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自由主义主导下的学校重建研究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教育,教育理论,
作者: 贺武华著
出 版 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4-1字数:版次: 1页数: 406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2065659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光明学术文库》是“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该出版工程采取“媒体发动,学界审评,光明出版,社会馆藏”的形式,常年征集、精选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优秀原创学术成果,及时向社会传播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新思想、新发现、新进展,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和发展。
《光明学术文库》将秉承光明日报“理论前沿型、学术探索型、知识密集型”的传统风格,精心组织、精心编校、精心出版,充分发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宣传优势,宣传推广这项国家重点图书出版工程,力争使之成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具有权威性的学术著作品牌。
内容简介
本书较翔实地展示并确证了国际性学校重建的理论与实践的一般事实。在此基础上,本书结合我国同期公共基础教育中导人市场机制、民营机制、权力下放等改革实践,对近20年学校重建的理论与实践做进一步的理性反思、批判和尝试性的探讨,相关结论也得到了新《义务教育法》精神的佐证。
在综观国内外实践的基础上,本研究认为,对新自由主义主导下的国际性公立学校重建的理论与实践,我们需要抱以谨慎论证和冷静反思的态度。本书重点提出并论证了以下研究结论:
其一,学校重建以来,公立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并没有获得确凿可信且令人满意的效果,重建的信度和效度至今仍是毁誉参半尚无定论;新自由主义主导下的学校重建前景并不容乐观;
其二,人们对公立学校“体制性缺陷”的怀疑与批判存在过头、有失偏颇的倾向,对公立学校中的官僚科层体制低效、权力下放、新管理主义导入等重建中的重大问题认识需要作进一步的论证与明晰;
其三,学校重建的市场化、民营化、自由选择权等非教育(学)的指导理论及其实践举措已对公立学校的本质属性和价值诉求带来了冲击,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学校重建的改革逻辑存在学理上的偏差,对此我们要做必要的反思与批判。学校重建面临理性回归教育理论、教育学立场,以及恪守教育公平与社会基本公正这一公共教育改革底线的必然趋势。
作者简介
贺武华,男,1976年9月生,中共党员,江西吉安人。先后获得文学学士、管理学硕士、教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比较教育研究。现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师,北京大学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在站研究人员,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浙江省高校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培养对象。 近年已在《高等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等刊物上公开发表省级以上期刊论文60余篇。参著2部,有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获得了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二等奖等成果奖励多次;先后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等立项课题研究,另主持其它市(厅)级以上立项课题7项。
目录
序
导论 学校重建与学校重建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与相关要领界定
二、学校重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学校重建研究的意义、基本构架与方法
第一章 公立学校发展的历史检视:政府与学校关系的视角
第一节 公立学校教育的形成与发展
一、公共教育思想与公立学校教育的雏形
二、新兴民族国家与公立学校教育的逐步践化
第二节 公立学校扩张中的改革与转型
一、公立学校教育在改革中不断扩张
二、公立学校发展中的转型与反思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公立学校重建运动概述:缘由、理论和主题
第一节 学校重建产生与发展的内外动因
一、公立学校内部问题引发学校重建运动
二、经济、政治等外部条件的综合变革激发学校重建
第二节 学校重建的理论基础
一、国内外学校重建理论的相关探讨
二、新自由主义是学校重建的主导思想
三、与新自由主义密切相关的其他理论
第三节新自由主义主导下学校重建的核心主题
一、教育的市场化
二、教育的民营化
三、推进教育分权
四、扩大学校选择权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美国学校重建:新自由主义主导下的多元化取向
第一节学校选择与美国择校运动:学校重建的内核
一、学校选择的发生与发展
二、学校选择的涵义、分类及其实施范围
三、学校选择的支持者与反对者观点评析
第二节教育券计划与学校重建:“以脚投票”的方式
一、教育券计划重建公立学校的一般认识
二、公共经费教育券计划在美国的实践
三、美国私立教育券计划的实施探索
四、教育券制重建美国公立学校评析
第三节特许学校与学校重建:一种“委托一代理”的模式
一、特许学校重建美国公立学校的“特殊”原理.
二、特许学校重建美国公立学校的实践
三、特许学校重建美国公立学校评析
四、“特许之外”:公校私营与美国公立学校重建
第四节磁石学校与学校重建:创“特色”之路
一、美国磁石学校的发生与发展
二、磁石学校重建公立学校的成效与反思
本章小结
第四章英国学校重建:从“混血儿”到“第三条道路”
第一节撒切尔主义时代的学校重建:“混血儿”特征
……
第五章 学校重建在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兴起
第六章 北欧福利国家体制转型与学校重建
第七章 学校重建反思与批判:基于案例国家的理论与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导论 学校重建与学校重建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与相关要领界定
总而言之,同一时间在不同场域,在欧洲、亚洲、澳洲、拉美等国家和地区,一股学校重建的风波日渐高起,它们都想通过重建公共基础教育来节省政府财政开支,提高公立学校的办学效率和办学成绩。正如有论者所指出的那样:“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从智利到美国,从莫桑比克到芬兰,从爱沙尼亚到中国,等等,一个几乎全球性的基础教育新政策方式开始形成。除一些亚洲和阿拉伯湾国家外,它们中的大部分国家都形成并开始实施教育重建的政策。”惠迪等也同样指出,同一时期许多国家进入了更为分权化、市场化的改革趋势,“一些历史极为不同的国家,如智利、南非、俄罗斯以及新近独立的东欧国家都在改革,常见之举便是现存办学体制的多样化。对其中任何一个国家的研究都会使我们更透彻地理解一国和国际层面的改革。”卢海弘博士如是指出,“关于重建教育活动,学术界也有多种不同的看法。就波及范围而言,有的学者认为它是一种世界性的趋势,目前在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新西兰发生的种种教育改革为重建教育运动。就影响程度而言,它既可指基础教育的‘重建’,也可指高等教育的‘重建’。本文沿用多数学者的看法,仅将重建教育运动的范围局限在基础教育领域。”
美国基础教育改革中出现的学校重建运动在这种世界性的趋势中更显得独树一帜而又旷日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