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第六版)(教育部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分類: 图书,经济,统计 审计,
作者: 秦荣生,卢春泉 编著
出 版 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6-1字数:版次: 6页数: 395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300092607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详细介绍了风险导向审计体系,并全面、系统地更新了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现了较强的前沿性和及时性。另外,还根据新《资产评估准则》,更新了资评估的相关内容,使之与现行法规的要求一致。在审计实务中全面运用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详细介绍了金融资产审计、投资性房地产审计、职工薪酬审计、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审计、递延所得税资产审计、递延所得税负债审计等新内容,与实际审计工作保持高度一致。
内容简介
2008年新会计准则体系和新税法的全面实施,既推动了我国会计工作国际化,又对审计实务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此背景下,我们根据新会计准则体系和新税法的要求,对《审计学》(第五版)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修订,并以美国COSO委员会2004年颁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为基础,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内部控制和风险导向审计。本书的主要特点如下:
1.前沿性、及时性。本书详细介绍了风险导向审计体系,并全面、系统地更新了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现了较强的前沿性和及时性。另外,还根据新《资产评估准则》,更新了资评估的相关内容,使之与现行法规的要求一致。
2.国际性。全书采用国际审计准则的基本原则和程序,体现了与国际审计准则的趋同要求。从体系结构上看,对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进行了详细介绍,与国际准则体系保持了充分的一致;在审计程序与方法上,充分采用国际审计准则所有的基本原则和核心程序,与国际审计准则保持一致。
3.实用性。在审计实务中全面运用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详细介绍了金融资产审计、投资性房地产审计、职工薪酬审计、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审计、递延所得税资产审计、递延所得税负债审计等新内容,与实际审计工作保持高度一致。
作者简介
秦荣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党委书记,长期从事审计和,卜市公司信息披露,曾长期担任中国证券发行审核委员会委员、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审核委员会委员、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委员、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审计学会副会长、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副会长、多所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在《经济研究》、《审计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80多篇,出版著作36部,完成研究课题18项。
目录
第1章总论
第一节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审计的概念和属性
第三节审计的目标和对象
第四节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第2章审计的种类、方法和程序
第一节审计的种类
第二节审计的方法
第三节抽样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
第四节审计程序
第3章我国审计的组织形式
第一节政府审计机关
第二节内部审计机构
第三节民间审计组织
第四节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
第4章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
第一节审计准则
第二节审计依据
第5章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
第一节审计证据
第二节审计工作底稿
第6章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第一节审计计划
第二节重要性
第三节审计风险
第7章内部控制系统及其评审
第一节内部控制系统
第二节内部控制的描述
第三节内部控制的评审
第8章审计技术和方法的发展
第一节账表导向审计
第二节系统导向审计
第三节风险导向审计
第9章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
第一节分项审计与业务循环审计
第二节销售与收款循环概述
第三节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及其测试
第四节主营业务收入审计
第五节应收账款与坏账准备审计
第六节其他相关账户审计
第10章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
第一节购货与付款循环概述
第二节购货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及其测试
第三节应付账款审计
第四节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审计
第五节其他相关账户审计
第11章生产与费用循环审计
第一节生产与费用循环概述
第二节生产与费用循环的内部控制及其测试
第三节存货成本审计
第四节存货监盘
第五节存货计价审计和截止测试
第六节应付工资审计
第七节其他相关账户审计
第12章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
第一节筹资与投资循环概述
第二节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内部控制及其测试
第三节借款审计
第四节所有者权益审计
第五节投资审计
第六节其他相关账户审计
第13章货币资金审计
第一节货币资金概述
第二节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及其测试
第三节库存现金审计
第四节银行存款审计
第五节其他货币资金审计
第14章完成审计工作与审计报告
第一节期初余额审计
第二节复核期后事项与或有损失
第三节评价审计结果
第四节审计报告的意义、作用和种类
第五节审计报告的内容和审计意见的类型
第六节编制审计报告的步骤和要求
第七节管理建议书
第15章验资
第一节验资的范围和作用
第二节验资的程序、要求和内容
第三节验资报告
第16章资产评估
第一节资产评估的性质、作用和原则
第二节资产评估的程序和要求
第三节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
第四节资产评估报告
第17章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
第一节会计咨询、服务业务的特点和范围
第二节会计咨询、服务业务的程序和要求
第三节代理记账与代理纳税业务
书摘插图
第1章总论
第1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我国审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可分为六个阶段:西周初期初步形成阶段;秦汉时期最终确立阶段;隋唐至宋日臻健全阶段;元明清停滞不前阶段;中华民国不断演进阶段;新中国振兴阶段。
我国西周国家财计机构分为两个系统:一是地宦大司徒系统,掌管财政收入;二是天宦冢宰系统,掌管财政支出。天宦所属中大夫司会,为主宦之长,主天下之大计,本为分掌王朝财政经济的审核和监督。《周礼》中记载:“凡上之用,必考于司会。”即凡帝王所用的开支,都要受司会的检查,可见司会的权力很大。而且还说:“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即司会每旬、每月、每年都要对下级送上来的报告加以考核,以判断每一个地方官吏每月和每年所编制的报告是否真实、可靠,再由周王据此决定赏罚。我国政府审计的起源,基于西周的宰夫。《周礼》云:“宰夫岁终,则令群吏正岁会。月终,则令正月要。旬终,则令正日成。而考其治,治以不时举者,以告而诛之。”即年终、月终、旬终的财计报告先由宰夫命令督促各部门官吏整理上报,宰夫就地稽核,发现违法乱纪者,可越级向天宦冢宰或周王报告,加以处罚。由此可见,宰夫是独立于财计部门之外的职官,标志着我国政府审计的产生。
秦汉时期是我国审计的确立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审计模式。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建立和成长时期,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秦汉时期逐渐形成全国审计机构与监察机构相结合、经济法制与审计监督制度相统一的审计模式。秦朝,中央设“三公”、“九卿”辅佐政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