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涧彝族自治县概况

分類: 图书,地图/地理,国家(地区)概况,
作者: 《南漳彝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编写
出 版 社: 民族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4-1字数: 261000版次: 1页数: 277印刷时间: 2008/04/01开本: 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105085804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是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辑委员会主持编辑的《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一。 为了介绍各民族自治地方的基本情况,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促进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四化建设,特编辑出版《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主要内容包括:各自治地方的行政区划、自然资源、民族分布、历史发展、政权建设、社会变革、经济文化以及名胜古迹、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本《丛书》的出版,对于各民族之间的互相了解,互相学习,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种,主要介绍了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的基本概况。
目录
第一章地理环境
第一节 自然环境
一、地理位置
二、地形地貌
三、山脉河流
四、气候特征
第二节物产资源
一、土地土壤
二、动植物资源
三、矿产资源
第三节 人口与民族
一、彝族
二、回族
三、苗族
四、布朗族
五、傈僳族
六、其他民族
第四节行政区划
第五节 名胜古迹
一、古文化遗址
二、古墓地
三、古建筑及纪念设施
四、古津梁与古驿道
五、碑刻石碣录
第二章历史沿革与社会变革
第一节 历代行政区划设置
第二节人民政权的建立
第三节 土地改革
第四节社会主义改造
第五节改革开放
一、经济体制改革
二、政治体制改革
第三章民族区域自治
第一节 自治县的建立
第二节 自治机关的建设
一、自治县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二、自治县人大常委会
三、自治县人民政府
第三节 法制建设
一、民族立法
二、开展普法工作
三、执法检查与监督
第四节 民族关系
一、消除民族歧视,促进民族平等
二、疏通民族关系,增进民族团结
……
第四章农业
第五章工业
第六章交通通信
第七章财税金融
第八章贸易
第九章旅游
第十章对外开放
第十一章社会事业
第十二章城乡建设
第十三章环境保护
后记
修订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地理环境
第一节 自然环境
一、地理位置
二、地形地貌
南涧县的地形以山地为主,大部分地区山高、谷深、坡陡。按山地的形态归类,属高中山地区。
山河相间,纵横排列。县内有许多高耸的山岭和深切的河谷。它们相间分布,纵贯县境。南部自东而西有礼社江、哀牢山、石洞寺河、无量山、公郎河、瓦郎山和黑惠江;北部自西向东有菜子山、乐秋河、芹菜塘山、巍山河与太极顶山。整个地势由中南部向东北、西南逐渐降低,河流多沿断层发育,雨量丰富,河流水量较大,强烈的下切作用形成许多幽深山谷。县内地形属滇南帚状山脉区,因而山河皆由中部向东、南、西三面呈放射状散开。
山高谷深,雄峰对峙。县内由于流水切割剧烈,高差悬殊,山岭与河谷之间的相对高差很大,谷底海拔一般在1300~1800米,而山岭海拔则常在2000米以上。畔密山与公郎河入江口处高差达1883米,与公郎高差达1269米;太极顶与巍山河谷高差达1711米;哀牢山脉的公大岭子与小河底高差也达846米。各大河流在许多地段形成山势陡峻的“V”形峡谷;各条山脉蜿蜒起伏,将一座座山峰连珠成串。“仰望山接天,俯看河如线”是对县境内山河形势的形象描绘。
根据地貌的成因和形态、县内的地表形态,可分为侵蚀构造地貌、侵蚀堆积地貌、剥蚀地貌、断块山地貌和岩溶地貌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