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边苗族自治县概况

分類: 图书,地图/地理,国家(地区)概况,
作者: 《屏边苗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编写
出 版 社: 民族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4-1字数: 190000版次: 1页数: 226印刷时间: 2008/04/01开本: 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10508578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前个版本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本次修订,在基本保持原貌,统一体例、版本,增加新内容的总原则下,以补为主,重点补充改革开放以来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内容,它将更全面系统地反映当地历史、地理、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展示山川风貌、物产资源、建设成就和发展前景。该书的问世,对于增进各方面对民族自治地方以及各民族的了解,促进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受到了各方面的欢迎和好评。
目录
第一章 地理环境
第一节 自然环境
一、地质地貌
二、山川河流
三、气候特征
第二节 资源物产
第三节 人口与民族
一、人口
二、民族
第四节 行政区划
第五节 名胜古迹
第二章 历史沿革与社会变革
第一节 历代行政区划设置
第二节 人民政权的建立
第三节 土地改革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改造
第五节 改革开放
第三章 民族区域自治
第一节 自治地方的建立
第二节 自治机关建设
第三节 民族法制建设
第四节 民族关系
第五节 人民生活
第四章 农业
第一节 种植业
第二节 特色农业
第三节 林业
一、森林资源开发利用
二、造林绿化
三、森林资源保护
四、退耕还林工程
第四节 畜牧业
第五节 水利
第五章 工业
第一节 工业企业
第二节 电力矿产工业
一、电力
二、矿业
第三节 特色工业
第四节 民族传统工业
第六章 交通与通信
第一节 铁路
第二节 公路
第三节 邮政
第四节 电信
第七章 财政金融
第一节 财政
第二节 税收
第三节 金融
第四节 保险
第八章 贸易
第一节 国内贸易
第二节 民族贸易
一、贸易政策
二、扶持商品生产
第九章 旅游
第一节 旅游资源
一、自然旅游资源
二、人文资源
第二节 旅游景点
第三节 旅游服务
一、旅游环境
二、接待条件
三、旅游路线
四、屏边购物、名特食品
第四节 旅游经济
第十章 对外开放
第一节 招商引资
第二节 对外经济协作
第十一章 社会事业
第一节 教育
第二节 科学技术
第三节 文化艺术
一、文艺工作
二、民间文学艺术
第四节 广播电视
第五节 体育
第六节 医疗卫生
第七节 民族医药
第八节 社会保障
第十二章 城乡建设
第一节 县城建设
第二节 乡镇建设
第十三章 环境保护
第一节 环境保护面临挑战
第二节 环境保护措施
后记
修订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地理环境
第一节自然环境
从云南省省会昆明出发,沿326国道蜿蜒南下341千米便到达一个高山叠翠、万树葱茏的苗族自治地方——屏边。位于哀牢山南段之中的屏边,有着自己奇峻秀丽的姿色,是国家农村小水电电气化县、国家和云南省林业县、云南省无毒县、民族团结进步县。
屏边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东南部一个美丽的地方。全县国土面积1906.2平方千米,位于东经103度24’—103度58’、北纬22度49’—— 23度23’之间。东面与文山、马关两县相望,南面和西南面同河口瑶族自治县接壤,西南和个旧市相望,北和西北与蒙自县紧靠。
一、地质地貌
屏边位于云贵高原南缘,地势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倾斜。地质自猫猫头起至马卫一带为远古代震旦系屏边群的板岩、粉砂岩、细砂岩;新现乡水田村委会起至自河乡大水沟村委会一带为寒武纪沉积的板岩、粉砂岩、沙砾岩。岩溶地貌地区是寒武纪石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鲕岩夹粉砂岩、页岩。底咪村委会、水塘村委会、坐斗村委会一带有大理石岩。新现河以西分布着玄武岩、粗玄武岩、玄武质凝灰岩。由于第三纪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到屏边县境内,使小尖山脚下火山喷发,自团山以下震旦系屏边群的岩石被白橄榄榴辉石岩所覆盖,蜂窝石为喷出的白榴玄武岩。地形极其复杂,重峦叠嶂,沟谷纵横,“V”形谷众多。以哀牢山脉为主要的山系,在南溪河、新现河的冲刷、切割影响下,形成“四河”、“三梁”、“六面坡”从北至南纵贯全境。由于南溪河从北至南在县境中部的冲刷、切割,全县分成东西两大部分。南溪河以东的白河、白云、和平、新华乡及湾塘部分地区、处于南溪河与那木果河交汇的大型“V”形谷中称为河东片区。湾塘部分地区和玉屏、新现两个乡的部分地区为河西片区。全县为岩溶地貌,裸岩、石山、陡岩较多,岩溶地貌明显,有溶洞、峰林、钟形石山、地堑、天生桥、石芽等。由于东部岩溶地貌发育比较明显,地表干旱缺水,生产条件次于西部,旱地东部多于西部,水稻田西部多于东部。新现乡为断陷盆地。阿季伍西南部的团坡为火山,有火山锥兼火山口。屏边的岩溶,使全县地形高低悬殊较大,位于红星村委会海拔2590米的巴巴山为最高山峰,海拔154米的三岔河谷地为最低点,相对高差2436米,山地面积占99%。海拔1000米—1600米的范围内,是全县居民居住及农耕活动的主要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