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地手记
分類: 图书,文学,纪实文学,
作者: 《震地手记:广播电视记者汶川亲历》编委会编
出 版 社: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6-1字数: 300000版次: 1页数: 311印刷时间: 2008/06/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4356482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
——罗曼罗兰
内容简介
该书以抗震救灾一线记者的手记形式记录了这次国殇。全国各级电台电视台迅速发来最优秀的稿件,在短短的两周时间,一共征集了300余篇文章和500多幅照片。
这本厚重的手记,不仅仅是广播电视记者在灾区冒着生命危险的所想所感所悟的记录,更是他们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和热血铸就的拳拳之心的证明。这些手记不饰雕琢,然而至情言语即无声,没有在抗震一线的浴血采访和震撼体验,就没有这些流着滚烫鲜血让人读罢热泪横流的书稿。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关爱?什么是生命意识?什么是团结精神?什么是国家凝聚?这一切的答案,在本书中或多或少都会让你找到线索。
本书不仅是灾难、悲恸、团结、抗争的忠实记录,也是广播电视战线不畏艰险连续报道的记录,更重要的是通过抗震救灾的报道,展示出在党的红旗下,中华民族空前的凝聚力、动员力和百折不挠的抗震精神。这种精神,必将成为鼓舞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目录
序
感动震撼
用心记录生命的坚强
萦绕在心的感动
面对灾难,活出一种力量
“映墟”24小时
对失事飞机机长邱光华的最后一次采访
那些普通人留下的感动
忧郁海底是刚强
“伤城”日记
让我终生难忘的八天八夜
敬畏生命关注民众
那些可爱的人那些感人的事
爱是支撑生命的最大动力
忘不了的都江堰
在灾区采访的日子
灾区不哭,我们都在你身边
汶川地震,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
抗灾前线手记
强劲的力量
北川心结
记忆中的痛
地震留下的那些大灾大哀大爱
废墟中的奇迹和感动
天堂里有没有下课铃声响起
生死八小时
我在北川的日子
我看到的普通灾区民众
救援安置
让“生命的电波”从震中传出
面对灾难岂能袖手旁观
废墟中凝结的力量
你们和70年前一样,一点都没变
连接生命的纲索
亲历汶川地震大救援
家园碎了希望还在
你们是最可爱的人
在灾难中感悟崇高
震心映秀
日志手记
我曾站在震中的土地上
平凡的人勇敢的心
天堂在左家园在右
五进北川
在绝望中希望在灾难后重生
以生命的名义,庄严敬礼
灾区充满感动
希望因爱而存在
他们都是伟大的人
震灾无情大爱无限
现场直击
我们手挽手
来自四川什邡市的报告
还有一种感动叫付出
生命顷刻间消失
写自文县的救灾报告
痛并幸福着
震后再问青城山
奋战在甘肃文县的日日夜夜
三进都江堰
凝聚力量
殇之痛
镜头外的记忆
生还者和救援者踩出来的路
时间定格在5月12日14:28
同在蓝天下共爱一个家
北川伤痛
冲在地震灾区的第一线
亲历震后四川
高贵不屈的灵魂
微笑面对今后的人生
面对灾难,我们别无选择
让逝者安息让生者坚强
收获感动的一路采访
我在灾区的四天三夜
我曾和他们在一起
编后记
书摘插图
感动震撼
用心记录生命的坚强
这原本是天府之国最美的季节,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开了,草木葱绿,大地一片生机。我向往那里,但从未想到过,会在这样的背景下赶赴那里。
2008年5月13日下午,成都双流机场。3点,当我们珠峰报道组一行5人走出秩序还算井然的候机楼时,才发现大厅里居然聚集了那么多的人。手机信号极度不好,电话打得进来,但却无法拨出去。两个姑娘东倒西歪地靠着行李车,很没精神的样子,正抱怨着她们是如何如何费劲才弄到了一辆行李车,我上去和她们聊了几句。
“你们去哪啊?”
“回武汉。”
“等了多长时间了?”
“从早上8点就开始等了。”
“这么长时间啊?”
“这还算长?这里有的人从昨天下午就开始等着了。”
“干嘛非得要走啊?”
“不走不行啊!学校的楼都裂了,不敢住,也没地方去呀。”
地震了,楼不敢住了,一些在成都工作、生活的人马上想要离开这个感觉颇有些危险的地方……除了媒体上的报道,这是我到达成都后,了解到的关于这次大地震最初的内容。汶川?在哪里?7.8级?什么烈度?这次让全国大多数地区都有震感的地震,它给天府之国带来了怎样的伤痛?
走出机场,正要打车的时候,接到主任的电话。她说:“你们主动要求去到一线,我支持你们。但我想告诉你一句话,你要有心理准备,你会看到死人,而且,有可能看到很多。”我的心沉了一下。但依然坐上了出租车,向成都市区开去。
平凡的人让我感动
5月14日凌晨3点,小雨中,我们随着卫生部北京医疗队一起从成都出发,赶往绵阳。不知道是从高原突到平原发生了“醉氧”,还是一夜未眠的缘故,我们一路上昏昏沉沉,等抵达安县,司机喊了好几声,才醒过来。
“不是说要在这里建一个野战医院?”我问医疗队的副队长马彦明。“不行,条件不具备,电都没有,手术都做不了,北京医疗队来的专家完全派不上用场啊!”我听得出那份急切,心似乎也紧了一下。是啊,从12号晚上10点接到命令,短短4个小时,9家医院的51名队员就集结完毕。飞机一再延误,到了13号晚上7点才降落双流机场,15吨药品验货、装车,他们马不停蹄,一刻未敢耽搁啊!
“不行,得回绵阳!”队长刘晓光当即决定,“安县只是个中转站,抢救出的伤员全都转移到了绵阳,我们得到病人最多的地方去!”
绵阳,距离成都90公里,距离震中汶川120公里,三个地方刚好形成了个三角。有着2200余年悠久历史的绵阳城诞生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李白,同时,还是人文始祖皇帝的元妃——丝绸之母嫘祖的故乡,夏王朝的缔造者、治水英雄大禹也诞生于此。绵阳有2区1市6县,安县就是其中一个县。
返回绵阳的途中,终于清醒了些。看到了道路两边的房屋,地震像一只巨大的手,瞬间掀翻了屋顶;听到了火炮的声音,每响一次,意味着又发现一名遇难者;一路上,只有嗅觉是幸运的,两边的山青翠欲滴,空气里散发的也是湿润的气息。
绵阳中心医院是北京医疗队定点服务的医院。医疗队到达这里,迅速投入工作,我再也找不到他们的身影了,因为穿上白大褂,现场所有的医护人员都是一样的面孔、一样的形象——表情凝重,身影忙碌!
这里呼啸而过的救护车、奔跑的人群,让我的心瞬间收紧。这里遇到的平凡的人让我感动。
欧阳懿修。见到她的时候,她穿梭在一群大人中间,和大人一起扛大包。绵阳市很多市民为伤员捐来的衣物,捆成一个个足有七八斤的包,这个10岁的小姑娘拎起来就走,我拦住她,问她为什么来这里帮忙。她的表情坚定、执著,没有半点犹豫:“我是志愿者!”
杭忠岐,山东来川务工人员。我只和他聊了两句,他眼圈就红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他在医院里帮着把所有伤员的信息贴在醒目位置,如果有家属来找,就很方便。他说,总要做点什么吧,太惨了。一个30来岁的大男人,眼泪就这样掉了下来。
某位志愿者。我没能追上她去采访她,我也不忍打扰她。她端着刚出笼的一屉馒头,在过道里跑来跑去,我清晰地记得她的口气,带有乞求的,跟医护人员说:“吃点吧,吃了才有力气,去救人,干净的,热的,吃点吧……”一位医护人员,眼睛盯着馒头,无奈地摇了摇头,他的手刚刚处理完伤者,还没来得及清洗。这位志愿者拿起来一个馒头,送到他嘴里。医护人员狼吞虎咽,看我想要和他说话,他指了指嘴,嘟哝了一句:“有点噎,我吐了再和你说。”我摆着手说:“别!你吃下去,你一定要吃下去!”他愣了下,朝我点了点头。后来我知道,这里的所有医生、护士已经一天多没有吃一口饭了。
那一刻,我的心很疼。
与北川无言的对话
直到来到北川,我才明白,大地震颤之时,生命是多么脆弱;直到来到北川,我才明白,人们携起手来,生命又是多么坚强。
回忆两进北川的经历,是件极度痛苦的事情。我想,写下这些记忆,也就意味着我要尘封它们了。但是,北川,已经留在了我内心的深处。地震已经让山清水秀的北川瞬间变成废墟,但如果要从地图上抹去北川,抹去这个大禹的故乡、美丽的县城,我想,北川人做不到,四川人做不到,我们,也做不到。
安县到北川有条二级公路,在任家坪收费站之前,路都是通的。但是为了给救援车辆提供更好的通行条件,我们从距离收费站三四公里处开始步行。北川县政府驻地的曲山镇,在一道峡谷中。湔江从其中穿过,把小镇分成两半。过了任家坪收费站,往左一拐,就是北川中学。
我站在废墟边上,想象着地震之前这里的情景。忽然,一声尖叫传来:“你!别踩着孩子!”他不是喊我,是喊正走在废墟上的另一名女记者。可我着实被吓了一跳。我把目光聚焦在废墟的一个局部,除了散落的课本、书包、文具,还有就是,与碎石烂瓦颜色差不多的,孩子们的躯体……
五层的教学楼,顷刻间成了一片3米来高的土堆。下午2点28分,正是上课的时候。除了上体育课的孩子安然无恙外,2000多名师生,都压在了下面……
旁边站着一个中年男人,看他表情平静,我试着问他,您是当地人?他说,是啊。我问,那您来这里是?他说,我来找孩子的脚,我的女儿挖出来了,但没有了一只脚,我来找,得把她缝好了,带走啊。
此时,是地震发生过后66个小时。北川中学,已经没有眼泪。
北川中学距离北川县政府所在地曲山镇还有两三公里,我们走了整整2个小时。公路已经不见了踪影,完全被山上滚落的巨石覆盖,人们只能是走山上被踩出来的一条小路。严格来说,那也不能叫路,有好几处,我们得手脚并用,爬上爬下才能通过。王晓龙开着机,我回头说:“这就是北川县城现在的生命线,物资要走这条路运进去,伤员要这样运出来,救援的难度可想而知。”前两天,一直在下雨,这条小路非常滑,录这段出镜的时候,晓龙边走还边差点滑倒。
这条路上会有几个制高点,可以将北川县城一览无余,这几处都会有好多人,他们有的站在那里,目光呆滞地望着北川,有的干脆坐在地上,眼里的泪水还未擦干,这是我看到的北川唯一的表情。我知道,那表情背后一定有记者所感兴趣的“故事”,但我不想问。
北川处于龙门山脉和岷山山脉交界处形成的一个洼地,这里少数民族人口众多,羌族又占到其中的90%以上,2003年这里撤销北川县,改为北川羌族自治县。我们看到了很大的广告牌,上边写着大禹故里,羌寨风情。地震前,据说这里的旅游业正在迅速升温。
终于来到了县城,时间已经是下午了。有个当地人指着城东的山上说,那里有一所小学,一个幼儿园,你现在什么都看不到,是因为它们完全被山上滚下来的土石覆盖。下午2点28分,我站在北川老城最繁华的一处商业街,那里有药店、服装店、花店,散落一地的各色商品,还有,就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尸体。
而此刻,虽然没有大型机械的帮助,但救援人员仍在全力救援。陕西救援队正在新县城里,营救一名叫陈美的女性。地震发生时,她的丈夫朱华贵和女儿在平台上玩,幸免于难。她与邻居在打麻将,感觉到地震了,就往外跑。朱华贵跟我说,他们这里总有小的地震,每次都是往空场上跑,跑出来就没事了。可就差一步,陈美没跑出来,被坍塌的房子压在了下面,但横七竖八的梁为她支起了一个狭小的空间,她坚持到了现在。
我们能拍到陈美,她的脸色看起来不算太差,精神也不错,我们甚至可以摸到她的手,但是,我们却无法马上把她救出来。她上边压着两位邻居的身体,还有巨大的房梁,救援人员只能从侧面用切割机切出个口,再尝试着割断房梁,但这一切必须小心加细心。因为余震不断,因为不知道哪一步破坏了力的平衡,反倒有可能会伤及陈美的生命。
三天里,朱华贵跑了趟绵阳,把女儿安顿好,然后赶紧跑回来,他陪着妻子,跟她说话,给她打气,拉着他的手,喂水给她喝。他说,如果救援队员能把他老婆救出来,他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听到这句话,我鼻子酸酸的,是啊,平安,家人平安,亲人平安,大家都平安,这不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幸福吗?!
救援从上午11点开始,一直到晚上9点,天已经很黑了,依然在进行。房梁太大,救援人员想要从陈美的腿上挪开,太难了。在救援队员旁边一直守候的,还有医护人员。他们发现,陈美的腿已经被压得全部粉碎了。
一直沉默的陈美,忽然间开口了:“把我的腿截了吧!”救援队员惊了一下,医护人员却非常清楚,这可能是把她救出来的唯一选择。“别再我这里浪费时间了,你们还得去救别的人呢,截了吧!”
晚上9点40分,陈美被从废墟中救了出来,他们一家人,团聚了……
幸福到底是什么?与北川对话,相信很多人会修正自己的答案。
何妈妈,谢谢您让我拥抱
5月19日。全国哀悼日的第一天。
绵阳九州体育馆,绵阳乃至四川受灾群众最集中的安置点。
3分钟,整个体育馆凝固了,时间静止了,这3分钟,人们只用来悲伤,整个氛围让人窒息。
结束了,我想要上去采访一位50来岁的阿姨。她一直低着头,眼泪止不住地留。我走近她,她抬起头的一瞬间,忽然紧紧把我抱住。我一时间愣了一下,紧接着,我也把她紧紧抱住,陪着她一起哭。到达灾区第7天了,即便在北川,那样的景象都没有让我落泪,但今天,我实在忍不住了。
阿姨抱着我,泪流满面,她从上到下地打量我,她缕我的头发,她捏我的肩膀,她摸着我的脸,她说,“我女儿和你一样,和你一样啊,可她再也回不来了……”
我明白了,她把我当成了已经在地震中死去的女儿!
我一边帮她擦泪,一边说:“你就把我当成你的女儿吧!”
我第一次去那么近距离的感受他们失去亲人的那份痛苦,再也看不到她的人,摸不到她的手,再也不能捋她的长发,也不能捏她的肩膀了……那是一种怎样的痛苦!
何妈妈是北川漩坪乡人,地震发生时,她和丈夫在田里干农活,家里的房子塌了,但这不算什么,她的女儿和外孙,在北川县城的公路上,被滚落的巨石当场夺去了生命。
我问何妈妈:“咱们现在住在哪个帐篷里啊?”
何妈妈指了指不远处。
“那你带我过去啊,我还要来看你的,你得告诉我你住哪啊?”
何妈妈愣了下,疑惑地看着我:“你真的还会来看我?”
“是啊,我答应你,我一定还来看你!”
何妈妈拉着我的手,使劲地点了点头!
5月21日,我又来到九州体育馆,前一晚下了雨,他们的帐篷防雨吗?我走在体育馆的那条路上,前天何妈妈给我指的那些帐篷都不见了。打听了一下,说他们的帐篷昨晚漏雨,政府紧急把他们转移到另外的安置点了。负责这一片受灾群众的单位是绵阳市审计局。工作人员正帮我查花名册,旁边几个人问我:“你找何寿珍?我们和她是同乡,她去黄土救助站了。”我的心这才落了下来。由于还有采访任务,我把带来的东西托付给这几位同乡,离开了。
5月23日,我找到安县黄土救助站。工作人员说,漩坪的何寿珍住154号帐篷。我来到这处帐篷,里边住着何妈妈的同乡。她告诉我,何妈妈放心不下家里的农田和家当,她要回去收菜籽,她回漩坪去了。
我又没能见到她!临走,我留了一封信给她。
5月25日晚,我收到了这样一条信息,来自何妈妈的儿子韩文钢:“很高兴你能再次来看望妈妈,虽然你们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但从你们的言行中已看出你们早就将彼此当成至亲的人。在地震中失去亲人是非常痛苦的,但是有你们的关心和支持及社会各界的帮助,又给痛苦中的我们带来了些温暖。当你托人捎来东西并说要来黄土镇看妈妈时,第二天妈妈站在路口整整等了你一个上午,可是老人家始终没有见到你的身影,其实妈妈也希望早点见到你。下午她又因为放心不下山里仅有的一点家当,和爸爸回家了。亲人不一定要时时相见,远隔千里的妈妈早就和你心灵相通,她能感受到远方女儿的牵挂!你工作也很忙,妈妈我会好好照顾!非常感谢你的关心和帮助!我是何妈妈的儿子韩文钢,代何妈妈给你回信。”
我一直想对何妈妈说,谢谢您让我拥抱!是您,让我瞬间近距离感受你们的痛苦,让我能为您分担一点点,让我能为您做一点点事;我知道,您已经开始努力回归原来的生活,收菜籽、给水稻插秧、重新盖房子,您用行动对大家说,生活还要继续,活着的人还要好好活;而我也坚信,我们还会再见面!
“遭多大的灾,我们也得抢季节,年底有收成,不给政府增加太多负担。”小满那天,农田里忙着插秧的绵阳狮子山村农民对我说。
“我们不想放弃,不挖到最后一层,我们就相信会有人活着!”在北川茶叶厂倒塌的车间上,连续救援了7个多小时的江西消防队员倪红海对我说。
“这是伟大的母爱保护下来的小生命,我们一定要把她救活!”刚下手术台的北京医疗队队员吕刚对我说,一个仅2个月大的孩子,被母亲的身体完全包裹住才活了下来,而她的母亲却永远离开了她。
“光吃方便面没力气,我们能做的只有这些,但是,大家都做点事,这场灾难就会快些过去。”绵阳一家饭店的大厨给北川救援队员送来热腾腾的鸡腿,满头大汗地对我说。
……
太多了,我记录了太多这样的话,我头脑中有太多这样的画面。13天,在我心上,留下无法磨去的印迹。地震中,人类善良的本性在复苏、升华;地震中,民族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凝聚、发扬;地震中,四面八方的爱心在慢慢医治四川的伤痛;地震中,受灾的人带给我力量……
这就是我记录的,生命的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