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病位类方解

分類: 图书,医学,中医学,中医临床,
作者: 冯世纶,张长恩 主编
出 版 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1字数: 251000版次: 1页数: 329印刷时间: 2008/07/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9117590包装: 精装编辑推荐
有人问:经方虽验,但为数太少,又何足以应万变之病?诚然,病症多变,若为每证各设一方,即多至千万数,恐亦难足于用,须知,经方虽少,但类既全而法亦备,类者,即为证的类训别;法者即适证的治方,若医者于此心中有数,随证候之出入变化,或加减、或合方,自可取用不尽。我久于此道,所述概属亲身体会,不敢有所虚构,以误后人,由于个人水平有限,缺点错误在所难免,请同志们勿与批评指正是幸。
--胡希恕
对《伤寒论》的条文,内容进行解析,是胡希恕先生研究《伤寒论》的主要方法,是脚踏实地,紧密结合临床,届时六经实质、探明经方理论体系的必经之路。
胡希恕先生认为,《伤寒论》的六经不同于《内经》的六经,《伤寒论》的六经来自八纲,是独特的经方理论体系。根据临床实际与治验心得,自编讲义,对《伤寒论》六经和方证的实质,给予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对《伤寒论》的名方名法进行了学可致用的分析,使一部来源于临证的《伤寒论》,真正熔入临床实践。本书是根据胡希恕先生的笔记整理而成,全书以病位类方,探求以六经类方,展示了胡希恕先生研究经方的思路和成果。它无疑是当今经方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内容简介
胡希恕先生是我国著名《伤寒论》研究家、中医教育家、临床实践家,是中医经方派的一代宗师。无论是年轻学习中医时,还是20世纪50年代主办中医学校时,或是在北京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任教时,皆全力研究和讲授《伤寒论》。此前整理了胡希恕先生对经方的研究经验,分别出版了《经方传真》《经方传灯》《张仲景用方解析》《中国汤液经方》《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解读张仲景医学》等书,基本展示了胡希恕先生对经方《伤寒论》的研究成果、学术特点。本书则向读者展现胡希先生对经方以病位类方的探讨。几本书互参解读,将有助于经方理论、方证的研究、发展,有助于解读《伤寒论》。本书适合临床医师、中医研究者和爱好者学习使用。
作者简介
冯世纶:教师提出《伤寒》“是辩证而不是辩病”、“是于患病机的症状证侯反应上,探索治病的方法”,这是学习胡希先生学术思想的入眼处。
目录
第1章中医辨证施治概论
第一节前言
第二节六经和八纲
一、八纲
二、六经
第三节脉诊
一、脉象概论
二、诊脉和辨脉
第四节食、水、瘀血的毒害
一、食毒
二、水毒
三、瘀血
第五节论方证
第六节治则简介
第七节 辨证施治实质
第2章表证类方
第一节表证概论
第二节桂枝汤类
一、桂枝汤
二、桂枝加桂汤
三、桂枝加葛根汤
四、瓜蒌桂枝汤
五、桂枝加黄芪汤
六、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
七、桂枝加附子汤
八、桂枝加人参汤
九、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十、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十一、桂枝加芍药汤
十二、桂枝加大黄汤
十三、小建中汤
十四、当归建中汤
十五、黄芪建中汤
十六、黄芪桂枝五物汤
十七、桂枝去芍药汤
十八、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十九、桂枝附子汤
……
第3章里证类方
第4章半表半里证类方
后记
书摘插图
第1章中医辩证施治概论
第一节前言
中医治病,辨证而不辨病,故称这种治病的方法为辨证施治,亦称辨证论治,我认为称辨证施治为妥。中医之所以辨证而不辨病,这与它的发展历史分不开,因为中医的发展远在数千年前的古代,当时既没有进步科学的依据,又没有精良器械的利用,故不可能有如近代西医面向病变的实质和致病的因素以求诊断和治疗,而只能不凭借人们的自然官能,于患病机体的症状证候反应上,探索治病的方法。中医所称的症状和证,是指人若有了病,就常有自觉和他觉的一些异于健康时的现象反映出来,对于种异于健康时的现象,即称之为症状,例如头痛、腹痛、眩晕、呕吐、发热、恶寒、脉浮、脉数……,不论什么病和致病的因素,但罹病机体的症状往往以—般的类型反应出来,中医对此一般的类型即名之证,如六经中的三阳三阴,八纲中的表、里、阴、阳、寒、热、虚、实以及各式各样的方证均属之。经过千百年的长久时间和亿万计的广多人体,观察再观察,实践再实践,不但促进了四诊的进步、药物的应用和方剂配制的发达,而且对于万变的疾病,亦总结出如八纲六经等—般规律反应,并于此—般规律反应的基础上,更总结出种种通治—般疾病的验方,它是我们无数的医学祖先(实即广大劳动人民),于长久的疾病斗争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大奇绩,所谓《伊尹汤液经》(《汤液经法》简称《汤液》)即此总结的最早典籍,不过这亦和《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黄帝内经》(简称《内经》)一样,均属为封建势力服务的学者,歪曲历史的妄言,把广大人民的劳动成果,均一一记在帝王宰相们的功德帐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