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精神二象性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哲学理论,
作者: 林德宏 著
出 版 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5-1字数:版次: 1页数: 686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305054280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由38篇已发表的文章和27篇未发表的文稿构成,是作者40多年哲学思索的一个小结。书中具体收录了:《物质精神二象性概述》、《物本主义不是唯物主义》、《道德作用“软弱”的原因与克服途径》、《恩格斯自然哲学新世纪》、《相对论:爱因斯坦的“自由发明”》等作品。
目录
第一章 人:物质精神二象性的统一
一、物质精神二象性概述
二、人:物质精神二象性
三、一元性二象性多样性
四、哲学基本问题应包括三个方面
五、唯心主义的失误
六、我为什么是我
七、人的动物性
八、物质概念的几点思考
九、物质与物
十、人与物关系的初步讨论
十一、物本主义不是唯物主义
十二、“以人为本”刍议
十三、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
十四、科技高峰与道德底线
十五、恶增定律
十六、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十七、道德作用“软弱”的原因与克服途径
第二章 人工自然:自然的物质性与人的精神性的结合
一、恩格斯自然哲学新世纪
二、自然观的变革
三、自然哲学研究的新构想
四、改造自然与保护自然
第三章 科学:从物质到精神
一、科学认识的本质
二、科学认识模式刍议
三、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四、无限性的量与质
五、模型与预言
六、科学就是想象
七、相对论:爱因斯坦的“自由发明”
八、儿童的哲学世界
九、从“旁观者”到“观察者”
十、实验:一种人工自然的建构
十一、谈认识“本来面貌”
十二、评科学的超验趋势
十三、实践的新形式
十四、地外文明与我们的科学认识
十五、社会科学:复杂性的科学
十六、试论社会科学方法向自然科学的渗透
第四章 思想史:从精神到精神
一、我所理解的科学思想史
二、思想史与思想家
三、匡亚明的中国思想史研究纲领
四、认真研究中国科学家的科学思想
五、关于科学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六、李约瑟的道路
七、狄德罗的运动观
八、神话中的树与蛋
九、时空概念的本质与起源
十、合理性研究刍议
十一、规则及其哲学意义
十二、技术、科学与哲学的进步
十三、评矛盾的二体性与发展的三阶段
第五章 技术:从精神到物质
一、从自然生存到技术生存
二、技术生存的内在矛盾
三、技术与人性
四、人与技术关系的演变
五、可能与不可能
六、技术的幻想:时间旅行
七、“双刃剑”解读
八、评人的“非人化”
九、人体技术向人的二象性的挑战
十、关于社会对技术的必要约束
十一、技术发展不是越快越好
十二、科技哲学与人类未来的命运
十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整合
十四、联结与沟通
十五、自然辩证法 我生命的主旋律
书摘插图
第一章人:物质精神二象性的统一
人既是物质实体,又是精神主体。人的物质性与精神性既互相排斥,又互相补充。人的世界也具有物质精神二象性。人的本质问题,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应增加第三方面:精神能否转化为物质。人与物的关系实质上是精神与物质的关系,是从人的角度表述的哲学基本问题。应对物质与物作出界定。人之初,性本物,即动物性。对物的崇拜是物本主义,物本主义不是唯物主义。本体论的唯物主义应同价值论的人本主义相结合,这才是完整的世界观。道德冲突的实质是人的物质性与精神性的冲突。物的功能迅速提高,人的道德却徘徊不前。这是人类的智慧与道德的“精神分裂症”。
一、物质精神二象性概述
(一)二象性提法的由来
人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一个很重要又很复杂的问题。
在宇宙万物中,唯有人既有血肉之躯,又有思想、观念。恩格斯说世界有自然、社会和思维三大领域。唯有人存在于这三大领域之中,并且是这三大领域的结合点。唯有人能使物质转化为精神,精神转化为物质。人的存在乃是宇宙的奇迹。
如何从哲学上概括人的这些本质特点?我认为哲学的基本问题也应当是人的本质问题。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既然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那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就是人的本质。我们无法想象离开了哲学基本问题,我们能从哲学上把握人的本质。
那又应当如何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上来概括人的本质呢?我的看法是:人既是物质实体,又是精神主体,是物质与精神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结晶。人有双重本质、双重生命、双重需要、双重力量、双重创造。二者相互促进又不可相互取代,二者既协调又不协调,成为矛盾的双方。单独从物质性或单独从精神性来理解人都是片面的。人的物质性与精神性互补。我把人的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称为物质与精神二象性。
“象”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有象征、现象的意思。《易系辞下》:“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管子七法》:“论材审用,不知象不可。”《易系辞上》:“两仪生四象。”“四象”指春夏秋冬四季,或指水、火、木、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