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只手缔造新北大

分類: 图书,传记,学者,
作者: 施龙著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4-1字数:版次: 1页数: 268印刷时间:开本: 32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802341715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这是本杰出人物行状的普及类文化读物,以蔡元培作为写作对象,以约十二万字左右的篇幅,介绍了蔡元培的历史活动及言论著述。该书在尊重史实、准确理解作品的前提下,又融入了一定量的文学笔法,用以提升著作的可读性。
内容简介
一个民族,存在,定有其存在之理;一种文化,繁衍,亦必有其繁衍之奥。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已存在、繁衍了五千多年,其间,这块土地上尽管曾经兵连祸结,读书人尽管常有黍离之叹,然而,任何暴君和强盗都不能割断我们文化中那些最韧的筋和最硬的骨。这些筋骨早已熔铸成一个民族的精神。
这套小小的“人文丛书”,用浅易、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上自孔子下迄胡适的15位人物的言论与事迹。他们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主要塑造者,懂得他们,我们会为自己的民族文化而自豪;追随他们,会使我们的人生变得醇厚丰赡。
目录
引言
读书种子
蔡元培看杂书及“读经”之“怪现状”
蔡元培初当领导,才能如何
写“怪八股”的“文妖”居然金榜题名
“康党”嫌疑犯
蔡元培发飙
书院与学堂之“争”
再婚的“奇怪”条件
男女怎么平等
“杀尽胡人”
中国教育会与爱国学社闹“分家”
《苏报》案与蔡元培
加入暗杀团
作为暗杀手段的催眠术
可怜的现代中国第一位教育部长
教育总长变成“游学生”
到“腐败”的北京大学去
脱下帽子还礼的校长
两只兔子——蔡元培与陈独秀
又一对兔子——蔡元培与胡适
洪水与猛兽
“蔡元培是不要再做校长的了”
是校长还是太史
请梁漱溟来北大
“我跟你们决斗”
“五四运动”的反对者?
平民夜校
“姓蔡的”问题
教育独立的梦
愤然离开北大
参加“清党运动”
党国元老的热泪
“取消青年运动”
中基会改组风波
中央研究院:“研究”大于“院”
是不是“给人家利用”
“又多了二十年的错”
说说中国人的回忆录
郑重启事为哪般
香港的最后岁月
书摘插图
蔡元培看杂书及“读经”之“怪现状”
1872年,蔡元培进家塾读书,开始接受启蒙教育。从这时到他父亲去世,大约五年时间,小蔡元培读了《百家姓》、《千字文》、《神童诗》等蒙书。虽然蔡元培后来说只记得这三种,但可以肯定,像《三字经》应该也是读过的。另外,就是习字和对课。
这些内容,在那个时代是最普通的发蒙教材和教学手段,主要的作用在于识字,另外就是学习一些最浅显的做人道理。这也是因材施教,针对儿童的心理和接受能力作出的安排,是和那个时代相适应、相配套的。我想,假如他们那时有《白雪公主》这样的读物,依照蔡先生的性格,必将趋之若鹜。
中国的社会奇怪的地方很多,不仅仅有南亭亭长观察到的新鲜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而且这二十年怪现象竟然从此赖着不走,加入到几十年一轮回的怪现象之中,实在让人困惑。
比如“读经”,这是自新文化运动开始以来就周期出现的鼓噪,现在有一帮人每隔几年也要闹上一阵子。假如我们怀着最大的好意去揣度他们,可以认为他们是要发扬光大传统文化,可是他们所要读的“经”是什么呢?
儒家的“六经”自有其学理上的价值,不提倡“读经”,也有学者在读,可是这些入主张要从娃娃做起,而他们让这群孩子所读的,竟然就是《百家姓》、《三字经》之类的东西。
这就很让人不解:《百家姓》它是“经”吗?如果直接让孩子们去读《诗经》,题目和文章倒是对上了,可是,孩子理解起来困难、事倍功半不说,目的何在呢?难道会背几句《诗经》,传统文化就有所依托了?
像我这样念过一些书的人,所谓的“经”自然是看过一些的,也能背上几句,可是对“读经”却不以为然。
鲁迅说,要我们保存传统,也要传统能保存我们才行。比如说我们读经,必须要它能对当下人们有所助益才是正道。这就需要我们仔细地辨析,看这些“经”里哪些地方有价值,再采取一定的方式,糅合到现代的一些观念之中去。而且,实事求是地说,这应该是学者的工作,不需要社会上的每个人都加入进来。好比当初这些“经”毕竟是圣人集众人智慧的创造,而不是把当时任何人的意见收集起来就成了“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