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酌低唱:宋代词人的文化精神与人生意趣

分類: 图书,传记,文学家,
作者: 张玉璞著
出 版 社: 济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4-1字数: 224000版次: 1页数: 263印刷时间: 2008/04/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7105909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作为论述话题,以确凿的史料为根基,采用生动流畅的散文笔法,用现代意识或新视角,对其进行历史阐释和文化反思,折射出宋代词人的独特文化精神与人生意趣,揭示了宁代词人的精神双重性和人格分裂。
《文化中国:永恒的话题》丛书以高文化品位为内涵,从文化的特定视角来重新解读(而非直接面对)某些重大的历史或文化主题,特意选择那些人们普遍感兴趣即茶余饭后可供谈资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作为题村,以确凿的史料为根基,用新的视角或现代意识,采取富有文采、生动流畅的散文笔法和图文并茂的形式,对其进行历史阐释和文化反思,折射出某些文化精神。浓郁的文化观照和深刻的历史反思是该丛书的特色。该丛书强调“可操作性和持续发展的张力”,即灵活多样和巨大的包容性,作为一个长期的品牌选题,视具体情况,分为若干辑陆续推出,逐步完成对文化中国重大历史、文化主题的另样解读,形成一个大众精品系列群。该丛书已出版三辑19册。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四章:第一章总论宋代士人的生存环境与处世心态:第二章论述作为词人的文人士大夫的特殊心态与审美取向;第三章分析宋代词人多姿多彩的生活及其所体现的文化精神。和人生意趣;第四章选取宋代词人某一类型的代表柳永、欧阳修、苏轼、秦观、辛弃疾、姜夔等为例,对他们的文化精神与人生意趣作集中的个案分析,希望通过个体心态与行为的考察而得出对时代性文人之普遍心态的概括性认识。
目录
引言
一、我生存,我享乐
优遇之幸与诗意享乐
“士不遇”情结人谈化
宽松下的精神禁锢
旷达心态的形成
二、词人心态与价值取向
茶坊酒肆中的词客风流
情理冲突与词人心态
词体与词人
三、多彩的人生体验
纵情享乐与随缘自适
忧患意识与风月痴情
勇担道义与英雄失路
四、人生类型的个案分析——以柳永、欧阳修、苏轼、秦观、辛弃疾、美夔为例
“忍把浮名,换子浅斟低唱”——世俗人生意趣的典型柳永
“虽游戏作小词,亦无愧唐人《花间集》”——作为词人的欧阳修
“此生天命更何疑!且乘流、遇坎还止”——随遇而安的苏轼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笃于深情的“古之伤心人”秦观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担英雄泪”——英雄失路的辛弃疾
“文章信美知何用?漫赢得、天涯羁旅”——旅食权门的江湖词人姜夔
附录
宋代大事年表(960-1279)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书摘插图
一、我生存,我享乐
洪迈《容斋随笔》卷五《晋之亡与秦隋异》曾说: “自尧舜及今,天下裂而复合者四:周之末为七战国,秦合之;汉之末分为三国,晋合之;晋之乱分为十余国,争战三百年,隋合之;唐之后又分为八九国,本朝合之。然秦始皇一传而为胡亥,晋武帝一传而为惠帝,隋文帝一传而为炀帝,皆破亡其社稷。独本朝九传百七十年乃不幸有靖康之祸,盖三代以下治安所无也。”再加上宋室南渡后的一百五十余年,宋王朝享国三百二十余年,比唐朝长三十余年,比元朝长二百三十余年,比明朝长四十余年,比清朝长五十余年,在自秦汉至明清的历代封建王朝中,其国祚之长仅比汉少五十余年。因此,洪迈所谓的“三代以下治安所无”虽不免夸耀之嫌,却并非无的放矢。
宋代之所以出现如此长治久安的政治局面,与宋代统治者实行“以儒立国”、“与士大夫治天下”的基本国策有很大关系。宋朝开国之初,鉴于晚唐、五代军人专制,擅主废立的历史教训,实行崇文抑武的政策,汰抑武臣,拔擢文官。不仅“知州事”者多为文人,就连武职也多由文官担任。据统计,宋代l33名宰相中,出身进士者约占百分之九十多,余者出身或制科,或博学鸿词科,或词科,无科第的仅9人。宋朝庞大的以文官为主的官僚队伍,是维护高度中央集权的基干力量。为了让这一阶层能够忠心耿耿地为王朝卖命,封建君主又全力提高他们的生活待遇,“恩逮于百官者惟恐其不足”而“士为知已者死”,受到如此隆遇的宋代士大夫们,也自然会在忠君报国的理念下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