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孟兰盆经与佛教孝慈之道:寒山书院丛书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宗教,佛教,
作者: 释昌莲著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5-1字数:版次: 1页数: 225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2540095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尧舜禹汤文武以来,经汉唐诸代帝王的大力提倡,已经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之中。佛教传入中国后,对儒家的孝道极力吸收、宏扬,《佛说盂兰盆经》、《地藏经》等经典.就有丰富的孝道理论,有待进一步的发掘,以满足当代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我寺昌莲法师,甘肃甘谷县人,高中毕业后,出家为僧,曾在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本科班和研究班学习经教,现在我寺寒山书院执教。教学之暇,整理讲义,写成《(佛说盂兰盆经)与佛教孝慈之道》这本书,提出了“佛教以孝为本说”,以简明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佛教的孝慈思想。
作者简介
昌莲,别号曲槐,1977年生于甘肃甘谷。曾躬耕于秦陇,谋生于兰州,做过买卖,当过工人、推销员。出家后,寄居江南。曾求学于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现任教于苏州寒山寺寒山书院。所著《寒山书院诗词选》已出版,发表佛学论文、散记几十篇。
目录
序
前言
经前闲谈
甲一佛教以孝为本说
甲二家庭教育应以孝顺父母为第一原则说
甲三几位孝顺父母的代表
甲四 几位伟大母亲教育子女的典范
甲五世出世问孝之异同说
甲六孝的拓展与外延说
甲七天台之“四圣六凡十法界”说
甲八十界圣凡不离现前一念说
甲九华严之“四法界”说
甲十对本经“发起因缘序”的反思
别释名题
甲一释经题
(乙一)释名
丙1就事释
(丁1)释“佛说”
(丁2)释“盂兰盆”
(丁3)释“经”
丙2观心释
丙3经题之特点
(乙二)辨体
丙1就事辨体
(丁1)住持三宝
(丁2)胜义三宝
(丁3)大乘别相三宝
(丁4)一体三宝
丙2观心辨体
(乙三)明宗
丙1 就事明宗
(丁1)明世出世间孝之异同
(丁2)明以慈成孝
丙2观心明宗
丙3料简“孝顺”二字以配四句释义
(乙四) 论用
丙1就事论用
丙2观心论用
……
经文与科判
正解经文
后记
书摘插图
经前闲谈
甲一佛教以孝为本说
《佛说盂兰盆经》,是佛教的一部孝经,以发挥佛教孝慈思想为本经的宗旨,巧引“大目犍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为本经的发起因缘,以告慰世人“孝之为道,其大无外。经天纬地,范圣型贤。先王修之以成至德,如来乘之以证觉道”的哲理。这正如儒之《孝经》所谓的“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佛之《戒经》所谓的“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所以,孝顺之理,乃人人自心中本具之天然性德;孝顺之事,即个个本分上应尽之天职。
此经与《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地藏三经》、《佛说父母方便大报恩经》等,被世人称之为佛教孝经,广为流传。既然是佛教孝经,其经文自然是发挥佛教孝慈思想,以启发行人的孝顺心、慈悲心、恭敬心,从而自觉地广修六度万行,以至得证菩提涅槃,度自己生生世世之无尽父母以了生脱死,超生净域也哉!
世人对佛教总有些误会,特别是认为出家释子之“辞亲割爱,遁迹空门”,乃大“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也。良以不能报效国家之学道为不忠,遗父母不顾之出家为不孝,弃子女之不抚养为不仁,抛妻子之不照管为不义。殊不知佛所说一代时教,三藏十二部经典,皆为“孝”之发挥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