
第八章 针刀术后康复
下篇 各论
第九章 腰腹部软组织损伤
第一节 骶棘肌下段损伤
第二节 棘上韧带损伤
第三节 棘间韧带损伤
第四节 腹外斜肌损伤
第五节 腰肋韧带损伤
第六节 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
第七节 下后锯肌损伤
第八节 髂腰韧带损伤
第十章 腰椎病
第一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
第二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复发的针刀治疗
第三节 腰椎管狭窄症
第四节 腰椎骨性关节炎
第五节 腰椎前移位
第十一章 脊柱相关疾病
第一节 慢性胃炎
第二节 肠扭转
第三节 粘连性肠梗阻
第四节 溃疡性结肠炎
第五节 慢性腹泻
第六节 便秘
第七节 糖尿病
第八节 慢性肝炎
第九节 慢性阑尾炎
第十节 慢性胰腺炎
第十一节 慢性肾炎
第十二节 输尿管结石
第十三节 胆囊结石
第十四节 慢性前列腺炎
第十五节 慢性膀胱炎
第十六节 急性尿潴留
第十七节 肛裂
第十八节 痔疮
第十九节 男性性功能障碉
第二十节 慢性盆腔炎
第二十一节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第二十二节 痛经
第二十三节 闭经
第十二章 腰腹部神经卡压综合征
第一节 髂腹下神经卡压综合征
第二节 髂腹股沟神经卡压综合征
第十三章 其他疾病
第一节 强直性脊柱炎——腰段病变
第二节 腹部开放性手术后瘢痕
第三节 肥胖症
附篇 腰腹部针刀术后康复操
一、预备式
二、回望式
三、突腰式
四、爬行式
五、拱腰式
六、摆尾式
七、拧腰式
八、搓腰式
九、搓脚心
主要参考书目
书摘插图
第一章脊柱的胚胎发育
胚胎发育包括3个密不可分的过程,即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分化和组织形态的发生。这3个过程贯穿于各个胚胎发育之中。从胚胎发育开始,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内、中、外3个间质胚层,表现出比较复杂的组织、器官的各自形态。形成各个器官原基并开始器官发生和组织分化,从受精卵形成开始至出生后的10余年,经过多个阶段才完成脊柱和椎间盘的全部发育过程。
第一节脊索的形成
脊索是一切脊椎动物的原始中轴支柱。大约在受精后的第14天,胚胎形成两层结构,即背侧的胚层及羊膜囊和腹侧的卵黄囊。在胚胎第15天左右,外胚层细胞继续向头端延伸,形成从原结至索前板的细胞索称为脊索突,继之,脊索突逐渐变成一条中空的管道,又称脊索管。在胚盘一端的中轴线上,外胚层中的部分细胞向腹侧增生,在内外胚层之间形成一细胞索,称原条。原条分为胚体的头、尾两端。原条头端的细胞迅速增生形成一球形细胞结,称原结。原结头端的中央形成原凹。原凹处的细胞向头端增生,形成Hensen结,这管状的突起又称头突。由于头突增长快和胚盘头尾增长不平衡,致使第18天胚胎的头突占据了胚盘中轴的前4/5。至胚胎第18天左右,脊索管与其下方的内胚层融合并出现若干裂孔,向下与卵黄囊顶(即未来的原肠)相通,向上与羊膜腔底(即未来的神经管)相通,此管道称之为神经-肠管。该管和脊索隆突的腹侧面即底壁随之消失,此时内胚层细胞相继增生,缺口逐渐融合,其顶壁和侧壁保留,形成倒“V”字形结构,即脊索隆突的背面直接与其下面的内胚层和卵黄囊接触形成扁平的脊索板。进一步发展,在头尾端方向,脊索状的外侧缘向下卷曲,与内胚层的边缘连结起来,形成一圆柱状细胞索,即真正的脊索。其位于上方的外胚层与下方的内胚层之间,贯穿于整个中胚层的中轴线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