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协和万邦"到建设"和谐世界"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底蕴与现实追求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中国政治 ,
作者: 杨发喜著
出 版 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6-1字数:版次: 1页数: 328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010071008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和谐世界是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理念,它传承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深厚底蕴,它的提出全面启动了中国建设软实力的进程,任何一个世界强国地位的确立,不仅仅需要硬实力,也需要具备相应的软实力。我们国家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要下气力进一步增强软实力的新阶段,或者说到了一个下力气来发掘我们软实力巨大潜力的新阶段。
——王毅(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
本书运用丰富的历史资料,深入阐述了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科学继承和发扬,有史有论,是在国际政治领域建设中国思维主体性的可贵尝试,它从根本上回应了国际社会对中国今后走向的普遍关切。是值得所有想深入了解中国外交战略精髓的外国外交官和学者们认真一读的一本好书。
——粱守德(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理事长)
要敢与西方展开政治观念竞争,如果没有竞争的自信和勇气,我们的文明没有前途。当然竞争并不代表就是完全对立而不要相互借鉴,更不是发动意识形态的冷战。要实事求是地总结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和生存方式,给出关于“中国道路”或者“中国模式”的让知识界信服的阐述和理论解释。这无论对于中国自身发展,还是全人类共同发展都是极为有益的。
——潘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内容简介
在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渴望和平、追求和谐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这种精神特征表现在外交行动上就是以尚德不尚武为价值取向的“协和万邦”的历史传统。本书以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为线索,以长城、科举制度、“杯酒释兵权”、外交上的朝贡制度以及近代洋务运动等历史实践为个案,具体分析了“协和万邦”是如何贯彻于中国人的政治、军事、外交历史实践中的,从而指出它确实是有实践基础的历史传统。
“协和万邦”历史传统对当代中国和平外交同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确立以及建国以来中国对诸多外交事件的处理过程为例证明了中国人的“协和万邦”传统是经过历史发展考验的。最后,本书深入阐述了建设和谐世界的历史传统、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从而为海内外破译中国“和为贵”、“和而不同”文化密码提供启发性思考。
作者简介
杨发喜,963年12月生,江苏淮阴人。1980-1984年就读于苏州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9-1991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硕士研究生班;1995年考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1998年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共中央主办《求是》杂志国际编辑部副主任。同时兼任北京大学国际和平与安全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对外战略研究中心、河南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主要从事国际政治、中国外交理论与政策研究。曾参与多部书稿写作和重点课题研究,并在国内重要刊物发表多篇论文。
目录
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代序言)
国际政治研究需要突出中国思维的主体性(序二)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西方理论的困境
三、本书的基本观点
第一章 中国尚德不尚武思想观念的形成
第一节概念:中国尚德不尚武思想
第二节缘起:禅让制与周公制礼
一、禅让制及传说
二、周公制礼及其影响
第三节挑战:春秋无义战与秦的统一
一、春秋无义战
二、秦朝的统一及其原因
第四节发展:暴秦覆亡与儒术独尊
一、秦朝的覆亡及其教训
二、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的确立
第二章 中国尚德不尚武思想的历史实践
第一节长城与无兵的文化
一、长城与中国防御性政策
二、无兵的文化
第二节科举制度与“杯酒释兵权”
一、科举制度
二、“杯酒释兵权”的含义和影响
第三节协和万邦与朝贡制度
一、协和万邦
二、朝贡制度的理论与现实
第四节洋务运动与中体西用
一、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
二、洋务运动的经过及评价
三、关于“中体西用”的思考
第三章尚德不尚武历史传统与中国当代和平外交(上)
第一节抗美援朝与保家卫国
一、新中国受到美国的侵略和威胁
二、中国和平外交努力归于无效
三、抗美援朝决策的道义基础
四、中国民族牺牲精神赢得了巨大的
国际威望
第二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尚德不尚武
第四章尚德不尚武历史传统与中国当代和平外交(下)
第五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国际政治研究需要突出中国思维的主体性(序二)
中国是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中华文化是一种注重和平、和谐、互利、合作的文化。其本质特点是:(1)“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天下为公”、“四海之内皆兄弟”;(3)“宽容”、“大度”、“海纳百川”。600年前,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船队“七下西洋”,远涉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带去的是茶叶、瓷器、丝绸、工艺,没有侵占别国一寸土地,带给世界的是和平与文明,充分反映古代中国与有关国家和人民加强交流的诚意和善心。当时,从事中西文化交流的外国先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就说过:“如果我们停下来想一想,就会觉得非常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样一个几乎具有无数人口和无限幅员的国家,而各种物产又极为丰富,虽然他们有装备精良的陆军和海军,很容易征服邻近的国家,但他们的皇上和人民却从未想过要发动侵略战争。他们很满足于自己已有的东西,没有征服的野心。在这方面,他们和欧洲人很不相同……我仔细研究了中国长达4000多年的历史,我不得不承认我从未见到有这类征服的记载,也没听说过他们扩张国界。”①
时代在发展,世界在变化,中国在前进。21世纪将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世纪,是一个继往开来、奋力开拓的大时代。大时代需要大外交,大外交需要大视野。大视野需要有宽广的世界眼光,也需要深邃的历史视角。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反映了中国既具有把握世界形势发展变化的大视野,也具有传承历史文明的创新智慧。以人为本,以诚为重,以信为先,以和为贵,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君子和而不同,等等。中国搞改革开放并没有忘掉老祖宗的宝贵教诲,相反却使它们在新时代达到新的发挥和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