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学教育:打造教学“动车组”(1)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教育,教育理论,
作者: 张素兰,李景龙 著
出 版 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1字数:版次: 1页数: 292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3852435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名师教法精解,中小学教师必读。
内容简介
在书中,作者区分了“合作学习”、“教师指导下的合作学习”以及“合学教育”三个概念。“合作学习”是学生行为,不能表征教师活动;“教师指导下的合作学习”体现了学生的合作学习,也体现了教师的指导,可是没有体现教学背后以及教学之中的教育成分,实际上这一成分是很重要的,是前提,是隐含的必要条件;“合学教育”则很好地揭示了上述内容,覆盖了上述内容。 书名确定为《合学教育:打造教学“动车组”》,与教学类丛书的整体要求并不冲突。这是因为,“动车组”以鲜活的类比描述了全新的教学实况,书的核心内容还是教学策略。作者推崇的是,要把教育和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合学教育”与打造教学“动车组”相生相伴。
目录
《名师教学思想与教学艺术丛书》序/顾明远
题词/郭振有
序一/郑秉洳
序二/王敏勤
序三/国赫孚
前言/张素兰
一、策略与操作
1 指导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策略(之一)——怎样在新授课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2 指导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策略(之二)——怎样在练习课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3 指导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策略(之三)——怎样在试卷与习题讲评课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4 指导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策略(之四)——怎样在复习课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5 指导合作学习的观念引领策略
6 指导合作学习的评价引领策略
7 指导合作学习的方法引领策略
8 指导合作学习的人力资源整合策略
二、问题与对策
1 教师本人的认识问题
2 教师操作的方法问题
3 学生合作的思想建设问题
4 学生合作的组织建设问题
三、实验与成效
1 学生学习状态改变
2 教师生存状态改变
3 行业引领作用初步显现
4 怎样向深层掘进
5 怎样把范围拓展
6 怎样把事情做细
7 指导学生高效学习
四、课例与分析
1 新授课《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学实录
2 习题讲评课《酸碱盐氧化物及单质间的反应》教学实录
3 复习课《碳及其化合物》教学实录
4 《燃料和热量》问题设计
5 《燃烧与灭火》学案设计
6 《燃烧与灭火》教学说明
7 透析初中化学知识林
五、推广与创新
1 天津市天津中学
2 天津市大港区大港二中
3 天津市西青区张家窝中学
4 天津市塘沽区中心庄中学
5 天津市南开实验学校
6 南开大学附属中学
7 山东省淄博市高清实验中学
六、观念与心境
1 人性向上学生思学的学生观
2 以教促学以教导学的主体观
3 学练为主从学出发的学习观
4 平等互助互惠共赢的合作观
5 内驱为主外驱为辅的动力观
6 师法自然回归本质的捷径观
7 和而不同动态变化的差异观
8 彰显个性惠己及人的和谐观
9 合作致远活动育人的能力观
10 心在远方路在脚下的潜力观
七、目标与特色
1 重分数更重人本
2 重教导更重学习
3 重推动更重自动
4 重独立更重合作
八、关注与反响
1 合作学习:创设师逸生乐的和谐课堂——天津中学张素兰老师教改纪实
2 怎样创造“师逸生乐”的和谐课堂——天津中学张素兰老师的课堂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3 王敏勤教授评点“基于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
4 合作学习:打造教学“动车组”
九、反馈与滋养
1 学生反馈
2 业界反馈
十、传承与渊源
1 “合学教育”与“学习教育”
2 “合学教育”与“和谐教育”
后记——路在脚下 心在远方
书摘插图
一、策略与操作
1 指导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策略(之一)——怎样在新授课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新授课是最常见的课型之一。把新授课的教学与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相结合,可以参考以下要点。
(1)在上课开始环节,力求以小组合作牵动巩固性复习和准备性复习
这里的一个重要的操作细节在于,把必要的复习放在课上。就一节新授课来说,“必要的复习”包括巩固性复习和准备性复习。
①巩固性复习和准备性复习的必要性
根据复习目的的区别,我们可以把复习划分为巩固性复习和准备性复习。巩固性复习,旨在与快速遗忘交锋。准备性复习,旨在为后续学习铺路。根据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为了抵制短期内发生的快速遗忘,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及时复习,使学生的原有知识得以保持,进而开展后续学习。这是打好基础的重要一环。有时,教师下了很大的工夫,却收效不佳,可能是在这样的细小环节上出了问题。为了克制遗忘,教师不应该仅仅“号召”学生进行巩固性复习,而是应该在课上亲自带领学生进行巩固性复习。对于自理自律能力还不太强的中小学生来说,这个过程尤其必要。
知识是不可分割的链条。有时,学习新知识用到的旧知识已经隔离了很长时间,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把那些知识提取出来,带领学生回以复习。由于这种复习订是为了后续学习做准备,所以我们可以称之为“准备性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