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闻辑刊2007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新闻传播 出版 ,
作者: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闻中心 编
出 版 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6-1字数:版次: 1页数: 351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312023446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辑刊收录的207篇文章,是从2007年刊载在海内外媒体上的近千篇有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新闻报道中选辑而成,分成“综合报道篇”、“人才培养篇”、“科学研究篇”、“校园文化篇”和“科大学人篇”,并附录了2007年对外宣传报道作品的目录。她反映了过去一年中国科大创建一流研究型大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作为珍贵史料,可供今后工作和研究之用。由于时间仓促和收集的资料有限,可能有一些好的新闻作品未能收入,深表歉意。
目录
前言
综合报道篇
科教一体的成功之路——中国科大教学科研同创新共发展
发展教育与科研双赢模式
中科院“全院办校、所系结合”工作会议在中科大召开
中科院捐亿元设科大教育基金
中国科大:所系结合创新发展
连续四年成果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平均每千名本科毕业生中产生一名院士
把课堂设在科学研究最前沿——中国科技大学科教结合培养创新人才
为培育一流创新型人才探路——记中国科大“所系结合”办学模式
科学家与学子“面对面”——中国科技大学探索教育与科研双赢共进之路
中科大:关爱学生润物细无声
中科大:学业预警机制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每一件实事,都是一堂无声的党课——中科大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上)
最有效的教育是学生自我教育——中科大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下)
大爱无痕——中国科技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之路(上)
育人为本——中国科技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之路(下)
评论:创新托起“无痕的大爱”
从细微处人手——中国科技大学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纪实(上)
在自我教育中提升——中国科技大学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纪实(下)
大爱无涯:无处不在的主旋律——中国科大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记事(上)
评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大教无痕:自我教育的新境界——中国科大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记事(下)
中国科技大学帮助学生脚踏实地、仰望天空
这里有支“快速反应部队”——中国科大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纪实(上)
评论:服务育人
从网络游戏中抢回学生——中国科大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纪实(下)
一点一滴饱含爱生情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纪实(上)
以学生为本创造性开展思想教育
在自我教育中放飞梦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纪实(下)
路甬祥:好大学须将创新人才培养融人科研实践
中科院北京分院与中国科技大学开展全面合作
中国科技大学教学与科技相结合,推进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
钱学森手稿将出版
守住清贫
李政道援手科大校友基金
三位诺贝尔奖得主出任中国科大50周年校庆顾委
中科院继续集中力量支持中国科大办学
院士专家巡讲团到安徽万名干部学生聆听受教
孙金龙:合肥市将不断拓宽与中科大合作的渠道
……
人才培养篇
科学研究篇
校园文化篇
科大学人篇
附录
书摘插图
科教一体的成功之路——中国科大教学科研同创新共发展
今年4月6日,先进的“BEPCII亮度监测系统”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首次试验成功,承担项目的是由中国科大和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共同组建的“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联合实验室,而两大关键部分的研制都是由中国科大近代物理粒子物理与核物理专业和物理电子学专业师生完成的。在中国科大,像“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这样的联合实验室有12个,一大批师生活跃在正负电子对撞机、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和超导托卡马克等国家大型科学工程的科研一线。
“‘全院办学,所系结合’是中科院兴办中国科大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科大迎接高等教育激烈竞争的独特优势。”科大党委书记郭传杰介绍说,长期形成并不断完善的学校与研究所密切合作、相互支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办学模式,使人才培养始终站在知识前沿,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印证的是,中国科大不仅在科研领域成果丰硕,而且保持了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建校49年培养的3.4万名本科生中,诞生了34名“两院”院士。
成立于1958年的中国科大,适逢新中国建设急需大量人才之际。依托雄厚的科研人才优势,中科院提出“全院办校,所系结合”,采取了全新的办学模式。当时,学校的每个系都和一个或几个相关研究所对口合作,严济慈、华罗庚、钱学森等一大批科学家兼任校系领导,亲自为学生授课,把最新的科技成就和科研前沿课题传授给学生。强调科学与技术、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势,使中国科大迅速步入我国高等教育最前沿,建校第二年便跻身全国16所重点大学的行列。
进入新世纪,为全面适应建设国际一流研究型大学的新要求和进入国家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的科研国家队的人才需求,中科院从行政推动、机制调控、利益互惠等多层面深化“所系结合”。按照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等不同标准,中国科大与近百家研究院所构建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共建了系统生物学、生物医药技术、自动化、数学等多个系和学科,聘请了17位研究院所的领导和专家兼任院系领导;200多名院士和研究人员出任学校兼职博士生导师,学校科研的触角也遍布到中科院研究院所的各个领域。
中科院物理所前所长杨国桢兼任中国科大理学院院长已经四五年了,每次他到学校来都把物理学的国际发展前沿以及国内目前所做的工作带过来。根据科大的需要,杨国桢从物理所邀请优秀人才前来授课、讲座;发现有潜力的学生,杨国桢则把他们介绍到物理所。像这种院所之间的学术和人才良性互动,在中国科大已经遍地开花。科大的系科专业均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学前沿设置,体现着新兴、尖端、交叉、边缘等特点,学生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与研究院所的研究方向有机衔接和吻合。每年。中国科大都有数百人次的科学家到校讲课和开展合作研究,传授最新科技成就和科研前沿课题,使学生掌握的学科知识始终能够与知识前沿同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