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08)(含光盘)
分類: 图书,文化,中国文化,
作者: 刘世锦主编
出 版 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6-1字数:版次: 1页数: 436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9702222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是我国第一部文化遗产蓝皮书。
自2008年起,国家文物局委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文化遗产课题组以《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蓝皮书的形式每年围绕一个主题连续展现中国文化遗产事业领域发展情况。
2008年度蓝皮书的主题是“文化遗产事业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围绕这一主题,本书从文物事业向文化遗产事业的拓展、文化遗产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优化文化遗产事业管理体制、提高文化遗产管理水平以及评估各省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状况等五个方面给出创新的或填补空白的成果,以大体上完整地并在某些方面尽可能精确地展示中国文化遗产事业的全貌。
本书由主题报告、技术报告、评估报告、热点问题回答四部分组成,其中的评估报告将连续展现各省市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状况。
内容简介
自2008年起,国家文物局委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以《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蓝皮书的形式每年围绕一个主题连续展现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情况。
这一系列蓝皮书的特色可以概括为“定位明确,突出主题,体例延续,关注变量”。
定位明确——蓝皮书是既提供专业思路又兼顾大众阅读兴趣的事业发展年度报告,主要发布与文物系统管理相关的研究成果。蓝皮书具有时效性:每年一本,展现上一年度事业发展状况;效果体现在三方面:①促进各级文物部门改善管理,②促进各级政府、相关部门重视文化遗产事业发展并在工作中予以配合,③告知公众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状况。
突出主题——每年的蓝皮书都将与文化遗产事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某个大政方针定为主题,全书的调查、研究、分折都围绕这个主题进行。
体例延续——每年的蓝皮书大致包括五个部分:主题报告、技术报告、评估报告、调研报告和热点问题问答。蓝皮书的核心内容集中于凝练的主题报告:将文化遗产事业的状况、主要问题和新鲜思想围绕某个主题进行系统表达;技术报告在内容上与体系化的主题报告相对应,是后者的理论分析和计算过程;评估报告侧重于评价各省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状况,也用于解释主题报告的观点;调研报告则是将与年度主题对应的各地的先进经验集中起来,为主题报告的思想提供例证;热点问题问答则根据主题报告的论点,集中该年度出现的这一领域的若干热点问题,以答疑解惑、明辨是非。
关注变量——蓝皮书每年一本且体例相似,这意味着蓝皮书的内容重点必须放在事业发展的有关变量上。例如,蓝皮书在评估报告里对全国各省区的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状况有连续定量评估。
主题为“文化遗产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2008年度《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是这一系列蓝皮书的第一本。在这本蓝皮书的策划、研究、写作过程中,课题组努力发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以战略性、综合性、前瞻性研究见长的特点以及视角客观中立的研究优势,将在经济社会发展宏观研究中的先进定量方法、自然遗产管理中的先进理论应用于文化遗产的实际管理研究中,并将衡量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状况的标准概括为与国家大局有关的“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在文化遗产事业新平台上更好体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否有利于全面发挥文化遗产事业的教育、科研、经济三大功能;是否有利于在行政资源约束下达到最优投入产出效率。在分析管理体制和管理水平问题以及评估事业发展状况时,均用此标准进行衡量。
按照这样的标准,课题组克服了相关统计指标体系缺陷和数据局限,提出了文化遗产事业三大功能、文物多样性等新理念,将自然遗产管理和国民经济评价中比较先进的定量方法引入了文化遗产事业研究,最终按如下的线索组织了研究成果:
从文物事业发展到更突出文化传承和公众参与的文化遗产事业,这不仅是名称上的更迭,更是范围的拓展和功能的强化;在新形势下,文化遗产事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将更加全面而有力;但是,由于事业管理问题,这种促进作用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阻碍,应有作用难以发挥;这些不利于事业发展的阻碍都有其深刻的制度成因;根据这些原因,要促进其功能发挥,不仅要进行以“分级管理、主体公益”为特征的管理体制改革,还必须提高管理水平。要提高管理水平,首先就要解决行政资源投入不足问题,其次是解决相关行政资源在空间上配置(在各省区之间分配)效率不高的问题,还要解决各省区文物部门运用这些资源时相对国家需要的功能发挥而言配置效率不高的问题,最后还要解决文化遗产事业发展与有关大政方针衔接不够的问题。全书的主要内容围绕上述主题报告的线索组织。技术报告基本与主题报告各章对应,是为主题报告的结论提供技术性支持的;评估报告也是为主题报告服务的。可以打一比方来说明二者关系:蓝皮书主题报告和技术报告的内容大体相当于“鸟瞰图”——描绘的是全貌,但看不出地区性的发展差别,这就需要“地形图”——(评估报告)来解决。本书通过评估报告来分析影响文化遗产事业管理水平的因素:比较了投入水平,比较了事业发展效率,这样文物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差别、文物系统内部各省区在发展效率上的差别就能显现出来了。
目录
前言
主题报告
第一章 我国文化遗产的分类体系和管理特征
1 文物、文化遗产相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 中国文化遗产事业的基本管理情况
3 小结
第二章 文化遗产事业的功能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1 文化遗产的经济学属性和文化遗产事业的功能
2 文化遗产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3 文化遗产事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分析
4 小结
第三章 文化遗产事业的管理体制问题
1 文化遗产管理体制的基本情况
2 当前文化遗产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3 小结
第四章 文化遗产事业发展问题的制度成因分析
1 管理体制角度的原因
2 管理水平角度的成因
3 小结
第五章 改善文化遗产管理的政策建议
1 国际经验借鉴
2 管理体制改革方案
3 提高管理水平的措施
4 小结
技术报告
第一章 我国文化遗产相关概念辨析和事业特征
1 文物、文化遗产相关概念的辨析
2 中国文化遗产事业的管理特征
3 小结
4 附录:全国文物数量统计
第二章 文化遗产事业的功能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1 文化遗产的经济学属性和文化遗产事业的功能
2 文化旅游与文物流通经营
3 文化遗产事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的定量分析
4 小结
第三章 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存在的问题
1 文化遗产管理体制形成过程分析
2 当前文化遗产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第四章 文化遗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和方法
1 国际经验借鉴
2 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说明
3 小结
4 附录:政策过程理论
第五章 提高管理水平的新方法
1 提高管理水平——通过空缺(GAP)分析方法实现文化遗产事业的精细化管理
2 提高管理水平——通过互动式保护方法提高管理效率
3 提高管理水平——与大政方针衔接借力
4 小结
5 附录
评估报告
第一章 科学发展观下文化遗产事业发展评估
1 评估的意义及其技术路线
2 文化遗产事业的功能特点
3 评估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第二章 文化遗产事业投入状况的对比分析
1 投入状况对比分析
2 各省文化遗产事业的投入状况排名
3 文物系统的投入状况与其他系统的比较
4 教育功能角度的文物系统的投入与教育系统的比较
5 小结
第三章 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效率评估
1 效率评估的意义和基本方法
2 计算所得各省相对评估结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 各省文化遗产事业“十五”期间年度静态效率及综合静态效率
4 社会各类偏好下“十五”期间各省文化遗产事业静态效率
5 动态DEA方法计算效率变化情况
6 “十五”期间分省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效率变化
7 小结
热点难点问题
主题报告 第一章热点问题
主题报告 第二章热点问题
主题报告 第三章热点问题
主题报告 第四章热点问题
主题报告 第五章热点问题
技术报告 第五章难点问题
评估报告 难点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主题报告
第一章我国文化遗产的分类体系和管理特征
本章要点:
文物是有中国特色的概念,文化遗产是国际通用概念,但在中国政策语境下,文化遗产成为有中国特色的集大成的概念。
文物的分类已形成体系,但从管理角度而言仍不够完备;而文化遗产的分类尚未体系化。
文化遗产事业是文物等相关事业与时俱进的发展结果,不过目前从管理体系到行政法规仍未统筹。
尽管尚未统筹,与中国文化遗产相关的事业,其管理特征均是以公有制和分级属地化管理为特征的条块结合的委托代理制度,管理交叉和管理缺位现象都较突出。
中华数千年文明史,留下了数不尽的历史遗存,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古老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这些珍贵的历史遗存中,物质形态的一般被惯称为“文物”。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历来为世人所重,但真正的文物事业,却肇始于新中国:制定了多项文物保护法规,成立了体系化的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并多次组织大规模的文物普查等。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已经建立起一套自上而下完整的文物管理体系。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增加,尤其1985年我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后,传统的文物管理体系亟待与“文化遗产”接轨。2005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第一次通过“国发文件”的形式从国家层面提出了与《公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概念,将我国传统文物事业拓展到文化遗产事业这一新平台。显然,了解“文物”和“文化遗产”概念的演变过程,明确新形势下我国文化遗产和文化遗产事业的内涵和外延,有助于促进相关事业在文化遗产事业新平台上的统筹发展,有助于促进我国文化遗产事业的规范化发展和国际交流。因此,浓墨重彩地探讨文化遗产的内涵、分类体系和事业管理特征成为2008年度《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的第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