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雷锋式员工

分類: 图书,自我实现/励志,人在职场,
作者: 冷洋著
出 版 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1字数: 131000版次: 1页数: 166印刷时间: 2008/07/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1785018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第一本系统阐述“新雷锋精神”的企业员工培训读本。学雷锋,做雷锋,争做企业好员工。学雷锋忠于职守的“螺丝钉”精神,学雷锋“像夏天般火热”的工作热情;学雷锋“像春天般温暖”的为人之道,学雷锋“做大海中的一滴水”的团队观念。
内容简介
《做雷锋式员工》是以“重新诠释雷锋精神”为主题的员工培训读物。该书跳出以往“学雷锋=做好人好事”的片面理解,全面发掘“雷锋精神”的完整内涵,充分展现了雷锋身上所拥有的各种优秀品质和高水准的职业素养,说明雷锋是一个值得当代企业员工全方位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取得职业成功的“好榜样”。
目录
第一章 懂得感恩的雷锋
一 改变雷锋命运的小册子
二 懂得表达感恩的雷锋
三 “以实际行动来感恩”的雷锋
第二章 雷锋的阳光心态
一 阳光灿烂的雷锋
二 穿了小鞋的雷锋
三 守护阳光的雷锋
第三章 雷锋的职业规划
一 “知道自己要去哪里”的雷锋
二 有“自知之明”、识时务的雷锋
三 “舍得”眼前利益的雷锋
四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雷锋
第四章 “为自己干事”的雷锋
一 “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
二 “我是为自己干事”
三 世界上最光荣的事——劳动
第五章 雷锋的“螺丝钉精神”
一 雷锋与罗文中尉
二 立足本职、忠于职守
三 比罗文更可敬的雷锋
第六章 把小事做到位的雷锋
一 改变雷锋命运的小事
二 你认真对待工作中的小事了吗
三 摆正自己的位置
第七章 与上级相处融洽的雷锋
一 尊重、体贴上级的雷锋
二 “听话”的雷锋
三 虚心接受批评的雷锋
四 忠诚的雷锋
第八章 与同事相处融洽的雷锋
一 机灵勤快、虚心学习的雷锋
二 避免争吵、消化委屈的雷锋
三 懂得弯曲的雷锋
第九章 雷锋的团队精神
一 团队至上的雷锋
二 团结互助的雷锋
三 讲究工作方法的雷锋
第十章 精益求精的雷锋
一 雷锋与日产汽车
二 雷锋与Kaizen成本法
三 “魔鬼在细节”
第十一章 “吃亏是福”的雷锋
一 “傻人有傻福”的雷锋
二 不斤斤计较的雷锋
三 多1%的雷锋
第十二章 雷锋的学习力
一 终身学习的雷锋
二 雷锋的学习方法
第十三章 雷锋的时间管理
一 “钉子精神”:善于管理时间的雷锋
二 怎样“挤”时间
三 如何“钻”时间
第十四章 雷锋的思想力
一 懂点哲学的雷锋
二 善于思考的雷锋
三 发挥思想力
第十五章 雷锋的执行力
一 雷锋怎样找到“转向支臂”
二 没有任何借口的雷锋
三 雷锋的“韧劲”
四 敢啃“硬骨头”的雷锋
第十六章 雷锋的表现力
一 能说的雷锋
二 会写的雷锋
三 像雷锋那样展示自己
第十七章 主动争取机会的雷锋
一 雷锋的命运转折点
二 把握自己命运的雷锋
第十八章 敢于接受挑战的雷锋
一 给自己出难题的雷锋
二 雷锋选择了珍珠
三 “叫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雷锋
第十九章 注重仪表的雷锋
一 仪表堂堂的雷锋
二 雷锋的微笑
第二十章 神话中的宝碗
一 谦虚的雷锋
二 学会自我反省
第二十一章 雷锋的百宝箱
一 雷锋的节约箱
二 精打细算的雷锋
附录:雷锋生平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懂得感恩的雷锋
回顾十多年前,我还是一个穷苦的孤儿,吃不饱,穿不暖,过着饥寒交迫的苦日子……我只有以实际行动来感恩。(雷锋)
一、改变雷锋命运的小册子
究竟什么是“感恩”?《牛津字典》给出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感恩是人性最美好一面的呈现,是人的良知的流露。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一定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而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必定拥有一颗冷酷无情的心。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随时随地都会有令我们感动、值得我们感恩的人和事。对于亲人、朋友、上司、同事乃至于一个陌生人所给予我们的关怀和帮助,存一份真挚的感恩之心,是做人的本分。
雷锋就是一个带着一颗自然、真挚的感恩之心走向成功巅峰的人。他的感恩之心来自于他曲折的生活经历,来自于童年和青少年时代——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巨大反差。童年的雷锋本来可以有一个幸福的5口之家,但在兵荒马乱的岁月里,先是父亲在贫病中去世,接着与他感情深厚的哥哥在工厂做工时被机器轧断手臂,沿路乞讨回家,但终因无钱医治而在一天天加重的伤势中闭上了双眼。不久,雷锋不满两岁的弟弟也连病带饿地跟着哥哥去了。雷锋和母亲相依为命,但母亲最终也悬梁自尽。雷锋成了孤儿,虽然蒙亲戚收留,但为了给亲人减轻负担,不得不时常出去乞讨,小小的年纪就备尝人间的辛酸。
新中国成立后,雷锋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上了学、参加了工作,不仅过上了饱暖的生活,而且得到人们的关爱、尊重,体味着温暖的人间真情,直到最后成为时代的宠儿、共和国的长子。雷锋对新社会和它的缔造者充满了感激之情,这是自然的、真诚的、合情合理的。在给战友的一封信里,雷锋由衷地表达了这份感激之情,“我是一个孤儿,在旧社会受尽了折磨和痛苦……今天连我脚上穿着一双普通的鞋子也感到是一种莫大的幸福。现在我们还有皮鞋哩。”而且,正是因为懂得感恩,才改变了雷锋的命运,让他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这还得从雷锋写过的一本小册子说起。
那是一本用红纸折叠成的共8页的夹页,长6寸,宽3寸,封面上用毛笔写着“苦难的家史,我的理想”。在“苦难的家史”中,雷锋回忆了旧社会如何把他的家人一个接一个逼上绝路,诉说他童年刻骨铭心的苦难。“我的理想”描述了新中国成立后给予他的关怀,让他上了学,过上了好日子。字里行间流露着雷锋对给予他幸福生活的新中国的感恩之心。当时雷锋正在乡政府担任通讯员。一个偶然的机会,下乡来为县委物色通讯员人选的组织部干事黄菊芳看到了这本小册子。雷锋自然的、真挚的感恩之心打动了她。而待人热情、活泼开朗、机灵勤快的雷锋无疑是一个出色的通讯员人选。
经过黄菊芳的推荐,雷锋成为了县委机关的一名公务员。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机会,公务员的经历对于雷锋日后的成长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虽然他在县委机关里做的都是打水、扫地、送文件之类的琐碎工作,但却让雷锋明白了认认真真把小事做好,同样可以做出成绩;在这个岗位上,他接触到了上级领导和更多的群众,阅历更加丰富,积累了更多的工作经验,处理问题也更加成熟;雷锋还阅读了包括《毛泽东文选》在内的书籍(当时的《毛泽东文选》不像后来发行的那么广泛,一个县里也就一两套,通常由县委书记保管),因此,雷锋比他的同龄人更加见多识广、视野开阔,还具备了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
在这个岗位上,雷锋还结识了当地的“名人”——劳动模范冯健,与她结下了深厚的姐弟情谊;另外,根据他的表现,县里的领导让他学习开拖拉机,成为了全县第一个拖拉机手,这是一个当时令人羡慕的职业,也为他当工人之后开推土机,参军之后成为汽车兵打下了基础。所以,表达雷锋感恩之心的小册子确实起到了改变雷锋命运的作用。通过这本小册子,人们了解了雷锋的家庭出身和政治立场,这像今天的学历一样,都是人才选拔中的硬杠杠。
感恩的心就是雷锋事业成功的引擎。不仅仅是雷锋,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优秀的人就是从一份感恩之情里获得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力量。在一座金碧辉煌的大厅里,当代科学大师霍金的学术报告刚刚结束,听众们还沉浸在那闪烁着思想火花的精彩绝伦的报告当中,一位年轻的女记者便急切地走到这位科学大师面前,提出了一个十分不解的困惑:“霍金先生,颅伽雷病已将您永远地固定在轮椅上了。您难道没有为自己已失去了太多而悲伤过吗?”
霍金脸上挂着微笑,缓缓地抬起手臂,用不大灵便的手指,艰难地敲击着胸前的键盘,随着合成器发出的标准的伦敦音,在宽大的投影屏上,缓慢而醒目地显示出了下列几行文字——
“我的手指还能够活动。
我的大脑还能思维,
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
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
最重要的是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骤然间,肃穆的会场上再次响起如潮的掌声,人们纷纷拥到台前,向这位坦然面对磨难、挑战人类智慧极限并不断铸就辉煌的人生斗士,表示深深的敬意。年轻的女记者的心灵被震撼了,望着霍金先生那并不高大的身躯,她恍然读懂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生课题——做人,要常怀感恩之心。
然而岁月的磨砺却使很多人本应温暖、柔软的心变得坚硬和冷漠,对那些值得感激的人、应当感动的事习以为常、视若无睹。时间已经让我们的眸子晦暗不明,让我们的心灵患上了白内障,内心深处再也无法荡起感激的涟漪。我们还能找回那颗感恩的心吗?
在一列奔驰的火车上,一个人不时地从车窗往外望去。火车穿过一片宽阔的田野,他说一声:“太漂亮了!”火车轧轧地响着,穿过森林,这个人也要说一声:“太漂亮了!”不管他看到什么景物——草原上吃草的母牛、停在栅栏上的小鸟,甚至是一幢普通的建筑物——他都会十分惊奇地盯着,并随之发出一声“太漂亮了”的感叹。
旁边座位上的一个人已经观察他好久了,终于忍不住问他:“先生,为什么所有的东西都让你觉得太漂亮了?我并没有觉得那有什么了不起的。”这人回答说:“我敢肯定你不了解。我打一出生就是个瞎子,但前不久刚做了眼科手术,现在我能看见了!对我来说,一切都太漂亮了!”
我们感觉不到世界的美丽和生活的恩赐,是因为我们已经看到的太多、得到的太多,感觉已经迟钝,心灵已经麻木。我们需要做的是退回到灵魂的原初状态,重温与那些善良的人、美好的事第一次相逢时的感觉。就像那个经历了多少年的黑暗之后终于重见光明的人一样,由衷地赞叹一声,“太好了!”“真让人感动啊!”
在本书即将出版的时候,汶川大地震发生了。当人们把焦灼的目光投向灾区的时候,最令人揪心的就是那些用稚嫩的肩膀承受着巨大灾难的孩子。地震的尘嚣还没有散去,他们就举着标语站到了路边,上面写着:“解放军叔叔最勇敢”、“你们辛苦了”、“谢谢叔叔阿姨”。一个从幼儿园的废墟下被救出的孩子,躺在担架上向周围的解放军战士俏皮地举手行礼,用充满童真的方式、认真地表达着自己的感激之情。这些勇敢、坚强、懂事的孩子不仅仅让我们怜悯,更让我们感动。如果“感恩”两个字还不能触动我们的心灵的话,请想想这些灾区的孩子吧!
二、懂得表达感恩的雷锋
“无论你是何等的尊贵,或是怎样的卑微,无论你生活在何地何处,或是你有着怎样特别的生活经历,只要你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就必然会不断地涌动着诸如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等等这些美好的感觉。”
雷锋懂得感恩,同时也懂得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他所写的改变了他命运的小册子,就是他的感恩之心的由衷表达,不仅如此,只要有适当的机会,雷锋就会向人们诉说他的身世和他对新中国及其缔造者的感激之情。特别是被树立为典型之后,出去做报告的时候,雷锋更加热烈地向人们表达这份感激之情。对于这个经历了苦难又懂得感恩的小伙子,人们由同情到喜欢再到信任,进而扶持他、培养他,使他成为了那个时代的“天之骄子”。
与那些受了恩惠,一旦事过境迁就忘诸脑后的人不同,对于帮助过他的人,雷锋总是在心里惦念着,找机会去探望他们,表达自己的感激。在雷锋1960年11月6日的日记里,记录了他的一次感恩之旅。此时的雷锋已经是一名解放军战士,离开了原来的工厂。
“昨天我向于助理员请好了假,去辽阳化工厂看我原来的厂领导和工人。今天早上从沈阳乘火车到了辽阳市。因没赶上火车,我到了辽阳市武装部,见到了于政委。他像父亲一样,左手握着我的手,右手抚摸着我的头,微笑地说:‘小雷锋,我昨天在日记本子里还看到了你以前给我的那张相片,我还想起了你,真想不到你今天来这里。’他带我到办公室,亲切地问我在部队的情况,我激动地向首长汇报了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情况。于政委听了说:‘好,应当好好干,把自己的力量献给党的事业。’八点钟了,他送我到车站。下午七点钟,我乘火车到了安平,七点半钟就到了我原来的工厂——焦化厂。
“我走进党总支办公室,熊书记、李书记、吴厂长看见是我回来了,真是高兴。我也非常兴奋,好像见到了自己的亲人一样。他们真是热情的招待,给我倒茶,还给我做了饺子和鱼吃,把我安置在一间很温暖的房子里睡觉;还带我到厂内参观了现代化的机器生产。我见到了许多以前和我在一起工作的同志,感到高兴万分。他们有的还介绍了生产情况。我看到新建的焦炉都出焦了,想起自己为这焦炉的建筑贡献过一滴汗水,从心眼里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
遗憾的是,今天的人们似乎失去了表达感恩的热情和能力。2007年夏天的时候,作者偶然间看到这样一则新闻:在湖北襄樊市总工会、市女企业家协会联合举行的第九次“金秋助学”活动中,主办方宣布:5名贫困大学生被取消继续受助的资格。1年前,在“金秋助学”活动中19位女企业家与22名贫困大学生结成帮扶对子,承诺4年内每人每年资助1000元至3000元不等。入学前,该市总工会给每名受助大学生及其家长发了一封信,希望他们抽空给资助者写封信,汇报一下学习生活情况。
但一年多来,部分受助大学生的表现令人失望,其中三分之二的人未给资助者写信,有一名男生倒是给资助者写过一封短信,但信中只是一个劲地强调其家庭如何困难,希望资助者再次慷慨解囊,通篇连个“谢谢”都没说,让资助者心里很不是滋味。该市总工会再次组织女企业家们捐赠时,部分女企业家表示“不愿再资助无情贫困生”,结果22名贫困大学生中只有17人再度获得资助。
之所以造成这样尴尬的局面,与部分贫困生心理上“极度自尊又极度自卑”,缺乏一种正确对待他人和社会的“阳光心态”有关,同时也是因为当事人缺乏起码的感恩之心。有的学生竟自以为“成绩好,获资助是理所当然的”。那些取消了资助的企业家做得过分吗?应该说这是人之常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也就没有资格接受别人的帮助。
同时,我们也相信其中部分学生并非心中没有一份感激之情,只是他们不懂得如何去表达。没有感恩之心和虽然有感恩的心却不能表达出来,结果是一样的。人们不会读心术,如果当事人不自己把那份深切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施以恩惠的人只能这样想:自己虽然付出了,却连一句感激的话都得不到,这是一个冷漠的、不值得帮助的人。
说到这里,作者想起现在的老板与员工的关系。一些人把这种关系看成是一种冷冰冰的交易关系。在我们身边,也总有一些人喜欢去恶意地谈论和揣测自己的上司、老板,不停地抱怨公司的环境不好、老板的水平太低、同事的素质太差、给的工资太少等。但大家是否想过,正是老板用自己的出资组建了这家企业,为员工们提供了一个发挥自己才能的平台,也使大家有了一份生存的保障。
为什么我们能够大度地原谅一个陌生人的冒犯,却对和自己朝夕相处的老板一句批评的话或者一个失误耿耿于怀呢?为什么我们可以为一个陌路人所给予自己的点滴帮助而感激不尽,却漠视为自己发薪水的老板的恩惠,将自己在公司里所得到的一切都视之为理所当然,还犹嫌不足呢?
雷锋说过这样的话:“同志,你是否意识到您的一切生活在幸福之中?可能意识不到,也可能意识到了。当您能吃一顿饱饭,穿上一套衣服,能当家作主,自由地生活,你有如何感觉呢?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感。”这就是雷锋对生活的感受,也是他感恩之心的来源。我们不时也应该这样问问自己,对那些给了我们生活保障的人表达一下自己的感激之情。
三、“以实际行动来感恩”的雷锋
雷锋参加工作之后,时刻提醒着自己,“回顾十多年前,我还是一个穷苦的孤儿,吃不饱,穿不暖,过着饥寒交迫的苦日子。”因此,他无比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忘我地工作,“以实际行动来感恩。”
在雷锋的日记里,记录了这样一件事:“今天是春节假期的第四天,吃早饭的时候,连值班说:‘上午九点集合到和平俱乐部看电影。’有一个同志问了一句:‘是什么片子?’他说:‘是《昆仑铁骑》。’大家都说:‘好极了,可不要错过这个机会。’我一边吃饭,一边想:春节五天假期过完了,19号就要开始冬训。为了响应党的号召,支援农业第一线,争取今年农业大丰收,我还是去多积点肥,支援人民公社,这样做有两个好处。第一,以实际行动支援农业,对社员们是一个鼓舞,同时也更密切了军民关系。第二,替居民搞了卫生。因小孩在屋前屋后拉了很多大粪,看起来脏得很,我去把大粪捡起来,给居民把地扫干净,这真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既搞了卫生又积了肥。
说干就干,我推着手推车,拿着铁锹和粪筐,走到了望花区北后屯,看见了工人住宅的屋前屋后有很多一小堆一小堆的粪便,我便立刻捡了起来。一位老大爷从宿舍里出来,很惊奇地问我:‘军人同志,你们过节还不休息么?’我回答说:‘响应党的号召,捡点大粪,支援农业,争取今年大丰收嘛。’那位老大爷点点头,笑着说:‘好啊好啊,你真想得周到,过年也不歇着,捡大粪送给公社,这得好好地表扬啦,这种精神也值得大伙儿学习呀。’我对老大爷说:支援人民公社,这是我应尽的义务。’那位老大爷很热情地叫我到他家里去休息一会儿,我谢了谢他老人家的好意,推着车子走了。到了下午2点钟,我捡了满满一车粪,送给了望花区工农人民公社。人民公社的负责同志们都很受感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