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龙永图论道——从『中国制造』到『世界品牌』
分類: 图书,经济,中国经济,中国经济概况,
作者: 贵州电视台《论道》栏目组编选
出 版 社: 漓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6-1字数: 310000版次: 1页数: 286印刷时间: 2008/06/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40742591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他们是引领舆论的〔思见领袖〕,他们正在影响这个时代——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与拉莫斯(菲律宾前总统)、霍克(澳大利亚前总理)、马和励(联合国系统驻华协调代表)、林毅夫(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樊纲(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维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王忠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主任)、汤敏(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王巍(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会长)等,十四位政界,经济界风云人物精彩对话,纵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发展大趋势。
我们的秘书长龙永图是个明星,是个闪闪发光的明星。我欣赏他的敬业、协调能力,善于解决各种疑难问题以及他卓越的领导能力,他通过博鳌亚洲论坛推动了亚洲的前进与发展。
——拉莫斯(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菲律宾前总统)
《大学》里面讲,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意思就是说:真理其实就在我们一般日常生活当中。如果你脱离了生活,就不能得到真理。
——林毅夫(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
政策是一种艺术,这是决策者对于整个形势的判断,把握好跟实际情况的对接,不断地进行调整。这样也使政策真正结合市场的需要,经常能够做到它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做雪上加霜或者火上浇油的事情。
——樊纲(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
国家政策的出发点应该是大众全民,就是最大化全民的利益,最大化整个社会的财富,而不是最大化国有资产。
——张维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把中国的经济现象,上升为经济学理论,跟国外的同行进行交流,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
——李稻葵(清华大学教授)
龙永图与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等政界、经济界风云人物展开对话,纵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发展大趋势。
中国的成功也是世界的成功,中国持久的繁荣也能促进其他国家的发展。一个更加强大、更加和谐的中国,对其他国家也有重大意义。
——马和励
这个世界永远有利益,中突,不可能什么好的都让你占了。你得适当地考虑整个格局,保持这个格局继续向有利于你的方向发展,而不是求一朝一夕的利益得失。
——樊纲
核心竞争力是决定一个企业长期生存的能力,它应该满足这样几个条件: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即要具有自己的独特性。
——张维迎
对于品牌打造,一方面要不遗余力、不失时机、不惜工本,同时你也要承认一个时间过程,我们可以加快,但是无法逾越。
——王忠明
内容简介
本书为贵州电视台高端对话节日《论道》精选。龙永图与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等政界、经济界风云人物展开对话,纵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发展大趋势。贵州卫视高端对话节目《论道》
《论道》开播于2007年5月16日,是贵州卫视倾力打造的一档高端对话节目,由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担纲嘉宾主持。节目秉承“高度、深度、关注度”的理念,主打“时事巅峰对话、风口浪尖人物、社会热点话题”,邀请政界名人、商界明星、学界名家共同论道,在国际风云变幻间探理寻规。他们作为引领舆论的“意见领袖”,正在影响着这个时代。
贵州卫视高端对话节目《论道》开播于2007年5月16日,由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担纲嘉宾主持。将龙永图打造成为我国政府前高官“下海”“触电”第一人,这是《论道》区别于国内其他同类谈话节目的最大亮点。龙先生拥有在联合国和外经贸部长期工作的经历,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更是担任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首席谈判代表,他对于国际政治经济风云和经贸规则有着独到的理解。他对经济现象、经济趋势的观察、判断、评论,在国内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本书龙永图与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等政界、经济界风云人物展开对话,纵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发展大趋势。
作者简介
龙永图,1965年毕业于贵州大学英文系,1973年至1974年在伦敦经济学院研究生院主修国际经济学。1978年至1980年在纽约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工作。1980年至1985年期间,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工作。1992年1月出任外经贸部国际司司长,开始参加中国的复关谈判。1994年被任命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部长助理,1997年被任命为副部长。
1995年1月起,他作为中国加入世贸的首席谈判代表,经过艰苦努力,终于使中国在2001年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3年1月,被博鳌亚洲论坛理事会选举为秘书长。
目前担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兼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或兼职教授。应李嘉诚先生的邀请,出任汕头大学校董会成员。经常应邀出席包括哈佛大学、伦敦经济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以及荷兰全球论坛、日本淡岛论坛、英国皇家学会、亚洲开发亚洲开发银行等世界著名学术研究机构组织的研讨会。2006年7月,荣获伦敦经济学院名誉经济学博士学位。
曾获“CCTV2003年度经济人物”称号;2004年10月获联合国秘书长安南颁发的联合国特别奖;2005年8月8日,获比利时国王阿尔贝二世颁发的莱奥波德国王勋章。
目录
永图回乡
嘉宾:龙永图,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
编导:周洋 孟秋
博鳌——亚洲的声音
采访嘉宾:拉莫斯,菲律宾前总统
霍克,澳大利亚前总理
编导:周洋
联合国在中国
嘉宾:马和励。联合国系统驻华协调代表
编导:王艳
理性看通胀
嘉宾:林毅夫。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
编导:周洋 吴迪
解读“从紧”货币政策
嘉宾:樊纲,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
编导:卢燕 吴迪
在深海中游泳
嘉宾:樊纲,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
编导:卢燕 吴迪
宏观经济与百姓生活
嘉宾:张维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编导:温西斌
把脉中国企业竞争力
嘉宾:张维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编导:温西斌
全球化呼唤世界级企业
嘉宾:王忠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主任
编导:鞠飞
外资并购:阴谋还是阳谋
嘉宾:王巍,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会长
编导:吴迪 李铁流
亚洲金融危机十年反思
嘉宾:汤敏。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
编导:鞠飞
贸易摩擦,一把双刃剑
嘉宾:张汉林,对外经贸大学教授
编导:陈大会
诺贝尔奖与学术之道
嘉宾:李稻葵。清华大学教授
编导:温西斌
西部的新机遇
嘉宾:徐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发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林岚涛,贵州大学经济学教授
编导:卢燕
整理国家日历
嘉宾:蔡继明,清华大学教授
编导:吴迪 胡洪江
博鳖现场
采访嘉宾:多人
编导:温西斌
【附录】以心悟“道”
书摘插图
永图回乡
嘉宾:龙永图,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
〔嘉宾印象〕
他曾是新中国派往西方的第一批留学生。他的故乡在贵州,他有着和贵州大山一样坚毅不屈的性格。他曾是中国入世叱咤风云的人物,被人们誉为中国入世第一谈判高手。在唇枪舌剑、针锋相对的谈判桌上,他表现出了不容置疑的国格和尊严。作为中国入世的首席谈判代表,他从黑发人谈成了白发人。他的风采,留在世贸谈判席间;他的故事,深深植入中国这片土地。他就是现任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
〔嘉宾语录〕
国家观念常常不是抽象的,是很具体的,有时候是一些山山水水。有时候是一些很具体的人。
希望大家的物质生活改善了以后。不要失去太多的感情,不要失去太多的人情,也不要失去太多的亲情。
一个人在自己的人生过程当中,总有自己的恩人、恩师,有自己领导的知遇之恩。我们永远不要忘记那些在人生道路上帮助过你的人,要永远有一种感激之情。
这个《论道》节目,总结起来就是“论发展之道,论和谐之道”。
——龙永图
主持人:观天下风云,与永图论道。各位好!这里是贵州卫视高端对话节目《论道》,我是窦爱莉。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现任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先生担任我们的嘉宾主持,参与主持每一期的《论道》话题。今天是我们《论道》节目开播的第一期,让我们用热情的掌声欢迎龙永图先生重回故乡。您好龙先生,欢迎您回家!
我的心始终在中国,根始终在贵州
主持人:通过和龙永图先生的接触,我感觉他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有时候理性得甚至有一些吝啬笑容。但就是这么一个冷峻的人,其实却非常地念旧。龙先生,我们知道,您从l965年到外经贸部工作,离开家乡已经整整四十二年了。四十二年间,您一直深深地惦念自己的家乡贵州。
首先给您介绍今天在场的观众,他们都是来自您的母校贵州大学的师生们。
龙永图:非常高兴能够在这里见到大家,我特别感谢大家来到今天的演播现场。你们知道我刚才从楼梯走下来的感觉吗?我觉得好像是从一个波音747飞机铺着红地毯的旋梯上走下来,这是一种对国宾的待遇。所以家乡对我的深情厚谊,这种尊重、这种荣誉我深受感动,所以再次感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在您离开家乡的四十二年中,您的足迹可以说是遍及世界各地。您曾经到英国留学,然后在联合国工作,回国之后在外经贸部工作,也是经常往来于世界各国之间,后来到了博鳌亚洲论坛。在这期间,联合国多次向您发出邀请,希望您担任他们的高级官员。最近一次是三年前,当时联合国的秘书长安南邀请您担任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的秘书长。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具有诱惑力的邀请,但是您婉言拒绝了,为什么?
龙永图:其实事情也很简单,就是因为一个人在外太长、在国外太长,就不愿意再去国外。你看我离开家乡那么多年,我在英国待了两年,在美国待了七年,在朝鲜待了两年,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国外,所以我觉得,虽然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秘书长的职位很有诱惑力,但是我觉得我实在不愿意再次重返国外。我一直在和外国人打交道,特别是在中国人世谈判这十多年当中,我可以说代表一个相对比较贫穷落后的国家,和一批财大气粗的发达国家代表进行谈判。这种谈判的格局和氛围常常使我们觉得,必须有强大的国家作为后盾,必须有非常强烈的国家意识,你才能把这样一个谈判支撑下来。因为国家观念常常不是抽象的,是很具体的,有时候是一些山山水水,有时候是一些很具体的人。
主持人:而且我觉得这跟您的家乡情结有非常大的关系。
龙永图:是。所以我觉得虽然在国外这么多年,我的心始终在中国,根始终在贵州。因为在贵州我度过了自己大部分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所以根还是深深地扎在这里。
主持人:说到根在贵州,这也是我们今天特别想讨论的话题。在这里我们专门准备了几个关键词,我们想通过几个关键词串联、勾画出一幅图画,就是您四十二年前在贵州生活的图画。那么首先让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关键词。
〔背景〕
这里是贵阳市一条普通的街道,四十年前,沿街都是平房院落。如今,这里以遍布街面的鲜花铺而远近闻名。电子商城、酒吧会所。都为这条街道增添了时代的气息。这就是公园路。
主持人:第一个关键词——公园路。公园路,我想同学们可能非常熟悉,这是一条非常繁华现代的街道,您就是在这条街道上长大的。现在您还能具体说出你的家座落在哪个具体的方位吗?
龙永图:那是公园路后街一个大杂院,院不是很大,但是我记得还能踢足球。我小时候还是很喜欢踢足球的,而且小院子里面我们经常进行比赛。当然每一个队最多两三个人,因为那个院实在不是很大。而且我记得当时我和弟弟还给那个队起了一个洋名字,叫斯巴达克队。
主持人:斯巴达克队,名字挺洋气。
龙永图:名字挺厉害的。而且当时还挺穷,说老实话,踢的球都是已经瘪了的破球,但是踢得挺高兴。
主持人:踢了多少年了在那里?
龙永图:反正一有时间就在那踢球。所以我刚才看到公园路,就想起住大杂院的时候。当然我不会希望把现在的公园路再变回到过去那个大杂院,那个肮脏的破破烂烂的大杂院。但是我们至少希望大家的物质生活改善了以后,不要失去太多的感情,不要失去太多的人情,也不要失去太多的亲情,真的。
主持人:物质生活好了,我们能把这份快乐同样带到现在的生活里面。
龙永图:所以公园路当时给我最大的印象,是那个大杂院的足球赛。
主持人:公园路的大杂院跟现在的鲜花一条街,估计您已经很难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来看我们第二个关键词。
〔背景〕
这是一条贯穿贵阳城区的河流。全长118公里。因为它的流经为贵阳增添了水的灵气;因为对它的记忆,在外乡的贵阳人又多了一份对故乡的眷恋。它就是贵阳人的母亲河——南明河。
主持人:第二个关键词——南明河。四十年前的南明河是什么样子? 龙永图:那个时候水很清的。我记得那个时候,我们经常在南明河边游泳,而且我在南明河边还第一次遭遇了死里逃生的经历。
主持人:死里逃生的经历?
龙永图:死里逃生的经历。那个时候刚刚学游泳,一般我们都是在南明河的岸边狗刨,就是差不多每年都去,到了夏天的时候。有一次因为下了几天雨,南明河水涨了很多,但是我们这种小孩子还没有意识到水已经比原来深多了,而且水流得也比较急,所以还是像平常一样在岸边游。哪知道刚游了两步,晔的一下,就冲到水深的地方去了。所以当时我印象非常深刻,我第一次感到一个人面临死亡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感觉。
主持人:那个时候您多大?
龙永图:大概就是十一、二岁,当时我就使劲地往回游,当时那种求生欲望产生的力量,我现在都感到简直不可相信,可以说是挣扎着游到岸边。后来我自己感觉,一个人不要低估自己的力量,不要低估自己的智慧。在这种强大的压力之下,可能会产生一种你想象不出来的力量。经历那次死里逃生以后,很多年以后我又碰到一次死里逃生的经历。
主持人:又一次?
龙永图:那次我记得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是1982年还是1983年,我从洛杉矶飞纽约。飞机刚飞了半小时,突然广播员宣布说,飞机碰到严重的机械障碍。后来机长亲自出来说,现在我们的飞机碰到很大的机械障碍,每个人发一张条子,有什么遗嘱的话,你们就赶快写下来。而且平常大家都知道在飞机上喝烈性酒是要钱的,现在把所有的烈性酒都拿出来,大家免费喝。
主持人:当时飞机上人的情绪怎么样?
龙永图:整个飞机上简直是,我马上想起了南明河那一幕,我想这次可能是难逃这一劫了。第一次幸运的话,第二次幸运可能不会再来了。那些老外拼命地喝酒,飞机上乱成一团。当时飞机上就我一个中国人,我觉得中国人在这个时候也不能失态。而且当时也很穷,也没有什么遗嘱要写,也没有什么东西分给谁。我一直想着南明河那次,怎么奋力游到岸边,所以后来我就闭着眼睛等,等着命运最后的决定,最后飞机总算是安全返航。所以南明河那次经历对我后来有很大影响,在自己能够奋力拼搏、能够解决问题的时候,你要奋力拼搏。但是有时候在命运面前,你要用一种冷静的态度来面对它。
主持人:我想当您遇到烦心的时候,如果回到故乡,在南明河边去漫步,此时此刻任何烦恼都可以抛弃。那样大的危险您都能平安度过,什么事情您不能够挺过?
龙永图:是呀!也给了我非常深刻的人生启示。
主持人:那我们来看下一个关键词,请看大屏幕。
〔背景]
这里是贵阳市中山西路十字桥头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国营第三浴室曾经坐落在这里。从1949年到2003年,第三浴室见证了贵阳市井生活的一个侧面。如今,墙上的字迹已经斑驳.当年的大池也变成了超市。
主持人:好!第三个关键词是——国营第三浴室,其实就是大澡堂。我觉得在澡堂用洗字都不精确,我觉得应该用挤。
龙永图:泡。
主持人:应该是—个既能让自己回忆,又让自己觉得身在其中非常痛苦的过程?
龙永图:我们那个时候倒不是痛苦。因为那个时候,我觉得可能我们中国人99%以上洗澡都是泡澡堂。
主持人:是一种享受?
龙永图:是一种享受。虽然我忘了泡一次澡多少钱,但是我们起码要一两个星期才有机会去泡一次。而且贵州那个澡堂,就是第三浴室,我记得很清楚。每次进去以后,因为房间不是很大,整个房间都是雾气腾腾的,互相之间不怎么看得见,那种朦朦胧胧的感觉倒是挺好的。因为每个人都是处在一个相当特殊的状态当中,朦胧一点非常好。那个水也挺烫的,特别是冬天,进去以后一烫,那种感觉简直太舒服了。烫完澡以后,把身上的泥都搓了,在那躺上半小时,那种感觉特别好,特别享受。
主持人:多年以后你还怀念那种感受吗?
龙永图:也不能说很怀念,但是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那种感觉就说明,一个很简单的生活环境可以带来很大的愉快。我现在还泡澡堂,他们说你现在是部长了,大家也都认识你。我说到了浴室谁认识谁呀!所以一直到现在我还去,包括这次我还去。
与好友共忆大学时光
主持人:我们的三个关键词,勾勒出了您童年、少年时候的生活画卷。接下来让我们把时光倒转到您的大学时代。我们专门请来了您的两位同窗校友,有请江光伦和胡传芬两位老师!
龙永图:好久不见。
江光伦:四十二年不见。
龙永图:在哪里工作?
江光伦:贵州民族学院。
主持人:好,请三位就座。刚才我听见你们说一句,好久没见?
江光伦:四十二年没见面。
龙永图:真是四十二年了。
江光伦:他1965年毕业以后我们一直就没有见面。
龙永图:他比我小。
江光伦:所以整整四十二年。
主持人:整整四十二年就没有见过?
江光伦:没有见过。今天是第一次见面。他比我高一届,但是当初我们红楼的学生,经常在外语系下面打乒乓球。而且当时除了乒乓球,我别的从来没有打赢过他。那个时候打乒乓球也不是十一个球、二十一个球,都是打五六个球。
主持人:为什么呢?
江光伦:排队,人多嘛。一个乒乓球台你不可能老在那打。像打擂台一样,只有打得好的老在上面,其他的打几个就下去,换人。
主持人:那龙先生很占便宜,您乒乓球打得好,那不就经常在那占着呀?
江光伦:也有好的。
龙永图:比我好的多了。
江光伦:也有比他好的
主持人:那我就在想,四十二年当中,你有没有想着跟龙先生联系过?
江光伦:想过。而且对于永图各方面的情况我一直在关注。因为永图在大学学习时就是我的一个榜样。有一次借杂志,偶尔翻到了《中国青年》杂志,上面第一篇文章我记得很清楚, 《陈景润在美国》,这么一篇长篇报道,我看下面的作者——龙永图,那是一九七九年。
龙永图:那个时候我在美国工作。
江光伦:我知道他在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所以就想给他写一封信。
主持人:写了没有呢?
江光伦:写了,而且是全用英文写的。
主持人:寄了没有呢?
江光伦:我也打听了,当时这些外交人员要通过外交部转,不能通过一般的邮局,它有专门的外交部信使队。
龙永图:我们的信,当时包括个人的信都是保密,所以不可能通过一般的邮政渠道。
江光伦:但是最后想,永图兄在百忙当中来看我这一封信,会不会有所打搅?所以这封信我就把它收藏起来了。这次听说永图来了,四十二年没见面,我把这封信拿来了。
主持人:很珍贵啊!已经保留了二十八年了。
龙永图:非常工整的英文。
主持人:我看这封信,信纸已经泛黄了。我想这封信不管是对于江老师,还是对于龙先生来说,都具有一生的意义。
龙永图:谢谢
主持人:提到你们大学时代的生活,我觉得那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上世纪60年代初期是我们国家的一个贫困时期,我想你们在读书的时候,江老师你们吃得饱饭吗?
江光伦:那得看什么叫吃得饱饭,反正都是一个饭盒,八个人一桌,是吧?
龙永图:那个时候是一个陶瓷罐子。
江光伦:陶瓷罐子,后来就变成长方形的饭盒。
主持人:定量是吗?
江光伦:定量,八个人—桌,那个时候不要说男同学不够吃,连女同学都不够吃。
主持人:是吗?
胡传芬:是的,但是我们没有男同学感觉那以明显,有些男同学真的很可冷的。
主持人:学生正在长身体的时侯,他需要吃饭啊!你说一两顿可以这样,长期吃不饱怎么办?
龙永图:有时候有点钱就在街上买一点。实在没有钱了,因为当时贵大没有什么院墙,农民都在周围种老南瓜。有时候晚上实在饿了就偷两个瓜回来,拿脸盆煮。 主持人:您也做过这种事?
龙永图:所以我一直很内疚这个事情。有一次回到贵大,我还问许老师,我说周边的那些农民还找不找得到,我说当年偷过别人的瓜,把那点钱还人家。还有那种内疚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