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坪自族普米族自治县概况

分類: 图书,地图/地理,国家(地区)概况,
作者: 《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编写
出 版 社: 民族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3-1字数: 248000版次: 1页数: 280印刷时间: 2008/03/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105085668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是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辑委员会主持编辑的《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一。 为了介绍各民族自治地方的基本情况,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促进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四化建设,特编辑出版《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主要内容包括:各自治地方的行政区划、自然资源、民族分布、历史发展、政权建设、社会变革、经济文化以及名胜古迹、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本《丛书》的出版,对于各民族之间的互相了解,互相学习,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种,主要介绍了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的基本概况。
目录
第一章地理环境
第一节 自然环境
一、地理位置
二、地质地貌
三、气候特征
第二节物产资源
一、土地资源
二、矿产资源
三、森林资源
四、水能资源
五、草场资源
六、野生动物资源
七、花卉资源
八、药材资源
九、食用菌资源
第三节人口与民族
一、人 口
二、民 族
第四节行政区划
第五节名胜古迹
第二章历史沿革与社会变革
第一节 历代行政区划设置
第二节人民政权的建立
第三节土地改革
第四节社会主义改造
第五节 改革开放
第三章民族区域自治
第一节 自治县的建立
第二节 自治机关的建设
一、人民代表大会
二、自治县人民政府
三、培养民族干部
第三节 法制建设
一、加强民族立法工作
二、加强法律宣传与普及工作
三、加强执法检查与监督工作
第四节 民族关系
一、各民族政治上的平等关系日益巩固
二、各民族经济上的交往日益加强
三、各民族文化上的共融现象增多
四、各民族间通婚现象普遍
五、涌现了大批民族团结模范集体和个人
第五节人民生活
第四章农业
第一节农业
一、种植业发展
二、农田基本建设
……
第五章 工业
第六章 交通通信
第七章 财政金融
第八章 贸易
第九章 旅游
第十章 对外开放
第十一章 社会事业
第十二章 城乡建设
第十三章 环境保护
后记
修订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地理环境
第一节自然环境
一、地理位置
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6°06′-27°04′,东经98058′-98°38′,东西最大横距68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17公里,国土面积4386.46平方公里。东北与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为邻,东部与剑川县接壤,南接云龙县,西部由南向北分别与泸水县、福贡县接壤,北面紧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境内海拔在1360~4435.4米之间,相对高差3075.4米。县城金顶距州府六库207公里,距省会昆明589公里。年平均气温11.1℃,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
二、地质地貌
兰坪境内地层除震旦系、寒武系缺失外,自前寒武系至第四系均有分布。其中以中生界地层最为发育,其次是新生界和古生界地层。西部澜沧江沿岸仅有少量石炭系、二迭系及时代不明的变质岩系分布,三迭系一白垩系地层遍布于澜沧江沿岸广大地区。第三系主要分布于境内中部和东部,发育较全。此外,在中、东部的山间槽地及河流沿岸则发育着第四系地层。
在岩性的组成上,主要以灰岩、泥岩、砂岩、页岩、流纹岩、砂石、黏土和各种沉积物组成。
在地质构造上,兰坪处于著名的青海、西藏、缅甸、印度一尼泊尔巨型“歹”字形构造体系东支中段偏北,与三江地槽褶皱系的西部维西褶皱带中的兰坪一思茅中拗陷北部收敛部位,一系列南北向及北偏西向构造的影响下,在境内开始呈现出散开状态,形成了以北偏西向与南北向为主体的区域性构造基本骨架。加之受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的强烈影响、澜沧江水系的侵蚀、河谷地形的发育,造成境内峰峦叠嶂、谷深峡长、东高西低、南矮北高的多种不同的构造地貌类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