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冰鉴正解

冰鉴正解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管理,一般管理学,管理学,

作者: (清)曾国藩原著,常峰瑞点评

出 版 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1字数: 310000版次: 1页数: 288印刷时间: 2008/07/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2116924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古本《冰鉴》共七篇,本书全予收入,读者可以读到一部完整的《冰鉴》。

有人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那就是《曾国藩家书》。其实传下来的有两套,另一套是曾国藩看相的学问——《冰鉴》这一部书。

——摘自南怀瑾《论语别裁》

凡有重要人事安排,他必先招榜上有名者,观察其相貌气色,然后再做选用与否的决定。其相人之法得自曾国藩学说之处甚多。曾国藩著有《冰鉴》一书,是谈气观相的一代宗师。据说蒋纬国在担任三军大学校长期间,《冰鉴》一书曾被指定为学生重要参考书籍。

——摘自《蒋氏王朝兴衰史》

遇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毛泽东 1917年8月23日《致黎锦熙书》

内容简介

《冰鉴》原文虽然只有2269字,但在考辨人才上,“一身精神,具乎两目”,有开门见山的效果。全文分七篇,其中第一篇“神骨”前三讲、第二篇“刚柔”第三讲、第四篇“隋态”全部,颇有实用价值,也有深厚的现实基础与科学精神,是人力资源中国化、本土化的绝好教材,对国家、政府、军队、企业等各级领导者识别、储备、选拔、培养人才大有帮助。 古本《冰鉴》共七篇,本书全予收入,读者可以读到一部完整的《冰鉴》。

作者简介

曾国藩(1811—1872),湖南人,晚清重臣,湘军创建者,洋务派领袖。他帮清朝镇压了太平天国,也改变了清朝的权力结构,内轻而外重,无力控制地方。潮朝之亡,当始于曾国藩。他一生不爱财,不怕死,努力做清官,做名臣,是儒家最后一个圣人,也是儒家最后一样榜样。他杀人如麻,办外交又过于软弱,还被骂为卖国贼、刽子手、伪君子。

关于做人做事,他反复强调:功可强成,名可强立;故男儿自立,须有倔强之气;男儿以懦弱无刚为大耻,好汉打掉牙和血吞;人苟能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楞为,何必借助人;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传世的作品有《曾国藩全集》,全三十册,而以《曾国藩家书》、《冰鉴》影响最大。

目录

出版说明

编者序

第一篇 神骨

第二篇 刚柔

第三篇 容貌

第四篇 情态

第五篇 须眉

第六篇 声音

第七篇 气色

附录一 “勉强”

附录二 “培养”

附录三 曾国藩论人才

书摘插图

第一篇 神骨

第一讲 神骨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一身骨相,具乎面部

他家兼论形骸

文人先观神骨

【原典】

语云:“脱谷为糠,其髓斯①存。”神②之谓也。“山骞③不崩,惟石为镇④。”骨之谓也。一身精神,具乎⑤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他家兼论形骸⑥,文人先观神骨。开门见山,此为第一。

【注释】

①斯:语气助词,无实义。

②神:与“精神”一词不完全相同,除了有精力旺盛的意思之外,更多的还包括一个人经由学识、阅历、意志等而形成的智慧性光芒,是生命力、行动力、意志力和创造力的综合显现,主要从眼神中流露出来。

③骞(qian):拔去,引申为损、亏,这里可理解为土石脱落。

④镇:用力压以维持稳定,这里指依靠岩石支撑而保持稳固。

⑤具乎:集中于,体现于。

⑥形骸:身形体态。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兰亭集序》:“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文大意】

俗话说,“稻谷蜕皮变成糠,留下来的是精华”,这是在说“神”。俗话又说,“泥土流失山不倒,就靠岩石作支撑”,这是在说“骨”。一身精神都在眼睛里,一身骨相都在面孔上。农、工、商、兵既要考察精神,也要考察形貌,文人则主要考察“神”“骨”。开门见山,此为第一要诀。

【点评】

本章开门见山,就说“文人先观神骨”,似乎表明了作者的某种倾向——把文人作为《冰鉴》的主要对象。

古代社会,士、农、工、商四等人物,士列第一,士即读书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话也表明,读书人地位高,代表一种身份。尤其清朝以来,科举考试是汉人谋求富贵荣华的主要途径,因而读书人越发受到尊敬。再者,穷人家的孩子很难读得起书,女孩子又不让读,读书人就更少了,当然容易受到尊重。读书人凭借他们对经、史、子、集的深入了解,从而掌握了一种特殊的历史资源。这种资源是他们升官发财的工具,可以帮助君王治理国家,也可以帮助人民造反打天下。这就是古代文人——“士”这个特殊阶级的生存背景。

曾国藩二十七岁考中进士,快满三十六周岁(一般说三十七岁)时成为正二品高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正二品)。他以文人、文臣、文官的身份带兵打仗,书生特征显著,终其一生,手不释卷,还有典型的儒缓毛病,做什么都慢吞吞的,说自己生性鲁钝,别人顷刻间办好的事,他“沉吟数时不能了”,连好朋友都嘲笑他“儒缓不及事”。受他的书生气质影响,以他为旗帜的湘军、淮军及洋务集团,其重要成员三分之二都是书生。有学者曾列出一个曾国藩集团主要成员名单,总共240人,其中159人是书生,比例为66.25%①。正是这个以书生为骨干的政治、军事集团,把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镇压下去了。

如此一来,有人说《冰鉴》是曾国藩写的,也就有相当的理由。《冰鉴》以文人为研究重点,曾国藩以文人带兵,又多以书生为骨干②,还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有读书可以变化气质”,这些都可与“文人先观神骨”联系起来。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这十六个字可谓《冰鉴》一书的精华。参透十六字,就可以说掌握了《冰鉴》的精髓。

读书到相当程度,他头面上的气质与其他人有不同,仿佛若有光,这是神的一种表现。在经纶事务中成长,历经风雨变幻的考验,气质神态又有不同,这也是神的一种表现。神是藏于形之内的,形也就是容貌,尤其是眼睛。神与眼睛的关系就像光与太阳。神通过眼睛外现出来,犹如光出自太阳,神藏于目之中,犹如光存于太阳内。

书读进去了,是一种气功态。换句话说,读书人长期在练气功,质与常人也有不同。但他们当中有心怀邪念的小人,也有落井下石、拐骗别人妻女财物的不义之徒,在文儒雅士、谦谦君子的面纱掩盖下,该如何识别呢?

主要察神。心有所动,眼神会流露变化。不论神光内敛、锋芒外显,神所传递的心性正邪、智慧贤愚,都是掩盖不了的,一如云层中的阳光,区别只在于会不会鉴识。

这就是《冰鉴》讲的“文人先观神骨,开门见山,此为第一”,门一打开,山的幽深伏藏、奇伟雄姿自然一目了然。察神,犹如推开大门,门一开,就能看到这个人的心性、才干。

①见朱东安著《曾国藩集团与晚清政局附录一》。

②投身到湘军中来的湖南书生,从一开始便表现出了心狠手辣、舍命敢拼的亡命特质,这坚定了曾国藩以书生为军事骨干的信心,也是他的人才观的具体表现——他坚持德重于才,直到晚年才有所改变。

神有余与神不足

要分辨一个人的能力和前程,相貌外形是靠不住的,比如王安石和文天祥。文天祥是一个很俊美的人,身材魁梧,厚背圆腰,秀目长眉,虽为状元书生,但不失英雄气概。王安石是一个不修边幅的人,衣服一月不洗,身上还有虱子,眼睛里白多黑少,至少算不上英俊。但他们同样流芳百世。

因此,从外表察人,主要考察精神。

神有余的表现是,目光清莹流转,神不斜视,眉毛清秀尾长,容色澄澈如冰泉,清泓如秋水。极目远眺时,如秋日长空里太阳照霜天,收目近观时,如春回大地和,风拂过鲜花。处理事务时,果断刚毅,镇定沉稳,临危不乱,如猛虎踏步深山;与众人相处时,和和融融,却又不为众人所淹没,像凤凰飞翔在雪原。坐,稳如磐石;卧,静如栖凤;行,洋洋洒洒,平缓如江水徐流;立,敦敦昂昂,气势如孤峰树于平原。沉默静养,气定神闲,言不妄发,性不妄躁,喜怒不动心,荣辱不变节。世事纠纷错于眼前,利色诱惑纷纭身畔,而守贞如玉,心静如水。这样的人动如脱兔,静若处子,不为外物所动,既能得众人喜爱,又有做大事的才力风范,自然前程远大。

神不足的表现是,似醉非醉,头脑昏浊不清;不愁似愁,经常忧心戚苦。似睡非睡,一睡便又惊醒。不哭似哭,经常哭丧着一张脸。不嗔似嗔,不喜似喜,不惊似惊,不疑似疑,不畏似畏。神色昏乱不定,容仪浊杂不清,神情就像出现重大失误,凄惨悲厉而又痛苦不堪,甚至带着恐惧。言语瑟缩寒滞,闪烁隐藏不定,卑躬自怜,有如女子遭人凌辱。面色初时花艳,继而暗淡无光,语言初时压捷,继而吞吐木讷。这种人做事往往虎头蛇尾,有始无终,事功前程自然可以想见。

熟知了神有余与神不足的区别,就容易判断一个人的生命力、行动力、意志力和思考力。前面所列举的各种表现犹如病症,由症状来判断病情,再佐以验血、照光等手段,病情就十拿九稳。以神察人,也大抵如此。

察神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除了观察眼光清莹昏浊外,还要结合举止、言语,才不会有偏差。

曾国藩识别江忠源

这是曾国藩识别人才的两个经典故事之一。曾国藩只见了江忠源一面,就说“京城没有这样的人才”,又说江忠源“当悲壮节烈而死”。他凭什么这么说,根据在哪里,结果又准不准呢?

江忠源(1812~1854),字常孺,号岷樵,湖南新宁人,举人出身,比曾国藩小一岁,是湘军中最早办团练的人,也是湘军五大系统的创始人之一(其余四系的创建人是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他一直在家乡读书,早就察觉到当地会众的秘密活动,对他们有所警觉,所以当雷再浩率众起事时,他带着乡团,一役即将其镇压。

1844年,江忠源去北京赶考,经郭嵩焘介绍,第一次拜见了曾国藩。江忠源有侠义之气,不喜欢被条条框框束缚。两个大男人初次见面,尽讲一些市井琐事,似乎不是英雄豪杰所为,却谈了将近两个小时,还时常爆出笑声来。

江忠源告辞出来,曾国藩目送他走,回头对郭嵩焘说:“京师没有这等人才啊。”接着又说:“这个人会立名天下,也会悲壮节烈而死。”

大清王朝从乾隆传位给嘉庆,再传至道光,中间虽然经历了白莲教的动荡,但总的说来,太平了好几十年。突然听到曾国藩这么说,身边的人都觉得惊讶,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道光二十五年(1845)九月十七日,曾国藩跟叔父说起江忠源的事迹。那年八月初五日,湖南湘乡一个叫邓铁松的人,跟江忠源一起回老家,不料六天之后,死在路上。江忠源不辞劳苦,必诚必信,亲自扶灵柩回家。在那之前,湖南新化一个叫邹柳溪的人,不幸病死京城,也是江忠源处理后事,扶送灵柩南回。曾国藩说:“此人义侠之士……扶两友之柩,行数千里,亦极难矣!”还说他们俩关系极好。

如此看来,江忠源果然有古侠士之风,而非曾国藩故意夸张。韩愈救诗日:“孟生江海士,古貌又古心。尝读古人书,谓言古犹今。”江忠源的侠义行为,无论古今,都值得推崇吧。

江忠源的父亲七十大寿,曾国藩贵为二品京官,仍然为他父亲做了一篇寿文。当咸丰皇帝下令求贤时,曾国藩首先推荐了江忠源等五人。曾国藩如此器重他,不是因为他们关系好,而是因为曾国藩爱才,知道他是一个人才。

江忠源曾跟曾国藩说,湖南新宁有青莲会匪,这是动乱的先兆。数年之后,曾国藩戏谑他说:“你不是说有青莲会匪吗?现在如何了?这么久没有动静?”却不知道,江忠源回了新宁之后,团结壮丁,修缮兵甲,提前做好准备,等雷再浩一起事,就把他镇压了,因功升为知县。曾国藩很满意,江忠源果然是一个人才,勇于解救国难,没有辜负他的期望。

1851年1月,洪秀全在金田起义。1852年,江忠源带兵进驻广西,隶属广西副都统(正二品)乌兰泰帐下。曾国藩在北京给他写信,坚决反对他墨经从戎,认为他孝道在身,“读书山中”则可,墨绖从戎“则非所宜”。还动员朋友来劝阻他,认为他在家“团练防守”是文人本分,无可厚非,率兵去广西则是“大节已亏”,完全不合适了。

曾国藩反对江忠源墨绖从军,主要是因为他远在北京,根本不了解天平军的声势,以为他们不过是小股“乱匪”,完全没想到他们差点颠覆清朝江山,所以坚持认为,江忠源应该遵守古制,以在家守孝为要。儒家提倡“百善孝为先”,“以孝道治天下”,凡死了父母的,必须回家守孝三年,做官的也不例外,称为“丁忧”,国家会保留他的官职。如果贪图权位,不肯“丁忧”回籍,就会遭到弹劾,说你不孝,罪名就大了。曾国藩以为广西“乱匪”不足惧,天下尚太平,所以把遵守古制放在第一位。有人相信曾国藩是“爱人以德”,既不愿意看到江忠源自败名德,也不愿意看到他以文员夺武弁之制,招惹是非。

除此以外,还有没有可能跟他认为江忠源“当会悲壮节烈而死”有关呢?可惜的是,查遍曾国藩的家书、日记、通信,都不见相关记载,所以就没有答案。

太平军从广西转战进入湖南,必须通过湘江。江忠源探得消息,决定在湘江上游一个叫蓑衣渡的地方设伏。蓑衣渡一带水路狭窄,河流湍急,两面都是高山密林,很适合打伏击。太平军疏于防备,结果吃了大亏,不仅损失了大量军械物资和一半战士,南王冯云山也牺牲在这里,为太平军早期重大损失。冯云山威望素著,与杨秀清并伦,他若活着,杨秀清有了制约,“天京事变”不至于闹得那么厉害。换句话说,他若不死,太平天国未必衰落得那么早。

蓑衣渡一仗打出了江忠源的名气,朝野尽知。第二年升为安徽巡抚(从二品),官阶跟曾国藩相当。咸丰帝对他寄予厚望,可以说对他的信任和期望超过了曾国藩。连曾国藩自己也说,他要练成万人,全部交给江忠源统带,甘愿做江忠源的后勤支持。那一段时间,曾国藩以在籍侍郎的身份在长沙练兵,没有实权、没有经费,处处被动,最后被士兵追杀,不得不离开长沙,跑到衡阳去。

曾国藩以创建水师最为得意,有了水师,湘军夺得长江控制权,顺水而下,逐一攻陷武汉、九江、安庆、南京。水师是曾国藩军事成功的重要保证,而建设水师的想法,最先是由江忠源提出来的,可知他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将才,而非那种死谏死战、一味愚忠的狷狂书生。

江忠源当了安徽巡抚,1854年坚守庐州(当时为安徽省会),被太平军包围,缺粮食,缺弹药,诸军相去四十里,望而不救。曾国藩也只派出区区一千人马,还没有到达城下,城就被攻破了。江忠源有病在身,想自刎,被部下抱住,没死成,又一路奋战,身受七创,最后才把自己投进一口池塘,溺水而亡,时年四十二岁。攻打庐州的太平军将领,就是翼王石达开。

站在曾国藩和清政府的立场,江忠源可谓一门忠烈。三个弟弟,江忠浚、江忠济、江忠淑,两个族弟,江忠义、江忠信,都参加了湘军。

江忠浚,《清史稿》说有传,查不着,不知何故。曾国藩写的《江忠烈公神道碑》明确载有他的名字。江忠源在庐州被围,他与刘长佑带兵去救,遭太平军阻击,连庐州城墙都没能靠近。历任安徽、四川、广西布政使。

江忠济,战功最伟,咸丰六年(1856)死于岳州。

江忠淑,一直在老家招募军队,赡养母亲。

江忠信,十六岁随江忠源从军,江忠源死后,继续带兵,在攻打桐城的时候,连破十六营,被太平军的大炮炸死。

江忠义,十八岁从军,江忠源死后,多次带兵与石达开战,官至贵州提督,同治二年(1863)病死军中。

还有一个族弟,江忠珀,仅见于少数资料,不知可信否,随刘长佑人军,累官至总兵,加提督衔,同治二年(1863)人贵州镇压苗民起义,同治八年战死在鸡鸣关。

江忠源一门忠烈,如此看来,曾国藩还是蛮有号召力的,那么多人肯追随他出生入死。由此也可以想见,为了赢得那场战争,湖南人民付出了多少代价。

曾国藩凭什么能在一面之间,就断定江忠源“当悲壮节烈而死”?由于缺乏资料佐证,这里只好做一个主观臆测。他注视江忠源良久,在看什么呢?照《冰鉴》的说法,“久注观人精神,乍见观人情态”(见《冰鉴》第四篇第一节),他察看的正是江忠源的“神”——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但他如何就能断定江忠源“当悲壮节烈而死”,在没找到确凿证据之前,始终是个谜。

……

冰鉴正解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