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的多维视角分析与文学翻译
分類: 图书,外语 ,英语专项训练,翻译,
作者: 赵红著
出 版 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2-1字数: 226000版次: 1页数: 273印刷时间: 2007/12/01开本: 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309060416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运用翻译学、语言学、文艺学、文化符号学等多学科的相关理论,以文本分析为中心,选择《叶甫盖尼奥涅金》的九个汉译本为对象,从文本分析与文学翻译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汉译回顾、文本结构层次分析与文学翻译、格律(声调系统)的探索与转换、文本的文化内涵与传译途径、作者形象的体现和传达、译者个性与《叶甫盖尼奥涅金》汉译、《叶甫盖尼奥涅金》汉译本的总体特色与未完的思考等八个方面探讨小说的汉译经验。强调文本研究是文学翻译的根本,重视翻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宏观研究与微观分析相结合,从文本研究和对比分析出发,为文学翻译实践的探索与研究、翻译鉴赏和批评搭建起一个比较完整的实际操作体系。
作者简介
赵红,女,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县人。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l989年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俄语系,2000—2003年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在俄罗斯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发表论文《论辩识话语主体在小说翻译中的重要性》等十余篇,出版译著《该去萨拉热窝了》、教材《口译实践教程》。
目录
序
第一章 文学翻译研究的理论视角
第一节文学翻译研究的历史脉络
第二节文学翻译的基本问题
第三节 国内文学翻译理念的发展
第四节利用文学文本的研究理论,充实翻译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五节 研究视角的定位——多维视角的文本分析
第二章 关于《叶甫盖尼奥涅金》
第一节《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构思和创作意图
第二节《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基本思想和各章的主题
第三节《叶甫盖尼奥涅金》的主要艺术特色
第四节《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地位和影响
第五节《叶甫盖尼奥涅金》在中国
第三章辞章、形象(意象)与汉译
第一节《奥涅金》文本结构简析
第二节文学传译的核心——从辞象到意象
第三节关于翻译单位
第四节 中心意象的传达
第五节意象传达的几个难点
第四章 格律的探索与转换
第一节 格律——诗章结构的特征性要素
第二节“奥涅金诗节”及其汉译
第三节 节奏的不同处理原则及其审美效果
第四节韵脚的不同处理原则及其审美效果
第五章文化内涵的传译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译本的文化内涵传递途径
第三节文化耗损
第四节翻译呼唤自觉的文化立场
第六章作者形象在汉译本中的传达
第一节《奥涅金》中的作者形象
第二节作者对语言艺术的态度
第三节作者对艺术现实的态度——情调的传达
第七章 译者个性与《叶甫盖尼奥涅金》汉译
第一节译者的角色与责任
第二节译者的个性表现与类型
第三节从译者个性看译者的选词用句风格
第八章 《叶甫盖尼奥涅金》汉译本的总体特色与未完的思考
参考书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文学翻译研究的理论视角
20世纪末以来,世界不断走向多极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全球经济日益走向一体化。在这种背景下,文化的多元交汇成了必然的趋势。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争鸣,相互吸纳,世界文化出现了“多声”与“对话”的现象。这里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翻译活动空前活跃,德国翻译理论家冉佩尔特(P.W.Jumpelt)称20世纪为“翻译的时代”。翻译事业的繁荣大大促进了翻译研究的新发展,一方面,语言学、符号学、文艺学、诗学、接受美学、比较文学、文化学等学科都争相把翻译研究纳入自己的视野;另一方面,翻译理论研究又借助上述学科的理论作为自己研究的手段,“从各个边缘的、相交的领域人手来扩大并确立自己的研究范畴”。文学翻译以其独特的性质自然成为这一时期颇为壮观的文化互动现象,大批的新作品被翻译,大批的经典作品被复译或变译,文学翻译的原野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第一节 文学翻译研究的历史脉络
文学翻译是一种语言文学活动,又是一项思想文化活动。文学翻译的对象、观念、标准、方法和目的深受上述学科发展的影响和推动。重视理论概括,不断提出新的视点和模式,是西方翻译研究的传统特点之一。进入20世纪,主要是“二战”以后,这一特点表现得尤为突出。翻译研究内部形成了依附语言学、文艺学、诗学、阐释理论、文化理论、符号学等众多学科的不同倾向,它们从各自的角度剖析翻译问题,企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